中药材 唐古特马尿泡

汉语拼音: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 别名:马尿泡、羊尿泡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唐传尕保(藏名)。 性味:苦辛,寒,有毒。
①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辛苦,寒。
②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苦,寒,有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唐古特马尿泡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_唐古特马尿泡的用量和禁忌_唐古特马尿泡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马尿泡、羊尿泡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唐传尕保(藏名)。
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唐古特马尿泡的种子及根。秋季果熟时采种子,晒干;9~10月挖根,晒干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5~35厘米。根粗壮,肉质。茎直立,短租,被稀疏柔毛或腺毛。叶互生,近基部莲座状,叶片长椭圆形,长6~2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钝,全缘或有缺刻,两面被疏柔毛或腺毛,边缘较多;叶柄有翅。花序柄腋生,有花1~3朵,黄色;萼圆筒形,长约1厘米,有短钝齿5,结果时迅速增大而成一椭圆形的囊,具纵肋和网脉;花冠管状,长2厘米,藏于膨大的花萼内;雄蕊5,内藏;花盘环状,于子房下肿胀;子房2室,胚珠极多数。蒴果球形,尿泡状,环裂。种子黑褐色,肾形,略扁平。

资源分布:生于高山、砂砾地及较干旱的草原、路旁。分布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。

性味:苦辛,寒,有毒。
①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辛苦,寒。
②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苦,寒,有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分。外用:煎水洗或酒精浸涂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镇痛消肿。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,疮毒,癌瘤及皮肤病。

出处: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

附方:治无名肿毒:马尿泡一两。水煎外洗患处,一日三次;或用75%酒精浸泡数日后外搽患处,一日三次。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马尿泡、羊尿泡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唐传尕保(藏名)。
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唐古特马尿泡的种子及根。秋季果熟时采种子,晒干;9~10月挖根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植物含天仙子胺等生物碱。

汉语拼音: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5~35厘米。根粗壮,肉质。茎直立,短租,被稀疏柔毛或腺毛。叶互生,近基部莲座状,叶片长椭圆形,长6~2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钝,全缘或有缺刻,两面被疏柔毛或腺毛,边缘较多;叶柄有翅。花序柄腋生,有花1~3朵,黄色;萼圆筒形,长约1厘米,有短钝齿5,结果时迅速增大而成一椭圆形的囊,具纵肋和网脉;花冠管状,长2厘米,藏于膨大的花萼内;雄蕊5,内藏;花盘环状,于子房下肿胀;子房2室,胚珠极多数。蒴果球形,尿泡状,环裂。种子黑褐色,肾形,略扁平。

资源分布:生于高山、砂砾地及较干旱的草原、路旁。分布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。

性味:苦辛,寒,有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分。外用:煎水洗或酒精浸涂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"镇痛消肿。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,疮毒,癌瘤及皮肤病。"

出处: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

附方:治无名肿毒:马尿泡一两。水煎外洗患处,一日三次;或用75%酒精浸泡数日后外搽患处,一日三次。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唐古特马尿泡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