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自然铜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自然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自然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英文名:PYRITUM
药材基源: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。主含二硫化铁(FeS2)。采挖后,除去杂质。
汉语拼音:Zì Rán Tón
性状鉴别:本品晶形多为立方体,集合体呈致密块状。表面亮淡黄色,有金属光泽;有的黄棕色或棕褐色,无金属光泽。具条纹,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。体重,质坚硬或稍脆,易砸碎,断面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;或断面棕褐色,可见银白色亮星。
性味:辛,平。
用法用量:3~9g,多入丸散服,若入煎剂宜先煎。外用适量。
功效与作用:散瘀,接骨,止痛。用于跌扑肿痛,筋骨折伤。
归经:归肝经。
性状:本品晶形多为立方体,集合体呈致密块状。表面亮淡黄色,有金属光泽;有的黄棕色或棕褐色,无金属光泽。具条纹,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。体重,质坚硬或稍脆,易砸碎,断面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;或断面棕褐色,可见银白色亮星。
炮制:自然铜: 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用时砸碎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石髓铅、方块铜
英文名:Pyrite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yrite
药材基源:为天然硫化铁矿石。
采收和储藏:全年皆可生产,在矿区捡取,除去杂石即得。
化学成分:含二硫化铁(FeS2),亦含有铜、镍、砷、锑、硅、钡、铅等杂质。
汉语拼音:Zì Rán Tónɡ
原形态:等轴晶系。晶体形状有多种,如立方体、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,亦有作葡萄状、粒状、钟乳状及致密的块状者。晶面上有条纹。颜色为浅黄铜色。条痕为棕黑色或微绿黑色。强金属光泽。解理为不完全的立方体。断口呈参差状,有时为贝壳状。硬度6-6.5。比重4.9-5.2。性较脆。
生态环境: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,可见于各种岩石和矿石中,但多由火山沉积和火山热液作用形成。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、沉积矿石和煤层中,此处形成的黄铁矿多为致密块状和结核状者。
资源分布:产于辽宁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六方体,粒径0.2-2.5cm,有棱,亮淡黄色;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。表面平滑,有时可见细纹理。不透明;具金属光泽。体重,质坚硬而脆,易砸碎,断面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。无嗅,无味,但烧之具硫黄气。以块整齐、色黄而光亮、断面有金属光泽者为佳。
有的自然铜经风化后而成为褐铁矿,呈黄褐色或黑褐色。破碎后碎块仍为黑褐色;有时内部夹有淡黄色块(黄铁矿)。
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:反射光下显金属光泽,浅黄铜色;无解理。均质性。
性味:辛;苦;平;无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-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散瘀止痛;接骨续筋。主跌打损伤;筋断骨折;瘀滞肿痛
各家论述: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排脓,消瘀血,续筋骨,治产后血邪,安心,止惊悸。以酒磨服。
2.《开宝本草》:疗折伤,散血止痛,破积聚。
3.《玉楸药解》:破血消瘿,疗风湿瘫痪之属,收湿之力,与无名异同。
4.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自然铜,世以为接骨之药,然此等方尽多。大抵骨折在补气、补血、补胃,而铜非煅不可用,若新出火者,其火毒、金毒相扇,挟热毒香药,虽有接骨之功,燥散之祸,甚于刀剑,戒之。
5.《纲目》:自然铜接骨之功,与铜屑同,不可诬也。但接骨之后,不可常服,即便理气活血可尔。
用药禁忌:阴虚火旺,血虚无瘀者忌服。
归经:肝;肾经
出处:出自《雷公炮炙论》1.《开宝本草》:自然铜,聚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,于坑中及石间采得,方圆不定,其色青黄如铜,不从矿炼,故号自然铜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今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,云在铜矿中,山气熏蒸,自然流出,亦若生银,如老翁须之类,入药最好。火山军者,颗块如铜,而坚重如石,用之力薄,采无时。今南方医者说,自然铜有两三体,一体大如麻黍,或多方解,累累相缀,至如斗大者,色煌煌明烂如黄金最上。一体成
附方:1.自然铜散(《张氏医通》),主治跌扑骨断。2.自然铜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),主治头风疼痛至甚。3.自然铜散(《圣济总录》),主治一切恶疮及火烧烫伤。4.骨碎补散(《圣惠方》),主治金疮伤筋骨痛不可忍。
性状: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六方体,粒径0.2-2.5cm,有棱,亮淡黄色;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。表面平滑,有时可见细纹理。不透明;具金属光泽。体重,质坚硬而脆,易砸碎,断面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。无嗅,无味,但烧之具硫黄气。以块整齐、色黄而光亮、断面有金属光泽者为佳。
炮制:1.自然铜:刷净,敲成小块。
注意:阴虚火旺,血虚无瘀者忌服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石髓铅(《雷公炮炙论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天然硫化铁黄铁矿矿石。全年皆可生产,在矿区捡取,除去杂石即得。
原形态:等轴晶系。晶体形状有多种,如立方体、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,亦有作葡萄状、粒状、钟乳状及致密的块状者。晶面上有条纹。颜色为浅黄铜色。条痕为棕黑色或微绿黑色。强金属光泽。解理为不完全的立方体。断口呈参差状,有时为贝壳状。硬度6~6.5。比重4.9~5.2。性较脆。
资源分布:为分布较广的硫化物,并能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形成。
性状鉴别:多呈规则的方块形,大小不一,通常直径0.3~2厘米,表面平坦,亮黄色,具金属光泽,酷似黄铜块,有时表面呈棕褐色。质坚硬,但易砸碎,断面亮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。无臭,无味。以色黄亮、质重、表面光滑、断面白亮者为佳。
性味:辛苦,平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凉。
②《开宝本草》:味辛,平,无毒。
③《医林纂要》:辛苦,平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散瘀止痛,接骨续筋。治跌打损伤,筋断骨折,血瘀疼痛,积聚,瘿瘤,疮疡,烫伤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排脓,消瘀血,续筋骨。治产后血邪,安心,止惊悸。以酒磨服。
②《开宝本草》:疗折伤,散血止痛,破积聚。
③《玉楸药解》:破血消瘿,疗风湿瘫痪之属。收湿之力,与无名异同。
用药禁忌:阴虚火旺,血虚无瘀者忌服。
归经:《玉楸药解》:入足少阴肾、足厥阴肝经。
出处:《雷公炮炙论》
附方:①治打扑仿:自然铜(研极细,水飞过)、当归、没药各半钱。以酒调频服,仍以手摩痛处。(《本草衍义》)
②治跌扑骨断:自然铜(煅通红,醋淬七次,放湿土上,月余用)、乳香、没药、当归身、羌活等分。为散,每服二钱,醇酒调,日再服。骨伤用骨碎补半两,酒浸捣绞取汁冲服。(《张氏医通》自然铜散)
③治心气刺痛:自然铜火煅醋淬九次,研末,醋调一字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④治头风疼痛至甚:黄柏(厚者)半两,自然铜半两,细辛(去叶、土)一分,胡椒四十九粒。上件生为细末,每遇头痛头风发时,先含水一口,后用药一字,搐鼻中,左疼左搐,右疼右搐,搐罢吐去水,口咬箸头,沥涎出为度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自然铜散)
⑤治闪腰岔气,腰痛:煅自然铜、土鳖虫各一两。研末,每服五分,开水送下,日二。(《山西中草药》)
⑥治项下气瘿:自然铜贮水瓮中,逐日饮食,皆用此水,其瘿自消,或火烧烟气,久久吸之亦可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⑦治一切恶疮及火烧汤烫:自然铜、密陀僧各一两(并煅研),甘草、黄檗各二两(并为末)。上四味,一处研细,收密器中,水调涂或干敷。(《圣济总录》自然铜散)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石髓铅、方块铜
英文名:Pyrite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yrite
药材基源:为天然硫化铁矿石。
采收和储藏:全年皆可生产,在矿区捡取,除去杂石即得。
化学成分:含二硫化铁,其中含铁46.6%,硫53.4%。还含铜、镍、砷、锑等杂质,但也有不含的。
汉语拼音:Zì Rán Tónɡ
原形态:等轴晶系。晶体形状有多种,如立方体、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,亦有作葡萄状、粒状、钟乳状及致密的块状者。晶面上有条纹。颜色为浅黄铜色。条痕为棕黑色或微绿黑色。强金属光泽。解理为不完全的立方体。断口呈参差状,有时为贝壳状。硬度6-6.5。比重4.9-5.2。性较脆。
生态环境: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,可见于各种岩石和矿石中,但多由火山沉积和火山热液作用形成。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、沉积矿石和煤层中,此处形成的黄铁矿多为致密块状和结核状者。
资源分布:产于辽宁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六方体,粒径0.2-2.5cm,有棱,亮淡黄色;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。表面平滑,有时可见细纹理。不透明;具金属光泽。体重,质坚硬而脆,易砸碎,断面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。无嗅,无味,但烧之具硫黄气。以块整齐、色黄而光亮、断面有金属光泽者为佳。
有的自然铜经风化后而成为褐铁矿,呈黄褐色或黑褐色。破碎后碎块仍为黑褐色;有时内部夹有淡黄色块(黄铁矿)。
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:反射光下显金属光泽,浅黄铜色;无解理。均质性。
性味:辛;苦;平;无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-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散瘀止痛;接骨续筋。主跌打损伤;筋断骨折;瘀滞肿痛
各家论述: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排脓,消瘀血,续筋骨,治产后血邪,安心,止惊悸。以酒磨服。
2.《开宝本草》:疗折伤,散血止痛,破积聚。
3.《玉楸药解》:破血消瘿,疗风湿瘫痪之属,收湿之力,与无名异同。
4.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自然铜,世以为接骨之药,然此等方尽多。大抵骨折在补气、补血、补胃,而铜非煅不可用,若新出火者,其火毒、金毒相扇,挟热毒香药,虽有接骨之功,燥散之祸,甚于刀剑,戒之。
5.《纲目》:自然铜接骨之功,与铜屑同,不可诬也。但接骨之后,不可常服,即便理气活血可尔。
6.《本草经疏》:自然铜乃入血行血,续筋接骨之药也。凡折伤则血瘀而作痛,辛能散瘀滞之血,破积聚之气,则痛止而伤自和也。
用药禁忌:阴虚火旺,血虚无瘀者忌服。
归经:肝;肾经
出处:出自《雷公炮炙论》1.《开宝本草》:自然铜,聚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,于坑中及石间采得,方圆不定,其色青黄如铜,不从矿炼,故号自然铜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今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,云在铜矿中,山气熏蒸,自然流出,亦若生银,如老翁须之类,入药最好。火山军者,颗块如铜,而坚重如石,用之力薄,采无时。今南方医者说,自然铜有两三体,一体大如麻黍,或多方解,累累相缀,至如斗大者,色煌煌明烂如黄金最上。一体成
附方:1.自然铜散(《张氏医通》),主治跌扑骨断。2.自然铜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),主治头风疼痛至甚。3.自然铜散(《圣济总录》),主治一切恶疮及火烧烫伤。4.骨碎补散(《圣惠方》),主治金疮伤筋骨痛不可忍。
性状:多呈规则的方块形,大小不一,通常直径0.3~2厘米,表面平坦,亮黄色,具金属光泽,酷似黄铜块,有时表面呈棕褐色。质坚硬,但易砸碎,断面亮黄白色,有金属光泽。无臭,无味。以色黄亮、质重、表面光滑、断面白亮者为佳。
炮制:自然铜:刷净,敲成小块。煅自然铜:取自然铜块,置坩埚内煅至红透,倾入米醋中淬酥,取出,再煅烧淬酥一次,至光泽消失为度。晒干后,碾为粗末。(每自然铜100斤,用醋两次共50斤)
注意:阴虚火旺,血虚无瘀者忌服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自然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