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光叶山黄麻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光叶山黄麻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光叶山黄麻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硬壳朗、滑朗树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: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纤弱,被短而小的粗毛。叶互生;薄纸质;卵状披针形,长5~8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尾状长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锯齿,基出脉3条,上面无毛,略粗糙,下面通常无毛,稀有疏毛;叶柄长6~10毫米,被毛。花单性;聚伞花序腋生,有花2~3朵,与叶柄等长或略短;小花长不及1厘米,花柄有短毛;无花瓣;萼片5,直立;子房无柄,1室,柱头2.核果近球形。略扁,长约3毫米,红色;核有皱纹。花期3月。果期10~11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山野路边或沟旁。分布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:性平,甘微酸。
功效与作用:健脾利水,化瘀生新。
出处:《贵州草药》
附方:①治水泻:硬壳朗一两,煨水服。
②接骨:硬壳朗、月季花根各等分,捣绒,炒热包敷患处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硬壳朗、滑朗树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。夏、秋采收。
汉语拼音: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
原形态: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纤弱,被短而小的粗毛。叶互生;薄纸质;卵状披针形,长5~8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尾状长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锯齿,基出脉3条,上面无毛,略粗糙,下面通常无毛,稀有疏毛;叶柄长6~10毫米,被毛。花单性;聚伞花序腋生,有花2~3朵,与叶柄等长或略短;小花长不及1厘米,花柄有短毛;无花瓣;萼片5,直立;子房无柄,1室,柱头2.略扁,长约3毫米,红色;核有皱纹。花期3月。果期10~11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山野路边或沟旁。分布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:性平,甘微酸。
功效与作用:健脾利水,化瘀生新。
出处:《贵州草药》
附方:①治水泻:硬壳朗一两,煨水服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硬壳朗、滑朗树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全株。
汉语拼音: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
原形态:灌木或小乔木。当年生枝呈锈褐色或红褐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3-9mm;托叶早落;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4-12cm,宽1.5-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平滑、无毛,稀微粗糙,下面通常无毛,稀有疏毛,边缘具锯齿;具明显3出脉,侧脉3-4对。聚伞花序常成腋生;花梗和花被片多少被毛或无毛。花萼无毛;雄花长约1mm,雌花长约2mm。核果卵圆形或近球形,具短柄,长约3mm,无毛。花期5-7月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山坡、干燥的山谷、旷地或灌木林中。
性味:甘;淡;性微寒;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炒熟敷。
功效与作用:利水;解毒;活血祛瘀。主水泻;流感;毒蛇咬伤;筋骨折伤
出处: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光叶山黄麻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