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松蕈

汉语拼音:Sōnɡ Xùn 别名:松菌、松蘑、松茸、鸡丝菌、大花菌、大脚菇、青岗菌 性味: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松蕈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松蕈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松蕈的功效_松蕈的用量和禁忌_松蕈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松菌、松蘑、松茸、鸡丝菌、大花菌、大脚菇、青岗菌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holoma matsutake(S.Ito et Imai)Sing.[Armillaria matsutake S.Ito er Imai]

药材基源:为口蘑科真菌松口蘑的子实体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晒干或烘干。

化学成分:松蕈含松茸醇(matsutakeol)即1-辛烯-3-醇(1-octen-3-ol),异松茸醇(isomatsutakeol)即2-辛烯醇(2-octenol),麦角甾醇(ergosterol),维生素(vitamine)B2、C、D2,抗毒嘧啶(antoxopyrimidine),蛋白质,脂肪,纤维素,桂皮酸甲酯(methyl cinnamate)等十几种挥发性芳香化合物,另外还含羧基蛋白酶(carboxyl proteinase)及一种抗肿瘤发生的蛋白质。

汉语拼音:Sōnɡ Xùn

原形态:菌盖宽5-20cm。扁半球形至近平展,污白色,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,表面干燥。菌肉白色,厚。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,密、弯生,不等长。菌柄较粗壮,长6-13.5cm,粗2-3cm,菌环以上污白色,并有粉粒,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,中实,基部有时稍膨大,菌环以上较平滑。菌环生于柄的上部,膜质,上面白色,下面与柄同色。孢子无色,光滑,宽椭圆形至近球形,(6.5-7.5)μm×(4.5-6.2)μm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,秋季单生或形成蘑菇圈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安徽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,直径5-20cm,污白色,表面有栗褐色或黄褐色纤毛状鳞片,边缘内卷。菌肉厚,致密,白色或淡褐色。菌摆密,弯生,不等长,白色或浅乳黄色。菌柄长6-13.5cm,直径1.5-3cm,基部膨大,菌环以上污白色,被白粉,菌环以下土黄色,有栗褐色纤毛状鳞片,中实。菌环生于菌柄上部,白色或栗褐色,膜质或蛛丝状。气香,味淡。

性味:甘;性平;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

功效与作用:舒筋活络;理气化痰;利湿别浊。主腰腿疼痛;手足麻木;筋络不舒;痰多气短;小便淋浊

出处:宋代陈仁玉《菌谱》载:松蕈,生松阴,采无时……人有病漫浊不禁者,偶啜松下菌,病良已,此其效也。上所述即为口蘑科真菌松口蘑。又《滇南本草》所载之松菌亦指本品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,直径5-20cm,污白色,表面有栗褐色或黄褐色纤毛状鳞片,边缘内卷。菌肉厚,致密,白色或淡褐色。菌摆密,弯生,不等长,白色或浅乳黄色。菌柄长6-13.5cm,直径1.5-3cm,基部膨大,菌环以上污白色,被白粉,菌环以下土黄色,有栗褐色纤毛状鳞片,中实。菌环生于菌柄上部,白色或栗褐色,膜质或蛛丝状。气香,味淡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白蘑科植物松蕈的子实体。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焙干。

原形态:菌盖初为半球状,次第开展,终成伞状,灰褐色或淡黑褐色,径可达12~15厘米。菌褶白色,与柄相连。盖未开展时,被有盖膜,开展后盖膜残留柄上,成为不明显的菌环。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中央,直立,稍弯曲,长9~18厘米。

资源分布:夏、秋季生于松林地上。

性味:《纲目》:甘,平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研末。

功效与作用:《菌谱》:治溲浊不禁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白蘑科植物松蕈的子实体。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焙干。

化学成分:含水分89.9%,蛋白质2.0%,脂肪0.5%,纤准紊0.7%,灰分0.8%。干燥材料含粗脂肪5.0%,无氮化物59.8%,粗纤维7.4%,灰分7.6%。新鲜者含维生素B2-117.2微克%,C-16.92毫克%,D2-0.255%(干品),麦角甾醇0.25%(干品)。香气成分中含60~80%松茸醇5~10%,异松茸醇即2-辛烯-1-醇15~30%,桂皮酸甲酯。又含抗毒嘧啶,可能是一种含有盐基核的有机酸,此成分也见于米糖、酵母、大豆、苹果、菠菜叶、肝、蛋黄等食物中;对小鼠注射2-甲基-6-氨基-5-羟甲基嘧啶引起的痉挛有拮抗作用。

汉语拼音:Sōnɡ Xùn

原形态:菌盖初为半球状,次第开展,终成伞状,灰褐色或淡黑褐色,径可达12~15厘米。菌褶白色,与柄相连。盖未开展时,被有盖膜,开展后盖膜残留柄上,成为不明显的菌环。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中央,直立,稍弯曲,长9~18厘米。

资源分布:夏、秋季生于松林地上。

性味: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研末。

功效与作用:《菌谱》:"治溲浊不禁。"

出处:《纲目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松蕈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