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金礞石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金礞石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金礞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烂石、酥酥石
英文名:Lapis Micae Aureus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miculite Schist;Hydrobiotite Schist
药材基源:为变质岩类云母片岩的风化物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。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挖出后去掉杂石,除净泥土即得。
化学成分:金礞石主要含钾、镁、铝的硅酸盐[K(Mg,Fe)2(AlSi5O10)(OH,F)2],亦可含钒。
汉语拼音:Jīn Ménɡ Shí
原形态:1.蛭石片岩 主要由鳞片状矿物蛭石组成,次要矿物为水黑云母,含有少量普通角闪石、石英。鳞片细小,断面可见到层状,显微镜下薄片具明显定向排列。为鳞片变晶结构;片状构造。片岩颜色较淡,呈淡棕色或棕黄色。金黄色光泽。质较软,易碎,碎片主呈小鳞片状。
2.水黑云母片岩 主要由鳞片状矿物水黑云母组成,次要矿物为蛭石,含有小量普通角闪石、石英。为鳞片变晶结构;片状构造。片岩颜色较深,呈黄褐色或深铁黄色。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。体轻,质软,易碎,碎后如麦麸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南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(1)蛭石片岩 主为鳞片状矿物组成的集合体。多数呈不规则碎片状或粒状,直径0.1-0.8cm。有的呈不规则扁块状或厚板状,长2-10cm,宽2-5cm,厚0.6-1.5cm。无棱角,断面可见层状。淡棕色或棕黄色;金黄色光泽。质较软,可在硬纸上书写,并留下淡棕色划痕。具土腥气,味淡。(2)水黑云母片岩:均为小鳞片组成的不规则块状、黄褐色或深铁黄色。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。 均以块整、色金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观察:主为蛭石、水黑云母及少量普通角闪石、石英。(1)蛭石:
性味:甘;咸;平
用法用量:内服:入丸、散,3-6g;煎汤,10-15g,布包。
功效与作用:坠痰下气;平肝镇惊;消食攻积。主顽痰咳喘;癫痫发狂;烦躁胸闷;惊风抽搐;宿食症瘕
用药禁忌:虚弱之人及孕妇禁服。
归经:肺;心;肝;胃经
出处:金礞石一名,古文献未见记载,因其功效与青礞石基本相似,故常混用,统称为礞石,但经考古代所载的礞石均指青礞石(见青礞石条),现将呈黄色和带有金黄色者称为金礞石,以示区别。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,金礞石含大量Fe3+、Fe2+、Al3+、Mn2+及少量Mg2+和SiO23-,表明金礞石为富含Fe和Al的硅酸盐,而不同于青礞石,故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志》等现代中药着作已将两
性状:性状鉴别 (1)蛭石片岩 主为鳞片状矿物组成的集合体。多数呈不规则碎片状或粒状,直径0.1-0.8cm。有的呈不规则扁块状或厚板状,长2-10cm,宽2-5cm,厚0.6-1.5cm。无棱角,断面可见层状。淡棕色或棕黄色;金黄色光泽。质较软,可在硬纸上书写,并留下淡棕色划痕。具土腥气,味淡。(2)水黑云母片岩:均为小鳞片组成的不规则块状、黄褐色或深铁黄色。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。 均以块整、色金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炮制:参见“青礞石”条。
注意:虚弱之人及孕妇禁服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别名:礞石
英文名:LAPIS MICAE AUREUS
药材基源:本品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。采挖后,除去杂石及泥沙。
汉语拼音:Jīn Mén Shí
性状鉴别:本品为鳞片状集合体。呈不规则块状或碎片,碎片直径0.1~0.8cm;块状者直径2~10cm,厚0.6~1.5cm,无明显棱角。棕黄色或黄褐色,带有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。质脆,用手捻之,易碎成金黄色闪光小片。具滑腻感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:甘、咸,平。
用法用量:3~6g,多入丸散服。
功效与作用:坠痰下气,平肝镇惊。用于顽痰胶结,咳逆喘急,癫痫发狂,烦躁胸闷,惊风抽搐。
归经:归肺、心、肝经。
性状:本品为鳞片状集合体。呈不规则块状或碎片,碎片直径0.1~0.8cm;块状者直径2~10cm,厚0.6~1.5cm,无明显棱角。棕黄色或黄褐色,带有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。质脆,用手捻之,易碎成金黄色闪光小片。具滑腻感。气微,味淡。
炮制:金礞石: 除去杂石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金礞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