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山药

汉语拼音:Shān Yao 别名:v、署预(《山海经》),薯蓣、山芋(《本经》),诸署、署豫、玉延,修脆、几草(《吴普本草》),(《山海经》郭璞传),山(《别录》),延草(《兼名苑》),王芋(《杂要诀》)。薯药(《清异录》),淮山药(《饮片新参》),蛇芋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野山豆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山板术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白苕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九黄姜、野白薯(《湖南药物志》),扇子薯、佛掌薯(《药材学》),白药子(《杭州药植志》)。 性味:甘,平。
①《本经》:味甘,温。
②《别录》:平,无毒。
③《药性类明》:味甘,性凉而润。
④《药品化义》:生者性凉,熟则化凉为温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山药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山药的功效_山药的用量和禁忌_山药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薯蓣、土蓣、山薯蓣、怀山药、淮山、白山药。
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-sita Thunb.[D.batas Decne.],以根入药。秋季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和须根,洗净,再刮去外皮,晒或烘干至干,或趁鲜切片令干。

化学成分:根分含皂甙、粘液质、尿襄素(allan-toin)、胆碱(choline)、精氨酸(arginine)、淀粉酶、蛋白质2.7%、脂肪0.2%、淀粉16%及碘质等。

汉语拼音:Shān Yao

原形态:多年生缠绕草本。根状茎短,根直生,肉质肥厚,呈圆柱状棍棒形,长可达1米,直径2~7厘米,外皮灰褐色,生多数须根,质脆,断面白色带粘性。茎细长,通常带紫色,有棱线,光滑无毛。叶对生或3片轮生,叶腋常生珠芽名“零余子”,俗称“山药豆”。叶片形状多变化,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宽卵形,长3.5~7厘米,通常三裂,侧裂片圆耳状,中裂片先端渐尖;叶脉7~9条自叶基发出。6~8月开花,花雌雄异株,极小,黄绿色,均成穗状花序,雄花序直立,雌花序下垂。花乳白色花被6片;雄花有6个雄蕊;雌花花柱3,柱头2歧。蒴果有3棱,呈翅状;种子扁圆形;有宽翅。

资源分布:栽培或野生于山地向阳处。全国最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主产于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等省。

性味:甘,平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脾止泻,补肺益肾。脾虚久泻,慢性肠炎,肺虚喘咳,慢性肾炎,糖尿病,遗精,遗尿,白带。用量3~6钱。

附方:1.脾虚久泻;山药、党参各4钱,白术茯苓各3钱,六曲2钱,水煎服。

炮制:炒山药 将山药片放锅内,炒至淡黄色,取出晾凉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薯蓣、土薯、山薯蓣、怀山药、淮山、白山药

英文名:RHIZOMA DIOSCOREAE

药材基源: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. 的干燥根茎。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头,洗净,除去外皮及须根,用硫黄熏后,干燥;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,置清水中,浸至无干心,闷透,用硫黄熏后,切齐两端,用木板搓成圆柱状,晒干,打光,习称“光山药”。

汉语拼音:Shān Yɑo

性状鉴别:本品粉末类白色。淀粉粒单粒扁卵形、类圆形、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,直径8~35μm,脐点点状、人字状、十字状或短缝状,可见层纹;复粒稀少,由2~3分粒组成。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,长约至240μm,针晶粗2~5μm。具缘纹孔、网纹、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~48μm。

性味:甘,平。

用法用量:15~30g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麸炒山药补脾健胃。用于脾虚食少,泄泻便溏,白带过多。

归经:归脾、肺、肾经。

性状:本品略呈圆柱形,弯曲而稍扁,长15~30cm,直径1.5~6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纵沟、纵皱纹及须根痕,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。体重,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白色,粉性。无臭,味淡、微酸,嚼之发黏。光山药呈圆柱形,两端平齐,长9~18cm,直径1.5~3cm。表面光滑,白色或黄白色。

炮制:山药:除去杂质,分开大小个,泡润至透,切厚片,干燥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薯藇、署预、薯蓣、山芋、诸署、署豫、玉延、修脆、薯、山薯、王薯、薯药、怀山药、蛇芋、白苕、九黄姜、野白薯、山板薯、扇子薯、佛掌薯

英文名:Common Yam RhizomeWinged Yan Rhizome, Rhizome of Common Yam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。

化学成分:山药块茎含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0。012%,多巴胺(dopamine),盐酸山药碱(batatasine hydrochloride),多酚氧化酶(polyphenoloxidase),尿囊素(allantoin)止杈素(abscisin)Ⅱ。又含糖蛋白(glucoprotein),水解得:赖氨酸(lysine),组氨酸(histidine),精氨酸(arginine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苏氨酸(threonine),丝氨酸(ser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脯氨酸(proline),甘氨酸(glycine),丙氨酸(alanine),缬氨酸(valine),亮氨酸(leucine),异亮氨酸(isoleucine),酷氨酸(tyros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和蛋氨酸(methionine)。还含包括上述氨基酸和胱氨酸(cystine),γ-氨基丁酸(γ-aminobutyric acid)在内的自由氨基酸,另含具降血糖作有用的多糖,并含由甘露糖(mannose),葡萄糖(glucose)和半乳糖(galactose)按摩尔比6.45:1:1.26构成的山药多糖,又含钡、铍、铈、钴、铬、铜、镓、镧、锂、锰、铌、镍、磷、锶、钍、钛、钒、钇、镱、锌、锆以及氧化钠、氧化钾、氧化铝、氧化铁、氧化钙、氧化镁等。根茎含多巴胺、儿茶酚胺(catecholamine),以及胆甾醇(cholesterol),麦角甾醇(ergo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粘液中含植酸(phytic acid),甘露多糖(mannan)Ia,Ib和Ic;有人说粘液含多糖40%,蛋白质2%,磷3%和灰分24%,多糖部分由80%的甘露糖和少量的半乳糖,木糖(xylose),果糖(fructose)及葡萄糖所组成。珠芽(零余子)含5种分配性植物生长调节剂,命名为山药素(batatasin)Ⅰ、Ⅱ、Ⅲ、Ⅳ、Ⅴ。还含止杈素,多巴胺和多种甾醇:胆甾烷醇(cholestanol),(24R)-α-甲基胆甾烷醇[(24R)-α-methyl cholestanol],(24S)-β-甲基胆甾烷醇[(24S)-β-methyl cholestanol],(24R)-α-乙基胆甾烷醇[(24R)-α-ethyl cholestanol],胆甾醇,菜油甾醇,(24S)-β-甲基胆甾醇[(24S)-β-methyl cholestanol],24-亚甲基胆甾醇(24-methylenecholesterol),β-谷甾醇,豆甾醇,异岩藻甾醇(isfucosterol),赬桐甾醇(clerosterol),24-亚甲基-25-甲基胆甾醇(24-emthylene-25-methyl cholesterol),7-胆甾烯醇(lathosterol),8(14)-胆甾烯醇[cholest-8(14)-enol],(24R)-α-甲基-8(14)-胆甾烯醇[(24R)-α-methyl cholest-8(14)-enol],(24S)-β-甲基-8(14)-胆甾烯醇[(24S)-β-methyl cholest-8(14)-enol],(24R)-α-乙基-8(14)-胆甾烯醇[(24R)-α-ethyl cholest-8(14)-enol]。 同属植物日本薯蓣块茎含三萜皂甙,尿囊素,胆碱(choline),17种氨基酸(比山药块茎所含的自由氨基酸缺γ-氨基丁酸)及无机化合物(比山药块茎所含的无机化合物缺镧)。又含修养降血糖活性的日本薯蓣多糖(dioscoran)A、B、C、D、E、F。

汉语拼音:Shān Yɑo

原形态:薯蓣,缠绕草质藤本。块茎长圆形,垂直生长,长可达1m,新鲜时断面白色,富粘性,干后白色粉质。茎通常带紫红色,右旋,无毛。单叶,在茎下部的互生,中部以上的对生,很少3叶轮生;叶片变异大,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,长3-9cm,宽2-7cm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、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,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,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,侧裂片耳状,圆形、近方形至长圆形,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摘自可连成不同的弧线,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。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,基部深心形。叶腋内常有珠芽(零余子)。雌雄异株。雄花序为穗状花序,长2-8cm,近直立;2-8个着生于叶腋,偶而呈圆锥状排列;花序轴明显地呈“之”字形曲折;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;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,内轮卵形;雄蕊6。雌花序为穗状花序,1-3个着生于叶腋。蒴果不反折,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,长1.2-2.0cm,宽1.5-3.0cm,外面有白粉。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,四周有膜质翅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1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山谷林下、溪边、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;或为栽培。
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粗粉5g,加水煮沸,滤过,滤液供试验用:①取滤液1ml,加5%氢氧化钠液2滴,再加稀硫酸铜液2滴,呈蓝紫色。(检查蛋白质)。②取滤液1ml,加费林试液1ml,水浴加热,产生红色沉淀。(检查还原糖类)③取滤液滴于滤纸上,滴加1%茚三酮丙酮液2滴,加热后立即显紫色(另以空白试剂对照为负反应)。(检查氨基酸) (2)取药材粉末或切片少许,加浓硝酸1ml,呈鲜黄色。(检查蛋白质)

性味:甘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60-25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补阴,宜生用;健脾止泻,宜炒黄用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脾;养肺;固肾;益精。主脾虚泄泻;食少浮肿;肺虚咳喘;消渴;遗精;带下;肾虚尿频;外用治痈肿;瘰疬

各家论述:1.李杲: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,以其凉而能补也。亦治皮肤干燥,以此物润之。

归经:肺;脾;肾经

出处:侯宁极《药谱》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(1)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,稍扁而弯曲,长15-30cm,直径1.5-6cm。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,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,并可见少数须根痕,两头不整齐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白色,颗粒状,粉性,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。无臭,味甘,微酸,嚼之发粘。 (2)光山药 呈圆柱形,两端齐平,长7-16cm,直径1.5-3cm,粗细均匀,挺直。表面光滑,洁白,粉性足。均以条粗、质坚实、粉性足、色洁白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:基本组织中粘液细胞类圆形,直径34-85μm,长85-115μm,内含草酸钙针晶束,长约52μm。维管束散在,外韧型,四周有一列薄壁性维管束鞘;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至50μm。树脂道分布在薄壁细胞间,内充满黄褐色树脂物。本品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。 粉末特征:白色或淡黄色。①淀粉粒多单粒,类圆形、长圆形或卵形,直径6-17μm,长17-31μm,脐点点状、飞鸟状,位于较少端,大粒层纹明显。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,针晶长80-240μm。③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,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,直径12-48μm。④筛管分子复筛板上的筛域极为明显,排成网状。⑤纤维少数,细长,直径约14μm,壁甚厚,木化。商品规格 商品分光山药和毛山药。

炮制:山药:拣去杂质,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,捞出稍晾,切片晒干或烘干。炒山药: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,俟烟起,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,取出,筛去麸皮,放凉(每山药片100片,用麸皮10斤)。《本草衍义》:山药入药,其法,冬月以布裹手,用竹刀子剐去皮,于屋檐下风径处,盛竹筛中,不得见日色,一夕干五分,俟全干收之,惟风紧则干速。

注意:湿盛中满或有实邪、积滞者禁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藷藇、署预(《山海经》),薯蓣、山芋(《本经》),诸署、署豫、玉延,修脆、几草(《吴普本草》),藷(《山海经》郭璞传),山藷(《别录》),延草(《兼名苑》),王芋(《杂要诀》)。薯药(《清异录》),淮山药(《饮片新参》),蛇芋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野山豆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山板术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白苕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九黄姜、野白薯(《湖南药物志》),扇子薯、佛掌薯(《药材学》),白药子(《杭州药植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。11~12月采挖,切去根头,洗净泥土,用竹刀刮去外皮,晒干或烘干,即为毛山药。选择粗大的毛山药,用清水浸匀,再加微热,并用棉被盖好,保持湿润闷透,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,将两头切齐,晒干打光,即为光山药。

汉语拼音:Shān Yɑo

原形态: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块茎肉贸肥厚,略呈圆柱形,垂直生长,长可达1米,直径2~7厘米,外皮灰褐色,生有须根。茎细长,蔓性,通常带紫色,有棱,光滑无毛。叶对生或3叶轮生,叶腋间常生珠芽(名零余子);叶片形状多变化,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,长3.5~7厘米,宽2~4.5厘米,通常耳状3裂,中央裂片先端渐尖,两侧裂片呈圆耳状,基部戟状心形,两面均光滑无毛;叶脉7~9条基出;叶柄细长,长1.5~3.5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极小,黄绿色,成穗状花序;雄花序直立,2至数个聚生于叶腋,花轴多数成曲折状;花小,近于无柄,苞片三角状卵形;花被6,椭圆形,先端钝;雄蕊6,花丝很短;雌花序下垂,每花的基部各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,苞片广卵形,先端长渐尖;花被6;子房下位,长椭圆形,3室,柱头3裂。蒴果有3翅,果翅长几等于宽。种子扁卵圆形,有阔翅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山野向阳处。现各地皆有栽培。

性味:甘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6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脾,补肺,固肾,益精。治脾虚泄泻,久痢,虚劳咳嗽,消渴,遗精、带下,小便频数。

归经:入肺、脾、肾经。

出处:侯宁极《药谱》

附方:①治脾胃虚弱,不思进饮食:山芋、白术各一两,人参三分。上三味,捣罗为细末,煮白面糊为丸,如小豆·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食前温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山芋丸)

性状:①毛山药:呈圆柱形,弯曲而稍扁,长约15~30厘米,直径1.5~6匣米,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,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,并少数根痕。质较硬,断面白色,颗粒状,粉质。气微,味甘微酸,嚼之发粘。

炮制:山药:拣去杂质,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,捞出稍晾,切片晒干或烘干。炒山药: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,俟烟起,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,取出,筛去麸皮,放凉(每山药片100片,用麸皮10斤)。

注意:有实邪者忌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山药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