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鱼腥草

汉语拼音:Yú Xīnɡ Cǎo 别名:岑草、蕺、菹菜、紫背鱼腥草、紫蕺、菹子、臭猪巢、侧耳根、猪鼻孔、九节莲、折耳根、肺形草、臭腥 草。 性味:辛;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鱼腥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鱼腥草的功效_鱼腥草的用量和禁忌_鱼腥草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岑草、蕺、菹菜、紫背鱼腥草、紫蕺、菹子、臭猪巢、侧耳根、猪鼻孔、九节莲、折耳根、肺形草、臭腥 草。

英文名:Heartleaf Houttuymia Herb, Herb of Heartleaf Houttuyni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

药材基源: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将全草连根拔起,洗净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地上部分含挥发油、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(deCanoy acetaldehyde),月桂醛(lauric aldehyde),a-蒎烯(a-pinene)和芳樟醇(linlool),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。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( methyL-n-nonylketone),樟烯(camphene),月桂烯(myrc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乙酸龙脑酯(bornyl acetate),丁香烯(caryophellene)。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。另含阿福甙(afzelin),金丝桃甙(hy-perin),芸香甙(rutin),绿原酸(chlorogenic acid))以及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acid)。叶含槲皮甙(qUercitrin),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(iso-quercitrin)。

汉语拼音:Yú Xīnɡ Cǎo

原形态:蕺菜 多年生腥臭草本,高60cm。茎下部伏地,节上轮生小根,上部直立,无毛或节上被毛。叶互生,薄纸质,有腺点;叶柄长1-4cm;托叶膜质,条形,长约2.5cm,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,基部扩大,略抱茎;叶片卵形或阔卵形,长4-10cm,宽3-6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常呈紫红色,两面脉上被柔毛。穗状花序生于茎顶,长约2cm,宽约5mm,与叶对生;总苞片4枚,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1-1.5cm,宽约0.6cm,白色;花小而密,无花被;雄蕊3,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,下部与子房合生;雌蕊1,由3心皮组成,子房上位,花柱3,分离。蒴果卵圆形,长2-3cm,先端开裂,具宿存花柱。种子多数,卵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1月。

生态环境:生长于沟边、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茎扁圆形,皱缩而弯曲,长20-30cm;表面黄棕色,具纵棱,节明显,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。多皱缩。展平后心形,长3-5,宽3-4.5cm;上面暗绿或黄绿色,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项生。搓碎有鱼腥气,味微涩。以叶多、色绿、有花穗、鱼腥气浓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叶片表面观;上、下表皮细胞多角形,有较密的波状纹理,气孔不定式,副卫细胞4-5个;油细胞散在,类圆形,周围7-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。腺毛无柄,头部3-4个细胞内含淡棕色物,顶

性味:辛;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25g,不宜久煎;或鲜品捣汁,用量加倍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排脓消痈;利尿通淋。主肺痈吐脓;痰热喘咳;喉哦;热痢;痈肿疮毒;热淋

各家论述:1.《名医别录》:主蠼螋溺疮。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淡竹筒内煨,敷恶疮白秃。
3.《履f岩本草》:大治中暑伏热闷乱,不省人事。
4.《滇南本草》:治肺痈咳嗽带脓血,痰有腥臭,大肠热毒,疗痔疮。
5.《本草纲目》:散热毒痈肿,疮痔脱肛,断店疾,解硇毒。
6.《医林纂要》:行水,攻坚,去瘴,解暑。疗蛇虫毒,治脚气,溃痈疽,去瘀血。
7.陈念祖:生捣治呕血。
8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五淋,消水肿,去食积,补虚弱,消膨胀。
9.《岭南采药录》:叶:敷恶毒大疮,

用药禁忌:1.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。
2.《名医别录》:多食令人气喘。
3.孟诜:久食之,发虚弱,损阳气,消精髓。

归经:肝;肺经

出处:出自《履f岩本草》。
1.陶弘景:蕺,不利人脚,恐由闭气故也。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。
2.《本草纲目》:蕺字,段公路《北户录》作蕊,音戢,秦人谓之菹子,菹、蕺音相近也。其叶腥气,故俗呼为鱼腥草。按赵叔文医方云,鱼腥草即紫蕺,叶似荇,其状三角,一边红,一边青,可以养猪。又有五蕺,即五毒草,花叶相似,但根似狗脊。

性状:性状鉴别茎扁圆形,皱缩而弯曲,长20-30cm;表面黄棕色,具纵棱,节明显,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。多皱缩。展平后心形,长3-5,宽3-4.5cm;上面暗绿或黄绿色,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项生。搓碎有鱼腥气,味微涩。以叶多、色绿、有花穗、鱼腥气浓者为佳。

炮制:去净杂质,除去残根,洗净切段,晒干。

注意:1.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臭菜、侧耳根、臭根草、臭灵丹

英文名: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

药材基源: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的地上部分。夏秋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,油中主要为甲基壬酮(methylnonylketone)、鱼腥草素(decanoylacetal behyde)、桂叶烯、辛酸、癸酸;另含槲皮甙、异槲皮甙、金丝桃甙、芸香甙。

汉语拼音:Yú Xīnɡ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5~50cm,有腥臭气。茎下部伏地,生根,上部直立。叶互生,心形或阔卵形,长3~8cm,宽4~6cm,先端渐尖,全缘,有细腺点,脉上稍被柔毛,下面紫红色;叶柄长3~5cm;托叶条形,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生于茎顶,与叶对生,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;花小,无花被,有1线状小苞;雄蕊3,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;心皮3,下部合生。蒴果卵圆形,顶端开裂。花期5~8月,果期7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地、沟边、塘边、田梗或林下湿地。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。

性味:性微寒,味苦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捣汁。外用:煎水熏洗或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清痈排脓,利尿通淋。

归经:①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太阴经。"

出处:《履巉岩本草》

附方:①治肺痈吐脓吐血:鱼腥草、天花粉、侧柏叶等分。煎汤服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性状:干燥的全草极皱缩。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,扭曲而细长,长约10~30厘米,粗约2~4毫米。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,具纵皱纹或细沟纹,节明显可见,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。叶片极皱缩而卷折,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,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。花穗少见。质稍脆,易碎,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。微具鱼腥气,新鲜者更为强烈;味微涩。以淡红褐色、茎叶完整、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。

炮制:去净杂质,除去残根,洗净切段,晒干。

注意: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臭菜、侧耳根、臭根草、臭灵丹

英文名: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

药材基源: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的地上部分。夏秋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Yú Xīn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5~50cm,有腥臭气。茎下部伏地,生根,上部直立。叶互生,心形或阔卵形,长3~8cm,宽4~6cm,先端渐尖,全缘,有细腺点,脉上稍被柔毛,下面紫红色;叶柄长3~5cm;托叶条形,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生于茎顶,与叶对生,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;花小,无花被,有1线状小苞;雄蕊3,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;心皮3,下部合生。蒴果卵圆形,顶端开裂。花期5~8月,果期7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地、沟边、塘边、田梗或林下湿地。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。

性味:性微寒,味苦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清痈排脓,利尿通淋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侧耳根、猪鼻孔、臭草、鱼鳞草

英文名:HERBA HOUTTUYNIAE

药材基源: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Yú Xīn Cǎo

性状鉴别:本品茎呈扁圆柱形,扭曲,长20~35cm,直径0.2~0.3cm;表面棕黄色,具纵棱数条,节明显,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,叶片卷折皱缩,展平后呈心形,长3~5cm,宽3~4.5cm;先端渐尖,全缘;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,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顶生,黄棕色。搓碎有鱼腥气,味微涩。

性味:辛,微寒。

用法用量:15~25g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,水煎或捣汁服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消痈排脓,利尿通淋。用于肺痈吐脓,痰热喘咳,热痢,热淋,痈肿疮毒。

归经:归肺经。

性状:本品茎呈扁圆柱形,扭曲,长20~35cm,直径0.2~0.3cm;表面棕黄色,具纵棱数条,节明显,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,叶片卷折皱缩,展平后呈心形,长3~5cm,宽3~4.5cm;先端渐尖,全缘;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,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顶生,黄棕色。搓碎有鱼腥气,味微涩。

炮制:除去杂质,迅速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鱼腥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