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大叶金花草

汉语拼音:Dà Yè Jīn Huā Cǎo 别名:黄连、水黄连(《峨媚药植》),牙齿芒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擎天蕨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雪仙草、扫雪花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蜢蚱参(《中国植物志》),上树细辛草、青蕨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金花草(《广东中药》),大金花草(《广西中草药》),乌韭、石发、地柏枝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雉鸡尾、小鸡尾草、细叶狼箕、花叶凤尾草、乌竹、墙柏、细叶凤凰尾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土黄连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性味:《广西中药志》:"微苦,寒,无毒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大叶金花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大叶金花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大叶金花草的功效_大叶金花草的用量和禁忌_大叶金花草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野黄连、水黄连(《峨媚药植》),牙齿芒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擎天蕨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雪仙草、扫雪花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蜢蚱参(《中国植物志》),上树细辛草、青蕨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金花草(《广东中药》),大金花草(《广西中草药》),乌韭、石发、地柏枝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雉鸡尾、小鸡尾草、细叶狼箕、花叶凤尾草、乌竹、墙柏、细叶凤凰尾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土黄连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英文名:Commonwedgelet Fern Leaf, leaf of Common Wedgelet Fern

药材基源: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。秋季采收,洗净泥沙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叶含牡荆素、丁香酸、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。

汉语拼音:Dà Yè Jīn Huā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65厘米。根茎坚硬而短,横走,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。叶近生,叶柄长达25厘米,禾秆色,光亮,直立;叶近革质,无毛;3~4回羽状分裂,披针形,长20~40厘米,宽5~12厘米;下部羽片卵状技针形,斜展,长5~10厘米,宽2~5厘米;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;末回裂片楔形,先端截形,有牙齿,基部楔形,下延,叶脉下面明显,2叉状分枝。孢子囊群顶生,每裂片上1~2枚,囊群盖灰棕色,半杯形,宽与叶缘等长,向外开裂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林下或灌丛中湿地。广布长江以南各地,北达陕西南部。

性味:《广西中药志》:"微苦,寒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捣汁饮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治疗菌痢、肠炎:鲜金花草叶2钱,嚼碎吞服,每天2次;或用50%金花草煎剂10~20毫升,日服3次;亦可晒干研粉,每次6分,日服3次。治疗103例,98例有效。

各家论述:1.《峨嵋药植》:根状茎:清火退热。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全草:止咳。治伤风感冒;外用治九子疡,消肿毒。3.《广西中药志》:叶:治热咳吐血,红白痢疾,解毒;外治跌打出血,水火烫伤,疮疡烂肉等证;根:治赤白痢。4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全草:清热,解毒,利湿。治流感,感冒,咳嗽,扁桃体炎,腮腺炎,肠炎,痢疾,皮肤湿疹。

归经:肝;肺;大肠经

出处:《广西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中暑发痧:鲜乌韭叶四两。捣烂绞汁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性状:1.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,长2-7cm,表面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,上方近生多数叶,下方众多紫褐色须根。叶柄长10-25cm,直径约2mm,呈不规则的细圆柱形,表面光滑,禾秆色或基部红棕色,有数条角棱及1凹沟;叶片披针形,三至四回羽状分裂,略皱折,棕褐色至深褐色,小裂片楔形,先端平截或1-2浅裂;孢子囊群1-2个着生于每个小裂片先端边缘。气微,味苦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野黄连、水黄连、牙齿芒、擎天蕨、雪仙草、扫雪花、蜢蚱参、上树细辛草、青蕨、金花草、大金花草、乌韭、石发、地柏枝、雉鸡尾、小鸡尾草、细叶狼箕、花叶凤尾草、乌竹、墙柏、细叶凤凰尾、土黄连、孔雀尾、万能解毒草、苦黄连

英文名:Commonwedgelet Fern Leaf, leaf of Common Wedgelet Fern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茎。

化学成分:叶含牡荆素(Vitexin),丁香酸(Syringic acid),山柰酚(kaempferol),原儿茶醛(Procatechualdehyde),原儿茶酸(Procatechuic acid)。

汉语拼音:Dà Yè Jīn Huā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65cm。根茎坚硬而短,横走,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。叶近生,叶柄长达25cm,禾秆色,光亮,直立;叶近革质,无毛;3-4回羽状分裂,披针形,长20-40cm,宽5-12cm;下部羽片卵状披针形,斜展,长5-10cm,宽2-5cm;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;末回裂片楔形,先端截形,有牙齿,基部楔形,下延,叶脉下面明显,2叉状分枝。孢子囊群顶生,每裂片上1-2枚,囊群盖灰棕色,半杯形,宽与叶缘等长,向外开裂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900m的林下、路边或空旷处。

性味:微苦;寒;无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外敷;或煎汤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;解毒;利湿;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咳嗽;咽喉肿痛;肠炎;痢疾;肝炎;湿热带下;痈疮肿毒;痄腮;口疮;烫火伤;毒蛇、狂犬咬伤;皮肤湿疹;吐血;尿血;便血;外伤出血

各家论述:1.《峨嵋药植》:根状茎:清火退热。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全草:止咳。治伤风感冒;外用治九子疡,消肿毒。3.《广西中药志》:叶:治热咳吐血,红白痢疾,解毒;外治跌打出血,水火烫伤,疮疡烂肉等证;根:治赤白痢。4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全草:清热,解毒,利湿。治流感,感冒,咳嗽,扁桃体炎,腮腺炎,肠炎,痢疾,皮肤湿疹。

归经:肝;肺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

性状:1.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,长2-7cm,表面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,上方近生多数叶,下方众多紫褐色须根。叶柄长10-25cm,直径约2mm,呈不规则的细圆柱形,表面光滑,禾秆色或基部红棕色,有数条角棱及1凹沟;叶片披针形,三至四回羽状分裂,略皱折,棕褐色至深褐色,小裂片楔形,先端平截或1-2浅裂;孢子囊群1-2个着生于每个小裂片先端边缘。气微,味苦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大叶金花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