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山石榴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山石榴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山石榴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猪肚{、假石榴、山黄皮、刺子、屎缸拔、刺榴、猪头果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dia spinosa (Thunb.) Poir. [Xe-romphis spinosa (Thunb.) Keay]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山石榴的果实及根、叶。
采收和储藏:果实,成熟时采收,晒干;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;根,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汉语拼音:Shān Shí Liu
原形态:山石榴,灌木或小乔木,高2-8m。分枝多;有刺,刺腋生,粗壮,劲直,斜举或平展,长10-35mm。叶对生或簇生于短侧枝上;叶柄长3-8mm;托叶卵形,长3-4mm,基部合生,先端芒尖;叶片宽倒卵形至匙形,长2.5-8cm,宽1.5-3.5cm,钝头,通常仅在下面中脉和叶缘有毛。花单生或2、3朵簇生短枝之顶;花梗极短;萼卵状,长约4mm,被柔毛;花冠钟状,密被绢毛,筒较阔,长约5mm或稍长,裂片卵形,比筒长;花药条形,露出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2-4cm,有宿存的萼裂片,黄色。花期春、夏间。
生态环境:生旷野,亦作绿篱栽培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:果实近球形,直径2.5-3.5cm,顶端有残存宿萼。表面暗黄色,果皮厚约3mm。种子多数,长圆形,稍压扁,两端圆钝,长5-6mm,直径约3mm,表面红棕色,光滑;胚乳角质。叶多皱缩,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倒卵形至匙形,长2.5-8cm,宽1.5-3.5cm,钝头,下面中脉和叶缘有毛;叶柄长3-8mm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:苦;涩;凉;有毒
用法用量:外用:鲜根、叶适量,捣敷;果研粉撤;或煎水外洗。
功效与作用:祛瘀消肿;解毒;止血。主跌打瘀肿;外伤出血;皮肤疥疮;肿毒
用药禁忌:本品只作外用,不可内服。
性状:性状鉴别:果实近球形,直径2.5-3.5cm,顶端有残存宿萼。表面暗黄色,果皮厚约3mm。种子多数,长圆形,稍压扁,两端圆钝,长5-6mm,直径约3mm,表面红棕色,光滑;胚乳角质。叶多皱缩,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倒卵形至匙形,长2.5-8cm,宽1.5-3.5cm,钝头,下面中脉和叶缘有毛;叶柄长3-8mm。气微,味淡。
注意:本品只作外用,不可内服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猪肚{、假石榴、刺子、山蒲桃、屎缸拔、刺榴、{牯树
药材基源:茜草科山石榴Randia spinosa (Thunb.) Poir.[R. dumetorum Lam.],以根、叶、果入药。
资源分布:广东、广西、西南。
性味:苦、涩,凉。有毒。
功效与作用:散瘀消肿。
跌打瘀肿:鲜根捣烂酒炒外敷。
外伤出血:鲜叶捣烂外敷,或用果研粉撒患处。
防山蚂蝗叮咬:鲜根皮或鲜果捣烂擦皮肤。
皮肤疥疮:鲜果捣烂放入热水中,经搅拌泛出白色的泡沫,洗。
还可用作清洁洗涤剂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山石榴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