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龙胆

汉语拼音:Lónɡ Dǎn 别名:陵游、草龙胆龙胆草、苦龙胆草、地胆草、胆草、山龙胆、四叶胆、水龙胆 性味:苦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龙胆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龙胆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陵游(《本经》),草龙胆(《本草图经》),龙胆草(《履巉岩本草》),苦龙胆草、地胆草(《滇南本草》),胆草(《药品化义》),山龙胆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四叶胆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水龙胆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。春、秋均可采收,以秋季采收质量为佳。采挖后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含龙胆苦甙(gentiopicrin)、獐牙菜苦甙(swertiamarin)、龙月二糖(gentiobiose)、龙胆灿酮(gentisin)和龙胆酸等。

汉语拼音:Lónɡ Dǎn

原形态:①龙胆,又名:粗糙龙胆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:对轻症能口服者给予20%龙胆草糖浆,日服3次,每次10~15毫升;昏迷或呕吐不能进食者,给2:1龙胆草注射液每天3~4次,每次2~4毫升肌注,至热退3天后停药。中、重型者均同时辅以西药常规治疗。共观察23例,其中重型11例,中、轻型各6例,结果均痊愈。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者18例,15例有抽搐症状者,24小时内控制11例(另4例在2天内控制),神志转清醒者10例。只有1例重型有后遗症。

归经:入肝、胆经。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伤寒发狂:草龙胆为末,入鸡子清、白蜜化凉水服二钱。(《伤寒蕴要》)

性状: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,长约0.5~3厘米,直径约0.5~1厘米;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,皱缩,有横纹,上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,质坚韧;难折断;断面略平坦,黄棕色。根丛生于根茎上,长约8~20厘米,上部直径约0.2~0.4厘米,下部较细;表面黄色或黄棕色,有纵皱纹及支根裹,质脆,易折断;断面略平坦,黄棕色,木部甚小,类白色。气微弱,味极苦。以根条粗长、黄色或黄棕色、无碎断者为佳;根条细短及根条少、色红黄者质次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除去残茎,洗净,润透后切段,晒干。

注意: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陵游(《本经》),草龙胆(《本草图经》),龙胆草(《履f岩本草》),苦龙胆草、地胆草(《滇南本草》),胆草(《药品化义》),山龙胆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四叶胆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水龙胆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。春、秋均可采收,以秋季采收质量为佳。采挖后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:①龙胆,又名:粗糙龙胆。
多年生草本,高35~60厘米。根茎短,簇生多数细长的根,根长可达25厘米,淡棕黄色。茎直立,粗壮,通常不分枝,粗糙,节间常较叶为短。叶对生,无柄,基部叶2~3对,甚小,鳞片状;中部及上部叶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长约3~8厘米,宽0.4~4厘米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连合抱于节上,叶缘及叶脉粗糙,主脉3条基出。花无梗,数朵成束,簇生于茎顶及上部叶腋;苞片披针形;花萼绿色,钟形,膜质,长约2.5厘米,先端5裂,裂片披针形至线形;花冠深蓝色至蓝色,钟形,长约5厘米,先端5裂,裂片卵形,先端锐尖,裂片间有5褶状三角形副冠片,全缘或偶有2齿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管中部的下方;子房长圆形,1室,花柱短,柱头2裂。蒴果长圆形,有短柄,成热时2瓣裂。种子细小,线形而扁,褐色,四周有翅。花期9~10月。果期10月。
生于山坡草丛、灌木丛中及林缘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②三花龙胆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茎短,簇生数条细长的根。茎直立,不分枝,光滑无毛。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5~1厘米,宽0.5~1.2厘米,先端渐尖,边缘稍反卷,光滑无毛,主脉1条,明显。花无梗,1~3朵,罕5朵,成束着生于茎顶及上部叶腋;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;花萼长2~2.5厘米,先端5裂,裂片长短不等,长5~15毫米;花冠深蓝色,钟形,长约3.5~4.5厘米,先端5裂,裂片卵形,先端钝或近钝状;副冠5片,甚短小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于灌木丛中、林间空地或草甸子中。分布黑龙扛,吉林、辽宁等地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,长约0.5~3厘米,直径约0.5~1厘米;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,皱缩,有横纹,上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,质坚韧;难折断;断面略平坦,黄棕色。根丛生于根茎上,长约8~20厘米,上部直径约0.2~0.4厘米,下部较细;表面黄色或黄棕色,有纵皱纹及支根裹,质脆,易折断;断面略平坦,黄棕色,木部甚小,类白色。气微弱,味极苦。以根条粗长、黄色或黄棕色、无碎断者为佳;根条细短及根条少、色红黄者质次。
主产于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扛苏、浙江等地。以东北产量最大,习称为关龙胆。

性味:苦,寒。
①《本经》:味苦涩。
②《别录》:大寒,无毒。
③《医学启源》:气寒,味大苦。《主治秘诀》云:性寒,味苦辛。
④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味苦微酸,性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泻肝胆实火,除下焦湿热。治肝经热盛,惊痫狂躁,乙型脑炎,头痛,目赤,咽痛,黄疸,热痢,痈肿疮疡,阴囊肿痛,阴部湿痒。用于湿热黄疽、阴肿阴痒、带下、湿疹瘙痒、耳聋、胁痛、口苦、惊风抽搐。
①《本经》;主骨间寒热,惊瘸邪气,续绝伤,定五脏,杀蛊毒。
②《别录》:除胃中伏热,时气温热,热泄下利,去肠中小虫,益肝胆气,止惊惕。
③《药性论》:主小儿惊痫入心,壮热骨热,痈肿;治时疾热黄,口疮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客忤,疳气,热病狂语,疮疥,明目,止烦。
⑤《本草图径》:古方治疸多用之。
⑥《履f岩本草》:治酒毒便血,肠风下血。
⑦《医学启源》:治黄目赤肿,睛胀,瘀肉高起,痛不可忍。《主治秘诀》云:治下部风湿及湿热,脐下至足肿痛,寒湿脚气。
⑧《滇南本草》:治咽喉疼痛,洗疮疥毒肿。
⑨《医学入门》:治卒心痛,虫攻心痛,四肢疼痛。
⑩《纲目》:疗咽喉痛,风热盗汗。

用药禁忌: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。
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勿空腹饵之,令人溺不禁。
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贯众为之使。恶地黄、防葵。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小豆为使。

归经:入肝、胆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肝、胆、肾、膀胱四经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足厥阴、少阴、阳明三经。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伤寒发狂:草龙胆为末,入鸡子清、白蜜化凉水服二钱。(《伤寒蕴要》)
②治肝胆经实火湿热,胁痛耳聋,胆溢口苦,筋痿,阴汗,阴肿,阴痛,白浊溲血:龙胆草(酒炒)、黄芩(炒),栀子(酒炒)、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、当归(酒洗)、生地黄(酒炒)、柴胡、甘草(生用),水煎服。(《局方》龙胆泻肝汤)
③治雀盲夜不见物:龙胆草一两,黄连一两。二味为细末,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。(《履f岩本草》)
④治暑行目涩:生龙胆(捣汁)一合,黄连(浸汁)一匙,和点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⑤治眼中漏脓:龙胆草,当归等分,为末。每服二钱,温水下。(《飞鸿集》)
⑥治谷疸,食毕头旋,心佛郁不安而发黄,由失饥大食,胃气冲熏所致:苦参三两,龙胆一合,牛胆丸如捂子,以生麦汁服五丸,日三服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⑦治咽喉肿痛:龙胆草一把,捣汁,汩嗽服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⑧冶卒下血不止:草龙胆一握。切,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,分为五服,如不差更服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⑨治伤寒汗后,盗汗不止,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,并宜服之:龙胆不以多少,焙干,为细末,每服一大钱,猪胆汁三两,点入温酒少许,调服,空心临卧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龙胆汤)
⑩治肾囊风瘙痒或破,流水,又名绣球风:苦龙胆草、经霜桃叶、蜂房、藜芦、千张纸。共捣细末,芝麻油调搽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陵游、草龙胆、龙胆草、苦龙胆草、地胆草、胆草、山龙胆、四叶胆、水龙胆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Gentiana scabra Bunge2.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.3.Gentiana TCMLIBiflora Pall.4.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.ex Hemsl.[G.Rigescens Franch.ex Hemsl.var.Stictantha Marq.」
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龙胆、条叶龙胆、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。
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,以秋季10月中、下旬采挖质量较好,选大的除去茎叶,洗净,干燥。小的可做种根用。

化学成分:1.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:龙胆苦甙(gentiopicroside),当药苦甙(swertiamarin),当药甙(sweroside),苦龙胆酯甙(amarogentin),痕量苦当药酯甙(amaroswerin);苦甙总含量可高达7.33%,而龙胆苦甙含量可达6.34%[1]。生物碱:龙胆碱即秦艽碱甲(gentianine0.05%[2],龙胆黄碱(gentioflavine)[3]。

汉语拼音:Lónɡ Dǎn

原形态:1 .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根茎短,其上丛生多数细长的根,长可达30cm。花茎单生,不分枝。叶对生;无柄;下部叶成鳞片状,基部合生,长5-10mm,中部和上部叶近革质,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.5-7cm,宽0.7-3cm,先端急尖或长渐尖,基部心形或圆形,表面暗绿色,下面色淡,边缘外卷,粗糙;叶脉3-5条。花多数,簇生枝顶和叶腋,无花梗;每花下具2个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苞片,长2-2.5cm;花萼钟形,长2.5-3cm,先端5裂,常外反或开展,不整齐;花冠筒状钟形,蓝紫色,长4-5.5cm,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,花冠先端5裂,裂片卵形,褶三角形;雄蕊5,着生于花筒中部,花丝基部宽;子房狭椭圆形或披外形,长1-1.4cm,子房柄长约1cm,花柱短,柱头2裂。蒴果内藏,长圆形,有柄。种子多数,褐色,有光泽,具网纹,两端具宽翅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2.本种与龙胆不同点在于:叶厚,近革质,无柄,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基部钝,边缘微外卷。花1-2朵;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于或等长于萼筒;花冠裂片先端渐尖。
3.本种与上2种不同点在于:中上部叶近革质,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基部圆形。花3朵,稀5朵;花萼裂片狭三角形,短于萼筒;花冠裂片先端钝圆。
4.与前3种不同点在干:无莲座叶丛,茎生叶多对,二型,下部叶2-4对,鳞片状,中上部叶片卵状长圆形、倒卵形或卵形,基部楔形,边缘略外卷。花多数,簇生枝顶呈头状,稀腋生,被包围于最上部苞叶状的叶丛中;萼裂片不整齐,2枚大,倒卵状长圆形,基部狭缩成爪;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。种子黄褐色。
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200-1700m的山坡草地、路边、河滩灌丛中以及林下草甸。
2.生于海拔110-1100m的山坡草地或潮湿地区。
3.生于海拔440-950m的草地、林间空地、灌丛中。
4.生于海拔1100-3000m的山坡草地灌丛中、林下及山谷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新疆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2.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3.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。
4.分布于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(1)龙胆 根茎多横生,长0.5-3cm,直径3-8mm,有多个茎痕,下面有4-3余条根,常多于20条,根细长圆柱形,略扭曲,直径1-3mm;表面灰白色或棕黄色,上部横纹较明显,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。质脆,易吸潮变软,断面黄棕色,木部呈黄白色点状,环列,中央髓部明显。气微,味极苦。
(2)条叶龙胆 根茎多直生,块状或长块状,长0.5-1.5cm,直径4-7mm,下面丛生2-16条根,常少于10条。根长约15cm,直径2-4mm;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,有扭曲的纵皱纹,上部细密横纹明显,

性味:苦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搽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燥湿;泻肝定惊。主湿热黄疸;小便淋痛;阴肿阴痒;湿热带下;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;目赤肿痛;耳聋耳肿;胁痛口苦;热病惊风抽搐

各家论述:1.《医学启源》:以柴胡为主,草龙胆为使,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。治黄目赤肿,睛胀,瘀肉高起,痛不可忍。《主治秘诀》云:治下部风湿及湿热,脐下至足肿痛,寒湿脚气。
2.《纲目》:疗咽喉痛,风热盗汗。相火寄在肝胆,有泻无补,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,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。但大苦大寒,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,反助火邪,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。
3.《本草经疏》:草龙胆味既大苦,性复大寒,纯阴之药也,虽能除实热,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。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,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。
4.《本草正》:

用药禁忌: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,勿空腹服用。

归经:肝;胆经

出处:出自1.《本经》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龙胆,宿根黄白色,下抽根十余本,类牛膝。直上生苗,高尺余。四月生叶,似柳叶而细。茎如小竹枝。七月开花如牵牛花,花作铃铎形,青碧色。冬后结子。苗便枯。二月、八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采根阴干。浙中又有山龙胆草,味苦涩,取根细锉,取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,焙于,捣,水煎一钱匕,温服之,治四肢疼痛。采无时候,叶经霜雪不雕,此同类而别种也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(1)龙胆 根茎多横生,长0.5-3cm,直径3-8mm,有多个茎痕,下面有4-3余条根,常多于20条,根细长圆柱形,略扭曲,直径1-3mm;表面灰白色或棕黄色,上部横纹较明显,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。质脆,易吸潮变软,断面黄棕色,木部呈黄白色点状,环列,中央髓部明显。气微,味极苦。

炮制:采挖后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
注意: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,勿空腹服用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龙胆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