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荠菜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荠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荠、靡草、护生草、羊菜、鸡心菜、净肠草、上e菜、菱角菜、清明菜、香田芥、枕头草、地米菜、鸡脚菜、假水菜、地地菜、烟盒草。
英文名:Shepherdspurse Herb, Herb of Shepherdspurse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。
化学成分:全株含草酸(oxalic acid),酒石酸(tartaric acid),苹果酸(malic acid),丙酮酸(pyruvic acid),对氨基苯磺酸(sulfanilic acid),精氨酸(arginine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脯氨酸(prol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亮氨酸(leuc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甘氨酸(glycine),丙氨酸(alanine)),胱氨酸(cystine),半脱氨酸(cysteine),蔗糖(sucrose),山梨糖(sorbose),乳糖(lactose),葡萄糖胺(glucosamine),山梨糖醇(sorbitol),甘露醇(man-nitol),侧金盏花醇(adonitol)以及钾、钙、钠、铁、氯、磷、锰。还含二氢非瑟素(dihydrofisetin),山奈酚-4’-甲醚(kaempferol-4’-methylether),槲皮素-3-甲醚(quercetin-3-methylether),棉花皮素六甲醚(gossypetin hexamethyl ether),香叶木甙(diosmin),3,4’,7-三羟基黄烷酮(garbanzol),洋槐黄素又名刺槐乙素(robinetin),芸香甙(rutin),木犀草素-7-芸香糖甙 (luteolin-7-rutinoside),胆碱(choline),乙酸胆碱(acetylcholine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黑芥子甙(sinigrin),芥子碱(sinapine),育亨宾(yohimbine),麦角克碱(ergocristine),延胡索酸(fumaricacid)。
汉语拼音:Jì Cài
原形态:荠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茎直立,有分枝,稍有分枝毛或单毛。基生叶丛生,呈莲座状,具长叶柄,达5-40mm;叶片大头羽状分裂,长可达12cm,宽可达2.5cm,顶生裂片较大,卵形至长卵形,长5-30mm,侧生者宽2-20mm,裂片3-8对,较小,狭长,呈圆形至卵形,先端渐尖,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;茎生叶狭被外形,长1-2cm,宽2-15mm,基部箭形抱茎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,两面有细毛或无毛。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,果期延长达20cm;萼片长圆形;花瓣白色,匙形或卵形,长2-3mm,有短爪。短均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,长5-8mm,宽4-7mm,扁平,无毛,先端稍凹,裂瓣具网脉,花柱长约0.5mm。种子2行,呈椭圆形,浅褐色。花、果期4-6月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长于田野、路边及庭园。
性味:甘;淡;凉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鲜品60-12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汁点眼。
功效与作用:1.预防麻疹: 荠菜全草2斤,加水2斤,浓煎成1斤。每周1次,每次服100ml,预防服药150人,发病7人;对照组130人,发病56人。
各家论述:1.《别录》:主利肝气,和中。
归经:肝;心;肺经
出处:出自《千金·食治》 《纲目》:荠有大小数种,小荠叶花茎扁,味美,其最细小者,名沙荠也。大荠科叶皆大,而味不及;其茎硬有毛者,名菥蓂,味不甚佳。并以冬至后生苗,二、三月起茎五、六寸,开细白花,整整如一,结荚如小萍而有三角,荚内细子如葶苈子;其子名差,四月收之。
附方:①治痢疾:一.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(服)。(《日用本草》)二.荠菜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②治阳症水肿:荠菜根一两,车前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③治肿满、腹大,四肢枯瘦,小便涩浊:甜葶苈(纸隔炒)、荠菜根等分。上为末,蜜丸如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陈皮汤嚼下。(《三因方》葶苈大丸)④治内伤吐血:荠菜一两,蜜枣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⑤治崩漏及月经过多:荠菜一两,龙芽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⑥治暴赤眼、疼痛碜涩:荠菜根,捣绞取汁,以点目中。(《圣惠方》)⑦治眼生翳膜:荠菜不拘多少,洗净,焙干,碾为末,细研,每夜卧时,先净洗眼了,挑半米许,安两大眦头,涩痛莫疑,(《圣济总录》)⑧治小儿麻疹火盛:鲜荠菜一至二两(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),白茅根四至五两。水煎,可代茶长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性状:性状鉴别 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,有的有分枝,长4-10cm;表面类白色或淡褐色,有许多须状侧根。茎纤细,黄绿色,易折断。根出叶羽状分裂,多卷缩,展平后呈披针形,顶端裂片较大,边缘有粗齿;表面灰绿色或枯黄色,有的棕褐色,纸质,易碎;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被外形,基部耳状抱茎。果实倒三角形,扁平,顶端微凹,具残存短花往。种子细小倒卵圆形,着生在假隔膜上,成2行排列。搓之有清香气,味淡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荠(《别录》),护生草(《纲目》),芊菜、鸡心菜(《医林纂要》),净肠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菱角菜(《广州值物志》),地米菜、鸡脚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假水菜(《陆川本草》),地地菜、烟盒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上已菜、荠只菜、蒲蝇花(《闽东本草》),香善菜,清明草,饭锹头草、香芹娘、香料娘、香田荠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枕头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植豉菜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。3~5月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: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~40厘米,主根瘦长,白色,直下,分枝。茎直立,分枝。根生叶丛生,羽状深裂,稀全缘,上部裂片三角形;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,顶部几成线形,基部成耳状抱茎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,或近于全缘,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,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。花多数,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;萼4片,绿色,开展,卵形,基部平截,具白色边缘;花瓣倒卵形,有爪,4片,白色,十字形开放,径约2.5毫米;雄蕊6,4强,基部有绿色腺体;雌蕊1,子房三角状卵形,花柱极短。短角果呈倒三角形,无毛,扁平,先端微凹,长6~8毫米,宽5~6毫米,具残存的花柱。种子约20~25粒,成2行排列,细小,倒卵形,长约0。8毫米。花期3~5月。
资源分布:生长于田野、路边及庭园。全国均有分布;江苏、安徽及上海郊区有栽培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性状鉴别:干燥的全草,根作须状分枝,弯曲或部分折断,淡褐色或乳白色;根出叶羽状分裂,卷缩,质脆易碎,灰绿色或枯黄色;茎纤细,分枝,黄绿色,弯曲或部分折断,近顶端疏生三角形的果实,有细柄,淡黄绿色。气微,味淡。以干燥、茎近绿色、无杂草者为佳。
性味:甘,平。
①《别录》:味甘,温,无毒。
②《千金・食治》:味甘涩,温,无毒。
③《日用本草》:味辛甘,凉平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、捣敷或捣汁点眼。
功效与作用:和脾,利水,止血,明目。治痢疾,水肿,淋病,乳糜尿,吐血,便血,血崩,月经过多,目赤疼痛。
①《别录》:主利肝气,和中。
②《药性论》:烧灰(服),能治赤白痢。
③《千金・食治》:杀诸毒。根,主目涩痛。
④崔禹锡《食经》:补心脾。
⑤《日用本草》:凉肝明目。
⑥《纲目》:明目,益胃。
⑦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止血。治肺出血,子宫出血,流产出血,月经过多,头痛、目痛或视网膜出血。
⑧《陆川本草》:消肿解毒,治疮疖,赤眼。
⑨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治乳糜屎。
⑩《广西中药志》:健胃消食,化积滞。
归经:①《得配本草》:入足厥阴经。
②《本草撮要》:入手少阴、太阴,足厥阴经。
出处:《千金・食治》
附方:①治痢疾:㈠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(服)。(《日用本草》)㈡荠莱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②治阳症水肿:荠菜根一两,车前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③治肿满、腹大,四肢枯瘦,小便涩浊:甜葶苈(纸隔炒)、荠菜根等分。上为末,蜜丸如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陈皮汤嚼下。(《三因方》葶苈大丸)
④治内伤吐血:荠菜一两,蜜枣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⑤治崩漏及月经过多:荠菜一两,龙芽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⑥治暴赤眼、疼痛碜涩:荠菜根,捣绞取汁,以点目中。(《圣惠方》)
⑦治眼生翳膜:荠菜不拘多少,洗净,焙干,碾为末,细研,每夜卧时,先净洗眼了,挑半米许,安两大眦头,涩痛莫疑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⑧治小儿麻疹火盛:鲜荠菜一至二两(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),白茅根四至五两。水煎,可代茶长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枕头草、粽子菜、三角草、荠荠菜、菱角菜、地菜、上巳菜
药材基源: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-pastoris (L.)Medic.,以全草入药。春末夏初采集,晒干。
汉语拼音:Jì Cài
性味:甘,平。
用法用量:0.5~2两。
功效与作用: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。用于肾结核尿血,产后子宫出血,月经过多,肺结核咯血,高血压病,感冒发热,肾炎水肿,泌尿系结石,乳糜尿,肠炎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荠(《别录》),护生草(《纲目》),芊菜、鸡心菜(《医林纂要》),净肠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菱角菜(《广州值物志》),地米菜、鸡脚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假水菜(《陆川本草》),地地菜、烟盒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上已菜、荠只菜、蒲蝇花(《闽东本草》),香善菜,清明草,饭锹头草、香芹娘、香料娘、香田荠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枕头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植豉菜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。3~5月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化学成分:荠菜含草酸、酒石酸、苹果酸、丙酮酸、对氨基苯磺酸及延胡索酸等有机酸;精氨酸,天冬氨酸、脯氨酸、蛋氨酸、亮氨酸、谷氨酸、甘氨酸、丙氨酸、胱氨酸、半胱氨酸等氨基酸;蔗糖、山梨糖、乳糖、氨基葡萄糖、山梨糖醇、甘露糖醇、侧金盏花醇等糖分。无机物中钾占34.39%,钙15.09%,钠13.44%,铁10.24%,氯3.70%,磷3.63%,锰0.2405%。又含胆碱、乙酰胆碱、酪胺、马钱子碱,皂甙,黄酮类:芸香甙、橙皮甙、木犀草素7-芸香糖甙、二氢非瑟索、槲皮素-3-甲醚、棉花皮素六甲醚、香叶木甙、刺槐乙素,还含黑芥子甙、n-廿九烷和谷甾醇。
汉语拼音:Jì Cài
原形态: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~40厘米,主根瘦长,白色,直下,分枝。茎直立,分枝。根生叶丛生,羽状深裂,稀全缘,上部裂片三角形;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,顶部几成线形,基部成耳状抱茎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,或近于全缘,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,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。花多数,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;萼4片,绿色,开展,卵形,基部平截,具白色边缘;花瓣倒卵形,有爪,4片,白色,十字形开放,径约2.5毫米;雄蕊6,4强,基部有绿色腺体;雌蕊1,子房三角状卵形,花柱极短。短角果呈倒三角形,无毛,扁平,先端微凹,长6~8毫米,宽5~6毫米,具残存的花柱。种子约20~25粒,成2行排列,细小,倒卵形,长约0。8毫米。花期3~5月。
资源分布:生长于田野、路边及庭园。全国均有分布;江苏、安徽及上海郊区有栽培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性味:甘,平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、捣敷或捣汁点眼。
功效与作用:①预防麻疹
归经:①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厥阴经。"
出处:《千金·食治》
附方:①治痢疾:㈠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(服)。(《日用本草》)㈡荠莱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性状:干燥的全草,根作须状分枝,弯曲或部分折断,淡褐色或乳白色;根出叶羽状分裂,卷缩,质脆易碎,灰绿色或枯黄色;茎纤细,分枝,黄绿色,弯曲或部分折断,近顶端疏生三角形的果实,有细柄,淡黄绿色。气微,味淡。以干燥、茎近绿色、无杂草者为佳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荠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