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荨麻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荨麻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荨麻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寻麻(《益部方物略记》),蝎子草(《人海记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、狭叶荨麻等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切段晒于。
同属植物裂叶荨麻(分布西南及湖北、浙江)、宽叶荨麻(分布华北及东北)亦同供药用。
原形态:①麻叶荨麻,又名:{麻。
多年生草本。茎高达150厘米,有棱,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轮廓五角形,长4~12厘米,宽3.5~12厘米,3深裂或3全裂,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,两面疏生短柔毛,下面疏生螫毛;托叶离生,狭三角形。雌雄同株或异株,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。花序长达12厘米,雄花序多分枝;雄花直径约2毫米,花被片4,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,花后增大,包着果实,长达2.5毫米,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,柱头画笔头状。瘦果卵形,扁,长约2毫米,灰褐色,光滑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于山野、路边、草原、坡地。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②狭叶荨麻
多年生草本。茎高40~150厘米,四棱形,有螫毛,分枝或不分枝。叶对生,披针形或狭卵形,长4~10厘米,宽1.2~2.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尖锯齿,上面疏生短毛,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;托叶分生,条形。雌雄异株,花序长达4厘米,多分枝;雄花花被片4,雄蕊4;雌花较雄花小,花被片4,在果期增大,柱头画笔头状。皮果卵形,扁,长约1毫米,光滑。
生于山坡、林边或沟边。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。
性味:辛苦,寒,有毒。
①《纲目》:辛苦,寒,有大毒。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甘,微寒,有小毒。
③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苦辛,温,有小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炖肉。外用:捣汁涂或煎水洗。
功效与作用:治风湿疼痛,产后抽风,小儿惊风,荨麻疹。
①《益部方物略记》:善治风肿。
②《本草图经》:疗蛇毒。
③《蜀语》:红者可治J症。
④《纲目》:风疹初起,以此点之。
⑤《黔书》:可已疯。
⑥《纲目拾遗》:浴风,采取煮汁洗。
⑦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祛风湿,解痉,和血。
⑧《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》:治小儿麻痹,风湿,疝痛。
用药禁忌:《本草图经》:误服之,吐利不止。
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
附方:①治风湿性关节炎:麻叶荨麻适量,煎汤擦洗。
②治产后抽风,小儿惊风:麻叶荨麻少许,水煎服。
③治荨麻疹:麻叶荨麻鲜苗,捣汁涂擦。
④治毒蛇咬伤:麻叶荨麻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寻麻(《益部方物略记》),蝎子草(《人海记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、狭叶荨麻等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切段晒于。
化学成分: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、鞣质。茎皮主要含蚁酸、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。
汉语拼音:Xūn Má
原形态:①麻叶荨麻,又名:焮麻。
性味:辛苦,寒,有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炖肉。外用:捣汁涂或煎水洗。
功效与作用:治风湿疼痛,产后抽风,小儿惊风,荨麻疹。
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
附方:①治风湿性关节炎:麻叶荨麻适量,煎汤擦洗。
注意:《本草图经》:"误服之,吐利不止。"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Urtia laetevirens Maxim.2.Urtica fissa Pritz3.Urtica amgustifolia4.Urtica cannabina L.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宽叶荨麻、荨麻、狭叶荨麻、麻叶荨麻的全草。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化学成分:1.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,鞣质[1],香叶木甙(diosmin)[2],小苏碱(stachydrine)[3]。茎皮含蚁酸(formic acid),丁酸(butanoi acid)[4]。
汉语拼音:Xūn Má
原形态:1.多年生草本。茎高40-100cm。疏生螫毛和微柔毛,不分枝或分枝。叶对生;叶柄长1-3cm;托叶每节4枚,离生,有时上部多少合生,披针形;叶片狭卵形是宽卵形,长4-9cm,宽2.5-4.5cm,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边缘有锐牙齿或锯齿,两面疏生刺毛和细糙毛,钟乳体短杆状,有时点状;基出脉3条。雌雄同株;雄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,长约达8cm;花被片4,雄蕊4;雌花序生于下部叶腋,较短;花被片4,有细糙毛,柱头画笔头状。瘦果卵形,稍扁,长达1.5mm。花期3-5月,果期5-8月。
2.多年生草本,茎高60-100cm。生螫毛和反曲的微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l-7cm;托叶合生,卵形;叶片宽卵形或近五角形,长及宽5-12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近掌状浅裂,裂片三角形,有不规则牙齿,下面生微柔毛,沿脉生螫毛。雌雄同株或异株;雄花序长达10cm,具稀疏分枝,在雌雄同株时生雌花序之下;雄花直径约2mm,花被片4;雌花序较短,分枝极短,雌花小,长约0.4mm,柱头画笔头状,瘦果近球形,扁平,有细柔毛。种子有黄色细点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-11月。
3.多年生草本,高达150cm。茎直立,有四棱,被螫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8-17mm;托叶线形,分离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4-12cm,宽1.2-2.8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粗锯齿,齿尖朝向叶的先端。雌雄异株,花序长达4cm,多分枝;雄花直径约2mm,花被4;雄蕊4;雌花较雄花小,花被片4,果期增大;于房长圆形,柱头画笔头状。瘦果卵形,长约1mm,包于宿有的花被内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4.多年生草本,茎高达150cm。有棱,被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8cm;托叶离生,狭三角形;叶片五角形,长4-12cm,宽3.5-12cm,3深裂或3全裂,一回裂片再羽状深裂,两面疏生短柔毛,下面疏生螫毛。雌雄同株或异株;花序长达12cm,雄花序多分枝,雄花直径约2mm,花被片4,雄蕊4;雌花花被片花后增大,长达2.5mm,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,柱头画笔头状。瘦果卵形,扁,长约2mm,光滑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。
2.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路旁草丛中或沟边。
3.生于山地林边或沟边。
4.生于干燥山坡或沙丘坡上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2.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3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等地。
4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(1)宽叶荨麻 切成短段,长短不等,茎长1.4-3.8cm,直径1.5-4mm,绿色至红紫色,有钝棱,疏生螫毛和短柔毛,节上有对生叶,叶绿色,皱缩易碎。花序穗状,皱缩,数个腋生,具短总梗。瘦果密集,宽卵形,稍扁,长约1.5mm。体轻,质软。气微,味淡、微辛。
(2)荨麻 与前种区别:叶片具5-7对掌状浅裂,裂片有三角状粗锯齿。以身于,茎、叶绿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宽叶荨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,毛茸少;腺毛的头2-4个细胞,柄为单细胞;非腺毛1-2个细胞,弯曲。表皮细胞1层,
性味:苦;辛;性;温;有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~10g。外用:适量,捣汁擦;或捣烂外敷;或煎水洗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通络;平肝定惊;消积通便;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产后抽风;小儿惊风;小儿麻痹后遗症;高血压;消化不良;大便不通;尊麻疹;跌打损伤;虫蛇咬伤
各家论述:1.《益部方物略记》:善治风肿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疗蛇毒。
3.《蜀语》:红者可治J症。
4.《纲目》:风疹初起,以此点之。
5.《黔书》:可已疯。
6.《纲目拾遗》:浴风,采取煮汁洗。
7.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祛风湿,解痉,和血。
8.《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》:治小儿麻痹,风湿,疝痛。
用药禁忌:《本草图经》:误服之,吐利不止。
出处:出自《本草图经》。
1.《蜀语》:草,苗似苎麻,芒刺螫人,痛不可忍。有红白两种:红者可治J症;白者煎汤浸糯米为粉,油煎甚松。用叶喂猪易壮。
2.《纲目》:荨麻,川、黔诸处甚多。其茎有刺,高二、三尺;叶似花桑,或青或紫,背紫者入药。上有毛芒可畏;有花无实,冒冬不雕,低端中,能毒鱼。
附方:①治风湿性关节炎:麻叶荨麻适量,煎汤擦洗。②治产后抽风,小儿惊风:麻叶荨麻少许,水煎服。③治荨麻疹:麻叶荨麻鲜苗,捣汁涂擦。④治毒蛇咬伤:麻叶荨麻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性状:性状鉴别(1)宽叶荨麻 切成短段,长短不等,茎长1.4-3.8cm,直径1.5-4mm,绿色至红紫色,有钝棱,疏生螫毛和短柔毛,节上有对生叶,叶绿色,皱缩易碎。花序穗状,皱缩,数个腋生,具短总梗。瘦果密集,宽卵形,稍扁,长约1.5mm。体轻,质软。气微,味淡、微辛。
注意:《本草图经》:误服之,吐利不止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荨麻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