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竹黄

汉语拼音:Zhú Huánɡ 别名:天竺黄、竹膏(《开宝本草》),天竹黄(《本草衍义》),竹糖(《伪药条辨》)。 性味:甘,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竹黄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竹黄的功效_竹黄的用量和禁忌_竹黄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天竺黄、竹膏(《开宝本草》),天竹黄(《本草衍义》),竹糖(《伪药条辨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,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,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。冬季采收,砍取竹秆,剖取竹黄,晾干。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,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,使竹受暴热后,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,然后剖取晾干。

化学成分:含氢氧化钾1.1%,硅质9%等。

汉语拼音:Zhú Huánɡ

原形态:子座肉质,渐变为木栓质,粉红色,呈不规则瘤状,初期平滑,后龟裂,1.5~4x1~2.5厘米;子囊壳近球形,埋生于子座内,直径480~580微米;子囊280~340x22~35微米;孢子单行排列,长方形至梭形,两端大多尖锐,42~92x13~35微米,无色或近无色,成堆时呈柿黄色。

资源分布:主产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甘,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豁痰,凉心定惊。治热病神昏谵妄,中风痰迷不语,小儿惊风抽搐,癫痫。

归经:入心、肝、胆经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附方:①治伤风温疫,身热昏睡,气粗,风热痰塞壅嗽,惊风潮搐,中暑,亦治室女白带:天竺黄一两,雄黄(水飞)一钱,辰砂、麝香(各别研)半两,天南星四两(腊月酿牛胆中,阴干百日,如无,只将生者去皮脐,炒干用)。上为细末,煮甘草水和丸,皂子大,温水化下服之。百日小儿,每丸分作三、四服,五岁一、二丸,大人三、五丸。伏暑用盐少许,嚼一、二丸,新水送下;腊月中,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抱龙丸)

性状: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,表面乳白色、灰白色或灰蓝色相杂。质轻,松脆,易破碎。断面光亮,稍显粉性,触之有滑感。吸水力强,置水中有气泡产生,不溶于水。味甘有凉感,舐之粘舌。以干燥、块大、淡黄白色、光亮、吸水力强者为佳。

注意:灰指甲、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肉座菌利真菌竹黄的子座。

原形态:子座肉质,渐变为木栓质,粉红色,呈不规则瘤状,初期平滑,后龟裂,1.5~4x1~2.5厘米;子囊壳近球形,埋生于子座内,直径480~580微米;子囊280~340x22~35微米;孢子单行排列,长方形至梭形,两端大多尖锐,42~92x13~35微米,无色或近无色,成堆时呈柿黄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竹秆上。分布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

功效与作用:镇咳化痰。治中风,小儿惊风,胃气痛。

用药禁忌:灰指甲、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。

出处:浙江

附方:①治胃气痛:竹黄一两,烧酒一斤,共浸泡三、五天。每日服二次,每次服一小酒盅。
②治小儿惊风,大人中风:竹黄,煎服效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淡竹黄、竹三七、血三七、竹参

药材基源: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科竹黄属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.,以子座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Zhú Huán

性味:淡,平。

用法用量:2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,活血舒经,止咳。用于风湿痹痛,四肢麻木,小儿百日咳,白带过多。有谓尚可治胃病。

用药禁忌: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服;服药期间忌食萝卜、酸辣。

注意: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服;服药期间忌食萝卜、酸辣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淡竹黄、竹三七、血三七、竹参、赤团子、竹赤团子、竹赤斑菌、淡菊花、天竹花、淡竹花、竹花、竹茧

英文名:Herb of tabasheer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hiraia bambusicola P.Henn.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。

化学成分:从菌丝发酵液中分得两种多糖:SB-1和SB-2;前者由D-葡萄糖(D-glucose)、D-半乳糖(D-galactose)和L-阿拉伯糖(L-arabinose)按摩尔比0.37:1:0.07所组成, 后者由D-葡萄糖、D-半乳糖、D-甘露糖(D-mannose)和L-阿拉伯糖按摩尔比0.25:1:0.47:0.12所组成。又从水溶性成分中分得蛋白酶,淀酚酶,D-甘露醇(D-mannitol)和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苏氨酸(threonine),丝氨酸(ser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甘氨酸(glycine),丙氨酸(alanine),胱氨酸(cystine),缬氨酸(val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异亮氨酸(isoleuc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赖氨酸(lysine),γ-氨基丁酸(γ-aminobutyric acid),酪氨酸(tyrosine)及微量半胱氨酸(cysteine)。从子座中分得:竹红菌素(hypocrellin)A、B、C,甘露醇,硬脂酸(stearic acid)。还分得:竹黄色素(shiraiachrome)A、B、C。

汉语拼音:Zhú Huánɡ

原形态:子座呈不规则瘤状,早期白色,后变成粉红色,初期表面平滑,后期有龟裂,肉质,渐变为木栓质,长1.5-4cm,宽1-2.5cm。子囊壳近球形,埋生于子座内,直径480-580μm.子囊长圆柱状,(280-340)μm×(22-35)μm;子囊孢子单行排列,长方形至梭形,两端大多尖锐,有纵横隔膜,(42-92)μm×(13-35)μm,无色或近无色,成堆时柿黄色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 子座瘤状,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,长1-4cm,直径1-2cm。背部隆起,有不规则的横沟,基部凹陷,常有竹的残留枝竿。表面粉红色,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。质疏松,易折断。横断面略呈扇形,外层粉红色,内层及基部色浅,可见竹的枝竿断面。气特异,味淡。
2.显微鉴别 子座横切面:表层为无色菌丝,其内侧为含有红色色素的菌丝层,并埋生单列或偶为2列的子囊壳。子囊壳椭圆形、类圆形或梨形,直径400-600μm,内有多数子囊和侧丝。子囊长250-350μm,直径20-30μm,顶端圆钝,基部具细

性味:味淡;辛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酒浸敷。

功效与作用:化痰止咳;活血祛风;利湿。主咳嗽痰多;百日咳;带下;胃痛;风湿痹痛;小儿惊风;跌打损伤

用药禁忌:灰指甲、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。

归经:肺;肝经

出处:出自浙江

性状:1.性状鉴别 子座瘤状,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,长1-4cm,直径1-2cm。背部隆起,有不规则的横沟,基部凹陷,常有竹的残留枝竿。表面粉红色,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。质疏松,易折断。横断面略呈扇形,外层粉红色,内层及基部色浅,可见竹的枝竿断面。气特异,味淡。

注意:灰指甲、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竹黄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