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了哥王

汉语拼音:Le Gē Wánɡ Gēn 别名:毒除根、地棉根、定元根、鱼胆根、地谷根、红赤七、七麻根、别南根、独薯根、狗信@。 性味:味苦;辛;性寒;有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了哥王根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了哥王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了哥王根的功效_了哥王根的用量和禁忌_了哥王根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毒除根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地棉根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定元根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鱼胆根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地谷根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红赤七、七麻根(《闽东本草》),别南根、独薯根、狗信@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
药材基源: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根,全年均可采挖,切去地上部分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
资源分布:产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根呈圆柱形,弯曲而有分枝;表面黄棕色,有突起的支根痕和不规则的纵皱纹。皮部纤维极多,不易折断。木部质硬,折断面呈破裂状。横切面近圆形,皮部易剥离,较厚,约占木部的1/2,外侧黄棕色,内部白色,有丝状纤维,形成层明显;木部淡黄色,射线清楚。
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苦,寒,有毒。
②《陆川本草》:辛微苦,凉。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味苦微辛,性寒,有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(宜煎4小时以上),3~5钱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利尿,解毒,杀虫,破积。治肺炎,腮腺炎,水肿臌胀,瘰疬,疮疡肿毒,跌打损防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十蒸九晒,治跌打,煲酒服。亦治恶疮,捶蜜敷亦效。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解花柳毒,治恶毒疮和蜜捣敷。以之为末,遇损伤敷之,能止血。
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消坚破瘀,利尿逐水。
④《陆川本草》:解热,利尿,破积,治痧积,跌打,疮毒。
⑤《广西中药志》:杀虫拔毒,治麻风,恶疮,白浊。

用药禁忌:《广西中药志》: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。

出处:《岭南采药录》

附方:①治肺炎,支气管炎,扁桃体炎:了哥王根白皮二钱,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②治淋巴结核,哮喘,腮腺炎,百日咳,扁桃体炎:了哥王干根三至八钱,久煎去毒后内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③治瘰疬初起:鲜了哥王根第二重皮和红糖捣烂敷患处,并取了哥王根一两,水煎服,日一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治肝硬变腹水:鲜了哥王根第二重皮一两(蒸熟),红枣十二粒,红糖一两,共捣为丸,如绿豆大,用开水送服五至七粒,日服一次。本品药性剧烈,服后有呕吐和腹痛、泄泻的副作用。体弱和晚期患者忌用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⑤治风湿骨痛,亦治麻风:每天用了哥王根三钱,鸡肉四两,加适量水炖七小时,一次服下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⑥治股阴疽:鲜了哥王根二重皮,捣烂调酒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⑦治疮疡成脓未溃:了哥王根皮适量,捣烂,敷疮四周,留孔排脓。(矿西中草药》)
⑧治肿毒:了哥王根,十蒸九晒,每服一两或数钱,煎水冲温酒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⑨治跌打损伤:了哥王根白皮二钱,水煎服;另用鲜根皮捣烂外敷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⑩拔枪弹及竹刺入肉:了哥王根和黄糖,捣烂外敷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⑾治蛇、蜈蚣咬伤:了哥王根九蒸九晒,每服用五钱至一两,煎水温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毒除根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地棉根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定元根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鱼胆根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地谷根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红赤七、七麻根(《闽东本草》),别南根、独薯根、狗信蔃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
药材基源: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根,全年均可采挖,切去地上部分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
化学成分:根皮中含有黄酮甙南荛甙另含有多糖、树脂、挥发油、酚性成分以及微量不饱和甾醇。

汉语拼音:Le Gē Wánɡ Gēn

资源分布:产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(宜煎4小时以上),3~5钱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肺部炎症

出处:《岭南采药录》

附方:①治肺炎,支气管炎,扁桃体炎:了哥王根白皮二钱,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性状:干燥根呈圆柱形,弯曲而有分枝;表面黄棕色,有突起的支根痕和不规则的纵皱纹。皮部纤维极多,不易折断。木部质硬,折断面呈破裂状。横切面近圆形,皮部易剥离,较厚,约占木部的1/2,外侧黄棕色,内部白色,有丝状纤维,形成层明显;木部淡黄色,射线清楚。

炮制:蒸熟,切片,晒干。

注意:《广西中药志》:"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。"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毒除根、地棉根、定元根、鱼胆根、地谷根、红赤七、七麻根、别南根、独薯根、狗信@。

英文名:Indian Stringbush Root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ikstroemia indica (L.) C.A.Mey.[Daphne indica L.]

药材基源: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(L.) C.A.Mey.的根或根皮。

采收和储藏:秋季至春初采根,洗净切片,或剥取内皮,晒干备用。

化学成分:根、根皮中含西瑞香素(daphnoretin),芫花素(genkwanin),南荛甙(wikstroemin),右旋的牛蒡甙元(arctigenin),穗罗汉松脂酚(matairesinol),松脂酚(pinoresi-nol),南荛酚(wikstomol)即是右旋的去甲络石甙元(nortrachelogenin),南荛素(wikstrosin),小麦黄素(tricin),山柰酚-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O-β-D-glucopyrano-side),灰绿曲霉酰胺(asperglaucide),5-羟基7,4’-二甲氧基黄酮(5-hydroxy-7,4'-dimethoxy flavo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7-酮基-β-谷甾醇(7-keto β-sitosterol),豆甾烷-3,7 二醇(stigmastan-3,7-diol),5-豆甾烯-3β,7a-二醇(stigmast-5-en-3β-,7a-diol)。还含了哥王多糖体-1,系由葡萄糖(glu-cose)、阿拉伯糖(arabinose)、半乳糖醛酸(galacturonic acid)、半乳糖(galactose)和木糖(xylose)按摩尔比28:6:1:2:纽组成,相对分子质量50001-6000。

汉语拼音:Le Gē Wánɡ Gēn

原形态:南岭荛花 半常绿小灌木,高达1m。全株平滑无毛。茎直立,多分枝,幼枝红褐色。根皮和茎皮富含绵状纤维,不易折断。叶对生,几无柄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2-5cm,宽0.8-1.5cm,先端钝或短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侧脉多数,极纤细,干时褐色。花黄绿色,数花簇生于枝顶,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呈近无柄的头状花序;花两性,无苞片,花被管状,先端4裂,无毛;雄蕊8,成上下两轮着生花被管内,花丝短,花药椭圆形;子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具圆头状柱头。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熟时鲜红色。花果期夏、秋季。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、路旁和村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有分枝,长达40cm,直径0.5-3cm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,具不规则纵皱纹和横向皮孔及稍突起的支根痕。质坚韧,断面皮部厚1.5-4mm,类白色,易与木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苦,久嚼有持久的灼热以条粗、皮厚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含黄棕色至棕红色树脂状物质。皮层有非木化纤维列成环。木纤维壁薄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
性味:味苦;辛;性寒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(宜煎4h以上)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未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散结逐瘀;利水杀虫。主肺炎;支气管炎;腮腺炎;咽喉炎;淋巴结炎;乳腺炎;痈疽肿毒;风湿性关节炎;水肿臌胀;麻风;闭经;跌打损伤

各家论述: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十蒸九晒,治跌打,堡酒服。亦治恶疮,捶蜜敷亦效.2.《岭南采药录》:解花柳毒,治恶毒疮和蜜捣敷。以之为末,遇损伤敷之,能止血。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消坚破瘀,利尿逐水。4.《陆川本草》:解热,利尿,破积,治痧积,跌打,疮毒。5.《广西中药志》:杀虫拔毒,治麻风,恶疮,白浊。

用药禁忌:《广西中药志》: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。

归经:肺;肝经

出处: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有分枝,长达40cm,直径0.5-3cm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,具不规则纵皱纹和横向皮孔及稍突起的支根痕。质坚韧,断面皮部厚1.5-4mm,类白色,易与木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苦,久嚼有持久的灼热以条粗、皮厚者为佳。

炮制:蒸熟,切片,晒干。

注意:《广西中药志》: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了哥王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