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委陵菜

汉语拼音:Wěi Línɡ Cài 别名:翻白菜、白头翁、根头菜、野鸠旁花、黄州白头翁、龙牙草、天青地白、小毛药、虎爪菜、蛤蟆草、老鸦翎、老鸦爪、地区草、翻白草、野鸡脖子、痢疾草 性味:苦;平;无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委陵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委陵菜的功效_委陵菜的用量和禁忌_委陵菜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翻白菜、白头翁、根头菜、野鸠旁花、黄州白头翁、龙牙草、天青地白、小毛药、虎爪菜、蛤蟆草、老鸦翎、老鸦爪、地区草、翻白草、野鸡脖子、痢疾草

英文名:Chinese Cinquefoil Herb, Herb of Chinese Cinquefoil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带根全草。

化学成分:全草含槲皮素(quercetin)、山柰素(kaempferol)和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,壬二酸(anchoic acid),3,3ˊ,4ˊ-三-O-甲基并没食子酸(3,3ˊ,4ˊ-tri-O-methylellagic acid)。

汉语拼音:Wěi Línɡ Cài

原形态: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,高20-70cm。根粗壮,圆柱状,稍木质化。花茎直立或上升,被疏稀短柔毛及白色娟大辩论长柔毛。基生叶为羽状复叶;总叶柄被短毛及绢状长柔毛;托叶近膜质,褐色,外被白色绢状长柔毛;小叶5-15对,对生或互生,上部小叶较长,向下渐变短,无柄;小叶片长圆形,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,长1-5cm,宽0.5-1.5cm,先端急尖或圆钝,边缘羽状中裂,裂片三角卵形、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,边缘向下反卷,上面被短柔毛或近无毛,中脉下陷,下面被生白绒毛,沿脉被白色绢状长柔毛;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,唯叶片对数较少,托叶草质,边缘通常呈齿牙状分裂。花两性;伞房状聚伞花序,花茎被白色绢状长柔毛,花序基部有披针形苞片,外密被短柔毛;花直径0.8-1cm,稀达1.3cm;萼片5,三角卵形,先端急尖,花后不增大,紧贴果实,副萼5片,比萼片短约1倍,且狭窄,外被短柔毛及少数绢状柔毛;花瓣5,宽倒卵形,先端微凹,比萼片稍长,黄色;花柱近顶生,柱头扩大。瘦果卵球形,深褐色,有明显皱纹。花、果期4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3200m的山坡、草地、沟谷、林缘、灌丛及疏林下。

性状鉴别:取本品粗粉0.5g,加乙醇10ml,回流提取2h,滤过,取滤液1ml于试管中,滴加1%三氯化铁乙醇试液1滴,呈墨绿色。(检查鞣质)

性味:苦;平;无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,或捣敷,或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凉血止痢,清热解毒。主久痢不止,赤痢腹痛,痔疮出血,疮痈肿毒

各家论述:1.《中国药植志》:治阿米巴痢。

归经:肝;脾;胃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救荒本草》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类圆锥形,略扭曲,有的分枝,长5-17cm,直径0.5-1cm;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,有纵纹,粗皮易成片状剥落;根头部稍膨大;质坚,易折断,断面皮部薄,暗棕色,常与木部分离,射线呈放射状排列。叶基生,单数羽状复叶,有柄;小叶狭长椭圆形,边缘羽状深裂,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。气微,味涩,微苦。

炮制:1.净制:除去杂质、洗净、晒干。

注意:慢性腹泻伴体虚者慎用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毛鸡腿子、野鸡膀子、蛤蟆草、山萝卜、翻白草[山东]、白头翁[湖北]

英文名: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

药材基源: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. 的干燥全草。春季未抽茎时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Wěi Lín Cài

性状鉴别:本品根呈圆柱形或类圆锥形,略扭曲,有的有分枝,长5~17cm,直径0.5~1cm;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,有纵纹,粗皮易成片状剥落;根头部稍膨大;质硬,易折断,断面皮部薄,暗棕色,常与木部分离,射线呈放射状排列。叶基生,单数羽状复叶,有柄;小叶狭长椭圆形,边缘羽状深裂,下表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9~15g。外用鲜品适量,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。用于赤痢腹痛,久痢不止,痔疮出血,痈肿疮毒。

归经:归肝、大肠经。

性状:本品根呈圆柱形或类圆锥形,略扭曲,有的有分枝,长5~17cm,直径0.5~1cm;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,有纵纹,粗皮易成片状剥落;根头部稍膨大;质硬,易折断,断面皮部薄,暗棕色,常与木部分离,射线呈放射状排列。叶基生,单数羽状复叶,有柄;小叶狭长椭圆形,边缘羽状深裂,下表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
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段,晒干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翻白菜(《救荒本草》),根头菜,野鸩旁花(《植物名汇》),黄州白头翁(《中国药植志》),龙牙草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天青地白、小毛药、虎爪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蛤蟆草(《东北药植志》),老鸦翎、老鸦瓜(《山东中药》),地区草(呼和浩特市《医药卫生》(3):42,1972)。
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。4~10月间采收。将带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,晒干。或将地上部分茎叶全部除去,仅用其根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根肥大,圆锥状。茎直立,密生灰白色绵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基生叶有小叶8~11对,顶端小叶最大,两侧小叶向下渐次变小,小叶狭长椭圆形,长2~5厘米,宽8~15毫米,边缘羽状深裂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边缘向下反卷,上面被短柔毛,下面密生白绵毛;托叶长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全缘残羽状裂,密被长绵毛;茎生叶与根生叶同形而较小,小叶1~7对。花多数,顶生,呈伞房状豪伞花序;花萼5裂,裂片广卵形,副萼5片,披针形至线形,均有白绵毛;花瓣5,黄色,倒卵状圆形,凹头;雄蕊多敷,花丝不等长,花药黄色;雌蕊多数,聚生,子房卵形而小。微扁,花柱侧生,柱头小。瘦果卵圆形,长约2毫米,褐色,光滑,包于宿存花萼内。花期6~8月。果期8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路边、田旁、山林草丛中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于山东、辽宁、安徽。此外,河北、河南、内蒙古、湖北、江苏、广西、福建等地亦产。

性状鉴别:为干燥的根或带根的全草,根圆柱形,偶有弯曲,长短不一,直径0.5~1厘米,外表红棕色或暗棕色,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,栓皮多呈片状剥落;质坚硬,折断面不平坦,皮部与木部极易分离,皮部淡红棕色,木部棕白色。根头部较粗大,并丛生多数黄棕色的叶基部分;羽状复叶,皱缩,小叶多向内对折,边缘向外反卷,背面的绵毛密而长。气微弱,味微苦而涩。以干燥、无花茎,无杂质者为佳。

性味:苦,平。
①《救荒本草》:味苦微辣。
②《山东中药》:味微苦,性平,无毒。
③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涩苦,寒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,捣敷或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,解毒。治痢疾,风湿筋骨疼痛,瘫痪,癫痫,疮疥。
①《中国药植志》:治阿米巴痢。
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治痢疾,母猪疯,羊癫疯。
③《东北药植志》:煎汤洗疥疮。
④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清热解毒。治赤白痢下,风湿疼痛,瘫痪。

出处:《救荒本草》

附方:①治痢疾:天青地白根五钱。煎水服,一日三、四次,服二、三日。
②治久痢不止:天青地白、白木槿花各五钱,煎水吃。
③治赤痢腹痛:天青地白细末五分。开水吞服,饭前服用。
④治风湿麻木瘫痪,筋骨久痛:天青地白、大风藤、五香血藤、兔耳风各半斤,泡酒连续服用,每日早晚各服一两。
⑤治风瘫:天青地白(鲜)一斤。泡酒二斤,每次服一、二两。第二次用量同样。另加何首乌一两(痛加指甲花根二两)。
⑥治疔疮初起:天青地白根一两。煎水服。
⑦刀伤止血生肌:天青地白叶(干)研末外擞;或鲜根捣烂外敷。
⑧治癫痫:天青地白根(去心)一两,白矾三钱。加酒浸泡,温热内服,连发连服,服后再服白矾粉一钱。(选方出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翻白菜(《救荒本草》),根头菜,野鸩旁花(《植物名汇》),黄州白头翁(《中国药植志》),龙牙草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天青地白、小毛药、虎爪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蛤蟆草(《东北药植志》),老鸦翎、老鸦瓜(《山东中药》),地区草(呼和浩特市《医药卫生》(3):42,1972)。
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。4~10月间采收。将带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,晒干。或将地上部分茎叶全部除去,仅用其根。

化学成分:新鲜植物含水分62.39%,抗坏血酸49.4毫克%。干品含水分12.12%、蛋白质9.18%、脂肪4.03%,粗纤维21.89%、灰分7.25%、P2O5-0.26%、Ca0-2.63%。

汉语拼音:Wěi Línɡ Cài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根肥大,圆锥状。茎直立,密生灰白色绵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基生叶有小叶8~11对,顶端小叶最大,两侧小叶向下渐次变小,小叶狭长椭圆形,长2~5厘米,宽8~15毫米,边缘羽状深裂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边缘向下反卷,上面被短柔毛,下面密生白绵毛;托叶长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全缘残羽状裂,密被长绵毛;茎生叶与根生叶同形而较小,小叶1~7对。花多数,顶生,呈伞房状豪伞花序;花萼5裂,裂片广卵形,副萼5片,披针形至线形,均有白绵毛;花瓣5,黄色,倒卵状圆形,凹头;雄蕊多敷,花丝不等长,花药黄色;雌蕊多数,聚生,子房卵形而小。微扁,花柱侧生,柱头小。瘦果卵圆形,长约2毫米,褐色,光滑,包于宿存花萼内。花期6~8月。果期8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路边、田旁、山林草丛中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于山东、辽宁、安徽。此外,河北、河南、内蒙古、湖北、江苏、广西、福建等地亦产。

性味:苦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,捣敷或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出血性疾病

出处:《救荒本草》

附方:①治痢疾:天青地白根五钱。煎水服,一日三、四次,服二、三日。

性状:为干燥的根或带根的全草,根圆柱形,偶有弯曲,长短不一,直径0.5~1厘米,外表红棕色或暗棕色,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,栓皮多呈片状剥落;质坚硬,折断面不平坦,皮部与木部极易分离,皮部淡红棕色,木部棕白色。根头部较粗大,并丛生多数黄棕色的叶基部分;羽状复叶,皱缩,小叶多向内对折,边缘向外反卷,背面的绵毛密而长。气微弱,味微苦而涩。以干燥、无花茎,无杂质者为佳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委陵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