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蓼子草

汉语拼音:Liǎo Zǐ Cǎo 别名:小莲蓬、细叶一枝莲 性味:微苦;辛;性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蓼子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蓼子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蓼子草的功效_蓼子草的用量和禁忌_蓼子草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小毛蓼(《种子植物名称》),小蓼子草、红蓼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。开花期间采收。

原形态: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~65厘米。茎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披针形,长8~12厘米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楔形,近乎无柄,上面绿色,疏生细毛,下面浅绿,中脉及侧脉上密生细刺尖毛;托叶鞘筒状,膜质,有脉纹敷条,先端延长成缘毛,与托叶鞘相等或稍长.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,长6.5~14厘米,苞片膜质,边缘有缘毛;每个苞片内有小花1~2朵;花梗通常不伸出苞外;花小,粉红色或近白色,花被5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8,花丝线形,花药椭圆形;子房上位,椭圆形,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呈三角形,长约2毫米,黑褐色而有光泽,包于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9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沟边、路旁潮湿地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广东,台湾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性温,味淡微辣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水煎或酒煎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四川中药志》:散寒活血。治麻疹,羊毛疔,跌损后受寒,阴寒及陈寒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麻疹不现:蓼子草捣烂或搓烂外滚,或煎水冼。
②治太热大烧不退:蓼子草外滚胸前或背心,并浸汁内服。
③治疟疾日久不愈:红蓼子草一根,煨酒服。
④治羊毛疔:红蓼根四两。捣碎煨酒服;如另加野烟头七个,鱼鳅串二两,马蹄草七个,煨酒乘极热时服一杯,更妙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小毛蓼(《种子植物名称》),小蓼子草、红蓼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。开花期间采收。

汉语拼音:Liǎo Zǐ Cǎo

原形态: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~65厘米。茎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披针形,长8~12厘米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楔形,近乎无柄,上面绿色,疏生细毛,下面浅绿,中脉及侧脉上密生细刺尖毛;托叶鞘筒状,膜质,有脉纹敷条,先端延长成缘毛,与托叶鞘相等或稍长.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,长6.5~14厘米,苞片膜质,边缘有缘毛;每个苞片内有小花1~2朵;花梗通常不伸出苞外;花小,粉红色或近白色,花被5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8,花丝线形,花药椭圆形;子房上位,椭圆形,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呈三角形,长约2毫米,黑褐色而有光泽,包于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9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沟边、路旁潮湿地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广东,台湾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淡微辣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水煎或酒煎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四川中药志》:"散寒活血。治麻疹,羊毛疔,跌损后受寒,阴寒及陈寒。"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麻疹不现:蓼子草捣烂或搓烂外滚,或煎水冼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小莲蓬、细叶一枝莲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criopolitanum Hance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汉语拼音:Liǎo Zǐ Cǎo

原形态:一年生匍匐小草本。茎平卧,节上生根,多分枝,直立成丛,高5-15cm,带暗红色,密被长鬃毛,上部节间被长腺毛。叶互生;叶柄极短或近无柄,密被长毛;托叶鞘膜质,短筒状,长2-4mm,密被长伏毛,先端截形,有长缘毛,近叶一侧开裂。叶小形,狭长圆形或狭披针形,长0.4-2.8cm,宽2-7m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均被白色长伏毛及粒状细点,间有长眼毛,叶缘有长缘毛或腺毛。头状的短总状花序,花密集,单一顶生,基部承托以一叶状总苞片,花序梗密生长腺毛;苞片三角状卵形,长约2.5mm,膜质,密生伏毛,具长线毛,每苞内生1花;花梗远伸出苞片外,密生腺毛;花淡紫红色,长3-5mm,花被5深裂,裂片卵圆形,先端尖;雄蕊5,花丝短,花药暗紫色;雌蕊1,花柱2,伸长,超出花被, 2/3以下合生。瘦果椭圆形,扁平,两面凸起,长约2.2mm,宽1mm,暗褐色,表面密布细纹,有光泽,全包于宿存花被内。花、果期7-11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河滩、沟、塘边湿地,常成片生长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此外,同属植物酸模叶蓼 P.Lapathifo-lium L.(参见假辣蓼条)及蚕茧草 P.Japonicum Meissn.(参见蚕茧草条),在四川亦作蓼子草用。

性味:微苦;辛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解表,清热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毒蛇

各家论述:《四川中药志》:散寒活血。治麻疹,羊毛疔,跌损后受寒,阴寒。

归经:肺经

出处: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麻疹不现:蓼子草捣烂或搓烂外滚,或煎水洗。②治大热大烧不退:蓼子草外滚胸前或背心,并浸汁内服。③治疟疾日久不愈:红蓼子草一根。煨酒服。④治羊毛疔:红蓼根四两。捣碎煨酒服;如另加野烟头七个,鱼鳅串二两,马蹄草七个,煨酒乘极热时服一杯,更妙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

性状:此外,同属植物酸模叶蓼 P.Lapathifo-lium L.(参见假辣蓼条)及蚕茧草 P.Japonicum Meissn.(参见蚕茧草条),在四川亦作蓼子草用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蓼子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