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奶浆果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奶浆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奶浆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牛奶子(《峨嵋药植》),大山枇杷,大斑鸠食子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: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~15米(灌木高2~6米)。树皮红褐或灰褐色;小枝光滑,或具锈色硬毛;嫩枝有白色乳汁。单叶互生;具柄,红色;叶片形状变化较大,披针形、长圆形、倒卵形或琴形等,长6~20厘米,宽3~8厘米,先端长渐尖至长尾尖,全缘,偶3裂,两面粗糙,有时疏生短刚毛;叶脉紫色,有基生三出脉。隐头花序腋生,无梗,球形,径6~8毫米;花极小,生花托内,花被片5,雄花有3雄蕊。隐花果球形或卵形,红色,光滑,顶端凸起,紫色或紫黑色。
资源分布:生于低山区林下半阴处。分布西南、华南、华东及湖北、湖南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甘酸,温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炖肉吃,1~2两(鲜品0.5~1斤)。
功效与作用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补血,下乳。治脾胃虚弱,缺乳。
出处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牛奶子(《峨嵋药植》),大山枇杷,大斑鸠食子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。秋季采收。
汉语拼音:Nǎi Jiānɡ Guǒ
原形态: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~15米(灌木高2~6米)。树皮红褐或灰褐色;小枝光滑,或具锈色硬毛;嫩枝有白色乳汁。单叶互生;具柄,红色;叶片形状变化较大,披针形、长圆形、倒卵形或琴形等,长6~20厘米,宽3~8厘米,先端长渐尖至长尾尖,全缘,偶3裂,两面粗糙,有时疏生短刚毛;叶脉紫色,有基生三出脉。隐头花序腋生,无梗,球形,径6~8毫米;花极小,生花托内,花被片5,雄花有3雄蕊。隐花果球形或卵形,红色,光滑,顶端凸起,紫色或紫黑色。
资源分布:生于低山区林下半阴处。分布西南、华南、华东及湖北、湖南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甘酸,温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炖肉吃,1~2两(鲜品0.5~1斤)。
功效与作用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补血,下乳。治脾胃虚弱,缺乳。"
出处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异叶榕、大山枇杷、牛奶子、大斑鸠食子
药材基源:桑科奶浆果Ficus heteromorpha Hemsl.,以果入药。
汉语拼音:Nǎi Jiān Guǒ
资源分布:长江流域中下游和华南。
性味:甘、酸,温。
用法用量:干品1~2两,鲜品1斤,炖肉服。
功效与作用:下乳补血。主治脾虚胃弱等症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牛奶子、大山枇杷、大斑鸠食子、山枇杷、天枇杷、野枇杷、金樱子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heteromorpa Hemsl.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。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汉语拼音:Nǎi Jiānɡ Guǒ
原形态: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2-5m。树皮灰褐色;幼枝红褐色,节短。叶互生,变异大;叶柄长 1.5-6cm,红色;托叶披针形.长约1cm;叶片倒卵状椭圆形、倒卵形、披针形或琴形,长7-18cm,宽2-7cm,先端长渐尖急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全缘或微波状,叶表面粗糙,背面有细小钟乳体;基生脉3条,短,红色,侧脉5-15对。花序托(榕果)成对生于叶腋,稀单生,无柄,球形或圆锥形,光滑,直径6-10mm,顶生苞片脐状,基生苞片3,卵圆形,成熟榕果紫黑色;雄花、瘦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;雄花散生,花被片火4-5,匙形,雄蕊2-3;瘿花花被片5-6,花柱短;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壁,花被片4-5,花柱侧生。瘦果。花期4-5月,果期5-7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中海拔的山谷、水边、林区湿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榕果近球形,直径约 lcm,顶端有圆形突起,表面淡棕色至深棕色。剖开后花序托肉质,内壁上着生多数瘦果,包藏于花被内。瘦果细小,近卵形,稍压扁,长约3mm,先端尖而略弯,基部圆钝,表面黄棕色,光滑。气微,味微甜。
性味:甘;酸;性温
用法用量:内服:炖肉吃,30-60g;鲜品250-500g.
功效与作用:补血;下乳。主脾胃虚弱;缺乳
各家论述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补血,下乳。治脾胃虚弱,缺乳。
出处: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性状:性状鉴别 榕果近球形,直径约 lcm,顶端有圆形突起,表面淡棕色至深棕色。剖开后花序托肉质,内壁上着生多数瘦果,包藏于花被内。瘦果细小,近卵形,稍压扁,长约3mm,先端尖而略弯,基部圆钝,表面黄棕色,光滑。气微,味微甜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奶浆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