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枸橘

汉语拼音:Gōu Jú 别名:臭橘(《本草图经》),枸棘子(《履f岩本草》),野橙子(《纲目》),唐橘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枸橘李、钢橘子(《江苏植药志》),枸甏李、野梨子、苦桶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 性味:辛苦,温。
①《本经逢原》:辛,温,无毒。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辛苦,温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枸橘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枸橘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臭橘(《本草图经》),枸棘子(《履f岩本草》),野橙子(《纲目》),唐橘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枸橘李、钢橘子(《江苏植药志》),枸甏李、野梨子、苦桶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芸香料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。8~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,日晒夜露,至全部干燥。

原形态:枸橘,又名:枳(《周礼》),铁篱笆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铁篱寨、臭杞。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5~7米。茎枝具粗大腋生的棘刺,刺长3~4厘米,基部扁平;幼枝光滑无毛,青绿色,扁而具棱;老枝浑圆。3出复叶,总叶柄长1~3匣米,具翼;顶生小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2.5~6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圆或微凹,基部楔形,侧生小叶较小,基部偏斜边缘均有波形锯齿。花生于二年生枝上叶腋,通常先叶开放;萼片5,卵状三角形;花瓣5,白色,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8~10毫米;雄蕊8~10,或多至20枚,离生;子房上位,具短柔毛,6~8室,花柱粗短。柑果圆球形,直径2~4厘米,熟时黄色,芳香。花期4~5月。9~10月果熟。

资源分布:各地多栽培作绿篱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产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果实呈圆球形,直径2~3.5厘米,表面黄色或黄绿色,散有无数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,密被短柔毛,顶端有显明的柱基痕,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,断面果皮厚2~3毫米,黄白色,沿外缘散有黄色油点,中间有6~8果瓤,每瓢内有黄白色长椭圆形的种子数粒。

性味:辛苦,温。
①《本经逢原》:辛,温,无毒。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辛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(大剂可用至1两);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熬膏涂。

功效与作用:疏肝,和胃,理气,止痛。治胸腹胀满,胃痛,疝气,睾丸肿胀,乳房结核,子宫下垂,跌打损伤;解酒毒。
①《本经逢原》:破气散热,解酒毒。
②《纲目拾遗》:疗子痈及疝气,整个枸橘煅存性,研末,陈酒送服。
③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跌打。
④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发汗,健胃,祛痰,利尿。治胸腹满痛。
⑤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利气,健胃,通便。治胃部胀满,消化不良,便秘,子宫脱垂,乳房结核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附方:①治胃脘结痛:枸橘,煅末存性,酒服方寸匕,(《本经逢原》)
②治小肠气:枸橘六个,用半斤酒泡服。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
③治内伤诸痛:枸橘,醋浸熬胶,摊贴,贴即痛止,但须久贴,方不复发。(《本经逢原》)
④治妇人血气攻冲:枸棘子不以多少,为细末。每服一钱,浓煎艾醋汤调服,不以时候。(《履f岩本草》)
⑤治白疹瘙痒遍身者:小枸橘细切,麦麸炒黄,为末。每服二钱,酒浸少时。饮酒。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。(《救急方》)
⑦下痢脓血后重(同萆解等分,炒存性研为末,每服二钱,茶调下)又治喉瘘,消肿导毒。
⑧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、呕吐、乳部结核等症。枸橘的果实,洗净、晒干,切成片,可治胃脘胀满,消化不良、便秘、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臭橘(《本草图经》),枸棘子(《履巉岩本草》),野橙子(《纲目》),唐橘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枸橘李、钢橘子(《江苏植药志》),枸甏李、野梨子、苦桶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芸香料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。8~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,日晒夜露,至全部干燥。

化学成分:果实含积属甙、橙皮甙、野漆树甙、柚皮甙、新橙皮甙等黄酮类。柚皮甙只存在于果皮,果肉中不含。早年从果实中分出的枸橘甙即是枳属甙,还含生物碱茵芋碱。

汉语拼音:Gōu Jú

原形态:枸橘,又名:枳(《周礼》),铁篱笆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铁篱寨、臭杞。

资源分布:各地多栽培作绿篱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产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辛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(大剂可用至1两);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熬膏涂。

功效与作用:疏肝,和胃,理气,止痛。治胸腹胀满,胃痛,疝气,睾丸肿胀,乳房结核,子宫下垂,跌打损伤;解酒毒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附方:①治胃脘结痛:枸橘,煅末存性,酒服方寸匕,(《本经逢原》)

性状:干燥果实呈圆球形,直径2~3.5厘米,表面黄色或黄绿色,散有无数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,密被短柔毛,顶端有显明的柱基痕,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,断面果皮厚2~3毫米,黄白色,沿外缘散有黄色油点,中间有6~8果瓤,每瓢内有黄白色长椭圆形的种子数粒。

炮制:清水洗净,浸泡,取出,润透,切片,晒干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铁篱寨、臭橘、枸橘李、枳、臭杞

药材基源:芸香科枳属植物枳Poncirus trifoliata (L.) Raf.的果实;其叶也供药用。7~9月采未成熟的果实,切成两半或切丝阴干。叶随用随采。

汉语拼音:Gōu Jú

性味:辛、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果3~5钱,最多可用至1两;叶2~5钱。

功效与作用:果:健胃消食,理气止痛。用于胃痛,消化不良,胸腹胀痛,便秘,子宫脱垂,脱肛,睾丸肿痛,疝痛。
叶:行气消食,止呕。用于反胃,呕吐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枳实、臭橘、枸棘子、野橙子、铁篱笆、唐橘、臭枳子、臭刺、臭杞、青旦旦、土枳实、钢橘子、枸橘梨、枸橘李、杨橘、枸橘子、野梨子、苦橘子、绿衣枳实、绿衣枳壳。

英文名:Trifoliate-orange Immature Fruit, Immature fruit of Trifoliate-orange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枸橘幼果或未成熟果实。

化学成分:果实含枳属甙(poncirin),橙皮甙(hesperidin),野漆树甙(rhoifolin),油皮甙(naringin),新橙皮甙(neohes-peridin)等黄酮类化合物。还含生物碱茵芋碱(skimmianine),果皮含挥发油约0.47%,其中含a-蒎烯(a-pinene),β- 蒎烯(β-pinene),月挂烯(myrc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樟烯(camphene),γ-松油烯(γ-terpinene),对-聚伞花素(P-cymene),丁香烯(caryophyllene)等。

汉语拼音:Gōu Jú

原形态: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茎无毛;分枝多,小枝呈扁压状。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,长1-5cm,刺基部扁平。叶互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1-3cm,宽2-5mm;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-6cm,宽0.7-3cm,先端微凹或圆,基部楔形,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;侧生小叶较小,椭圆状卵形,基部稍偏斜,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,具半透明油腺点。花白色,具短柄,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,常先叶开放,有香气;萼片5,卵状三角形,长5-6mm;花瓣5,倒卵状匙形,长1.5-3cm,宽0.5-1.5cm;雄蕊8-20或更多,长短不等;雌蕊1,子房近球形,密被短柔毛,6-8室,每室具数枚胚珠,花柱粗短,柱头头状。柑果球形,直径2-5cm,熟时橙黄色,密被短柔毛,具很多油腺,芳香,柄粗短,宿存于枝上。种子多数。花期4-5月,果期7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多栽培于路旁、庭园作绿篱。

性状鉴别:取本品粗粉1g,加乙醇10ml,回流提取20分钟,乘热过滤。取滤液1ml,加四氢硼钾约5mg,摇匀,滴加盐酸数滴,溶液显樱红色到紫红色。(检查二氢黄酮)

性味:味辛;苦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;或煅研粉服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熬膏涂。

功效与作用:疏肝和胃;理气止痛;消积化滞。主胸胁胀满;脘腹胀痛;乳房结块;疝气疼痛;睾丸肿痛;跌打损伤;食积;便秘;子宫脱垂

各家论述:1.《本经逢原》:破气散热,解酒毒。

归经:肝;胃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绿衣枳实呈圆球形或剖成两半,直径0.8-1.2cm;外表面绿褐色,密被棕绿色毛茸,基都具圆盘状果柄痕;横剖面类白色,边缘绿褐色,可见凹陷的小点,瓤囊黄白色;味苦涩。

炮制:清水洗净,浸泡,取出,润透,切片,晒干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枸橘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