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凉山虫草

汉语拼音: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 性味:甘;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凉山虫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凉山虫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凉山虫草的功效_凉山虫草的用量和禁忌_凉山虫草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英文名:liangshan tong-chong-ha-cho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,Hu et Liu

药材基源: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。

采收和储藏:冬季采收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凉山虫草含有甘露醇(mannitol),麦角甾醇(ergosterol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生物碱及有机酸,氨基酸主要包括: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苏氨酸(threonine),丝氨酸(ser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甘氨酸(glycine),丙氨酸(aianine),磺丙氨酸(cysteic acid),缬氨酸(val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异亮氨酸(isoleucine),亮氨酸(leucine),酪氨酸(tyros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赖氨酸(lysine),组氨酸(histidine),精氨酸(arginine)及脯氨酸(proline)。

汉语拼音: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

原形态:子座多数或单生,细而坚硬,常曲折,高20-30cm,粗1.5-2.3mm。头部圆柱状或棒状,褐色至黑褐色,顶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,具有假薄壁组织的皮层。子囊壳椭圆形或卵形,(400-700)μm×(300-450)μm,黑褐色,表面突起,呈天南星果序状。子囊圆柱形,(260-480)μm×(8-12)μm。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,线状,多分隔,(160-350)μm×(2.5-3.5)μm。孢子释放后断裂为小节,每节为(10-20)μm×2.5-3.5)μm。

生态环境:寄生于鳞翅目昆虫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。虫体似蚕,长3-6cm,直径0.6-1cm,外表菌丝膜棕褐色,虫皮暗红棕色,足和气门不明显;断面类白色,周边棕褐色。子座细长,单生,长10-30cm,直径1-2mm,少数上部分枝,不规则弯曲或扭曲,黄棕色或黄褐色;头部圆柱形或棒形,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(子囊壳突出于表面),不孕顶端长3-5mm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。气微腥。味淡。
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:子囊壳于表面生,基部突出于子座外,近卵形,长400-740μm,直径300-450μm;子

性味:甘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0g;或与鸡、鸭炖食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肺益肾。主虚喘劳嗽

各家论述:1.《四川通志》:冬虫夏草出理塘拨浪工山,性温补,补精益髓。
2.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甘、性温。有补肺益肾的功能。

归经:肾;肺经

出处:始载于《四川通志》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。虫体似蚕,长3-6cm,直径0.6-1cm,外表菌丝膜棕褐色,虫皮暗红棕色,足和气门不明显;断面类白色,周边棕褐色。子座细长,单生,长10-30cm,直径1-2mm,少数上部分枝,不规则弯曲或扭曲,黄棕色或黄褐色;头部圆柱形或棒形,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(子囊壳突出于表面),不孕顶端长3-5mm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。气微腥。味淡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凉山虫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