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土附子

汉语拼音:Tǔ Fù Zǐ 别名:土附卵 性味:味咸;性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土附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卵子。

汉语拼音:Tǔ Fù Zǐ

原形态:原动物详"土附"条。

功效与作用:助相火,暖腰、肾。用烧酒醉食,颇能兴肾,与对虾同功。
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卵子。

原形态:原动物详土附条。

功效与作用:助相火,暖腰、肾。用烧酒醉食,颇能兴肾,与对虾同功。
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土附卵

英文名:seed of common monkshood prepared daughter root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dontobutis obscura (Temminck et Schlegel)

药材基源:为塘鳢科动物沙塘鳢的卵。

采收和储藏:4-6月产卵前捕捞,剖腹取卵,鲜用。

汉语拼音:Tǔ Fù Zǐ

原形态:沙塘鳢,体粗壮,前部呈圆筒形,后部侧扁。体长约18cm。头部大,稍扁平,较躯体为阔。口上位,口裂宽方,下颌长于上颌。鳞耙上有小刺。眼小,上位,眼间隔凹入。体侧和背部被栉鳞;腹部为圆鳞,侧线鳞33-37。生殖乳突明显,雌者较宽大,末端分叉,雄者三角形,末端尖细。背倒塌2个。第1背鳍Ⅶ-Ⅷ,第2背鳍Ⅰ,8-9。臀鳍Ⅰ,7。胸鳍大,腹鳍胸位,尾鳍圆形。背部黑褐色,体侧有黑色斑纹,腹部淡黄,无黑色斑点。

生态环境:多生活于河沟及湖泊中喜栖息于泥沙、杂草和碎石较多且相混杂的岸边浅水中游泳力不强。产卵期4-6月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一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性味:味咸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煮食,适量。

功效与作用:助相火;开胃;利水。主肾虚阳痿;消化不良;水肿

用药禁忌:《食物考》:小狼戒食。

归经:肾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
注意:《食物考》:“小狼戒食。”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土附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