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皂荚

汉语拼音:Zào Jiá 别名:鸡栖子、皂角、大皂荚、长皂荚、悬刀、长皂角、大皂角、乌犀。 性味:辛;咸;温;有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皂荚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皂荚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皂荚的功效_皂荚的用量和禁忌_皂荚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鸡栖子(《广志》),皂角(《肘后方》),大皂荚(《千金方》),长皂荚(《本草图经》),悬刀(《外丹本草》),长皂角(《仁斋直指方》),大皂角(《纲目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荚果含三萜皂甙、鞣质。此外,还含蜡醇、廿九烷、豆甾醇、谷甾醇等。

汉语拼音:Zào Jiá

原形态: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棘刺粗壮,红褐色,常分枝。双数羽状复叶;小叶4~7对,小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卵形,长3~8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钝,有时稍凸,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。花杂性,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,花部均有细柔毛;花萼钟形,裂片4,卵状披针形;花瓣4,淡黄白色,卵形或长椭圆形;雄蕊8,4长4短;子房条形,扁平。荚果直而扁平,有光泽,紫黑色,被白色粉霜,长12~30厘米,直径2~4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平,长椭圆形,长约10毫米,红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月。果期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村边,路旁,向阳温暖的地方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。此外,东北地区及江苏、浙扛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等地亦产。

性味:辛,温,微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或入丸剂,3~5分。外用:煎汤洗、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卒中风口歪:大皂荚一两(去皮、子,研末下筛)。以三年大酢和,左歪涂右,右歪涂左,干更涂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性状: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,或稍弯曲,长15~25厘米,宽2~3.5厘米,厚0.8~1.4厘米。表面不平,红褐色或紫红色,被灰白色粉霜,擦去后有光泽。两端略尖,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,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。质坚硬,摇之有响声。剖开后呈浅黄色,内含多数种子。种子扁椭圆形,外皮黄棕色而光滑,质坚。气味辛辣,嗅其粉末则打喷嚏。以肥厚、饱满、质坚者为佳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用时捣碎。

注意:孕妇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鸡栖子(《广志》),皂角(《肘后方》),大皂荚(《千金方》),长皂荚(《本草图经》),悬刀(《外丹本草》),长皂角(《仁斋直指方》),大皂角(《纲目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,晒干。

原形态: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棘刺粗壮,红褐色,常分枝。双数羽状复叶;小叶4~7对,小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卵形,长3~8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钝,有时稍凸,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。花杂性,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,花部均有细柔毛;花萼钟形,裂片4,卵状披针形;花瓣4,淡黄白色,卵形或长椭圆形;雄蕊8,4长4短;子房条形,扁平。荚果直而扁平,有光泽,紫黑色,被白色粉霜,长12~30厘米,直径2~4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平,长椭圆形,长约10毫米,红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月。果期10月。
本植物的根皮(皂荚根皮)、叶(皂荚叶)、棘刺(皂角刺)、种子(皂荚子)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的小型果实(猪牙皂)均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村边,路旁,向阳温暖的地方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。此外,东北地区及江苏、浙扛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等地亦产。

性状鉴别: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,或稍弯曲,长15~25厘米,宽2~3.5厘米,厚0.8~1.4厘米。表面不平,红褐色或紫红色,被灰白色粉霜,擦去后有光泽。两端略尖,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,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。质坚硬,摇之有响声。剖开后呈浅黄色,内含多数种子。种子扁椭圆形,外皮黄棕色而光滑,质坚。气味辛辣,嗅其粉末则打喷嚏。以肥厚、饱满、质坚者为佳。

性味:辛,温,微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或入丸剂,3~5分。外用:煎汤洗、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痰,除湿毒,杀虫。治中风口眼歪斜,头风头痛,咳嗽痰喘,肠风便血,下痢噤口,痈肿便毒,疮癣疥癞。

用药禁忌:孕妇忌服。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卒中风口歪:大皂荚一两(去皮、子,研末下筛)。以三年大酢和,左歪涂右,右歪涂左,干更涂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头风头痛,暴发欲死:长皂荚一挺(去皮、弦、于)。切碎,蜜水拌微炒,研为极细末。每用一、二厘吹入鼻内,取嚏;再用一分,以当归川芎各一钱,煎汤调下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
③治痰喘咳嗽:长皂荚三条(去皮、子),一荚入巴豆十粒,一荚入半夏十粒,一荚入杏仁十粒,用姜汁制杏仁,麻油制巴豆,蜜制半夏,一处火炙黄色,为末。每用一字,临卧以姜汁调下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
④治大肠风毒,泻血不止:皂荚(长一尺二寸者)五挺(去黑皮,涂酥三两,炙尽为度),白羊精肉十两。上药,先捣皂荚为末,后与肉同捣令熟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)
⑤治便毒痈疽:皂角(用尺以上者)一条,法醋煮烂,研成膏,敷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⑥治大风诸癞:长皂角二十条。炙,去皮子,以酒煎稠,滤去渣,候冷,入雪糕,丸如梧子大。每酒下五十丸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皂角丸)
⑦治风癣疥癞或皮肤麻木,死肌,风痹顽皮等证:大皂荚二十条(去皮、子、弦)。切碎,水十五碗,熬成稠膏。每日用少许搽患处;再以十茶匙枸杞子汤调服。(《马敬思自得录方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鸡栖子、皂角、大皂荚、长皂荚、悬刀、长皂角、大皂角、乌犀。

英文名: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editsia sinensis Lam.[G.horrida Willd.]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或不育果实。前者称皂荚,后者称猪牙皂。

采收和储藏:栽培5-6年后即结果,秋季果实成熟变黑时采摘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荚果含三萜皂式:皂荚甙(gledinin),甙甙元为皂荚甙元(gledigenin),皂荚皂甙(gleditschia saponin)。尚含蜡酸(ced alcohol),二十九烷(nonacosane),正二十七烷(hepta-cosane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谷甾醇(sitosterol),鞣质(tannin)等。

汉语拼音:Zào Jiá

原形态:皂荚 乔木,高达15cm。刺粗壮,通常分枝,长可达16cm,圆柱形。小枝无毛。一回偶数羽状复叶,长12-18cm;小叶6-14片,长卵形、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1.5-3.5cm,先端钝或渐尖,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无毛。花杂性,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;花萼钟状,有4枚披针形裂片;花瓣4,白色;雄蕊6-8;子房条形,沿缝线有毛。荚果条形,不扭转,长12-30,宽2-4cm,微厚,黑棕色,被白色粉霜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、沟旁、住宅附近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以及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(l)皂荚 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.长15-20cm,宽2-3.5cm,厚0.8-1.5cm,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,被灰色粉霜,种子所在处隆起,基部渐狭而略弯,有短果柄或果柄痕。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,摇之有响声,质硬,剖开后,果皮断面黄色,纤维性。种子多数,扁椭圆形,黄棕色,光滑。气特异,有强烈刺激性,粉末嗅之有催嚏性,味辛辣。以肥厚、色紫褐者为佳。
(2)猪牙皂 果实国柱形,略扁,弯曲作镰刀状,长4-12cm,直径0.5-1.2cm。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,被灰白色蜡质粉霜,擦去后

性味:辛;咸;温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1-3g,多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搐鼻;或煎水洗;或研末掺或调敷;或熬膏涂;或烧烟熏。

功效与作用:祛痰止咳;开窍通闭;杀虫散结。主痰咳喘满;中风口噤;痰涎壅盛;神昏不语;癫痫;喉痹;二便不通;痈肿疥癣

各家论述:1.《本经逢原》:按大小二皂,所治稍有不同,用治风痰,牙皂最胜,若治湿痰,大皂力优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疏风气。

用药禁忌:孕妇忌服。

归经:肺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1.《名医别录》:皂荚,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。如猪牙者良,九月、十月采荚,阴干。
2.《唐本草》:皂荚,有三种,猪牙皂荚最下,其形曲戾薄恶,全无滋润,洗垢亦不去。其尺二寸者,粗大长虚无润也。若长六、七寸,圆厚节促直者,皮薄多肉味浓,大好也。
3.《本草图经》:皂荚,今所在有之,以怀孟州者为胜。木极有高大者。此有三种,医家作疏风气丸煎,多用长皂荚;治齿及取积药,

性状:性状鉴别 (l)皂荚 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.长15-20cm,宽2-3.5cm,厚0.8-1.5cm,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,被灰色粉霜,种子所在处隆起,基部渐狭而略弯,有短果柄或果柄痕。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,摇之有响声,质硬,剖开后,果皮断面黄色,纤维性。种子多数,扁椭圆形,黄棕色,光滑。气特异,有强烈刺激性,粉末嗅之有催嚏性,味辛辣。以肥厚、色紫褐者为佳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用时捣碎。

注意:孕妇忌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皂荚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