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柳枝

汉语拼音:Liǔ Zhī 别名:杨柳条、柳条 性味:苦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柳枝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柳枝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

柳枝的功效_柳枝的用量和禁忌_柳枝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杨柳条、柳条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babylonica L.
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。

采收和储藏:春季摘取嫩树枝条,鲜用或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木质部含水杨甙(salicin)

汉语拼音:Liǔ Zhī

原形态:乔木,高可达18m,树冠开展疏散。树皮灰黑色,不规则开裂;枝细,下垂,无毛。芽线形,先端急尖。叶狭披针形,长9-16cm,宽0.5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;叶柄长(3-)5-10mm,有短柔毛;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。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;雄花序长1.5-3cm,有短梗,轴有毛;雄蕊2,花药红黄色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2;雌花序长达2-5cm,有梗,基部有3-4小叶,轴有毛;子房椭圆形,无柄或近无柄,花柱短,柱头2-4深裂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有1。蒴果长3-4月,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
生态环境:耐水湿,也能生于旱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,其他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嫩枝圆柱形,直径5-10mm,表面微有纵皱纹,黄色。节间长0.5-5cm,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。质脆易断,断面不平坦,皮部薄而浅棕色,木部宽而黄白色,中央有黄白色髓部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显微鉴别 枝横切面:表皮为1列细胞,外被较厚角质层,较粗的枝可见木栓层。皮层明显,中柱鞘部位可见纤维束群,老枝为断续排列的环状,韧皮部宽广,有纤维束散在,形成层成环,木质部占绝大部分,导管常单个或1-3个相连。中央髓部发达,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。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

性味:苦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;或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小便淋浊;黄疸;风疹瘙痒;疔疮;丹毒,龋齿;龈肿。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拾遗》: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,煮柳枝浴之。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可消食。
3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主治血凝气滞,风寒外束;小儿痘症,有乌头陷顶,浆升不起者,煎服或浴之。
4.《纲目》:煎服,治黄痘,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
5.《得配本草》:去风热,除湿痹。

归经:胃;肝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《纲目》:杨枝硬而扬起,故谓之杨;柳枝弱而垂流,故谓之柳,盖一类二种也,苏恭所说为是。按《说文》云,杨,蒲柳也;从木易声。又《尔雅》云,杨,蒲柳也;旄,泽柳也;柽,河柳也。观此,则杨可称柳,柳亦可称杨,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。杨柳纵横倒顺,插之皆生。春初生柔夷、即开黄蕊花,至春晚叶长成后,花中结细黑子,蕊落而絮出如白绒,因风而飞。其嫩芽可作饮汤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嫩枝圆柱形,直径5-10mm,表面微有纵皱纹,黄色。节间长0.5-5cm,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。质脆易断,断面不平坦,皮部薄而浅棕色,木部宽而黄白色,中央有黄白色髓部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杨柳条(《摘元方》),柳条(《芷园臆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。全年可采。

化学成分:木质部含水杨甙。

汉语拼音:Liǔ Zhī

原形态:垂柳,又名:小杨(《说文》),杨柳(《本草拾遗》),青丝柳(《本草求原》),线柳、吊柳(《草木便方》),水柳、清明柳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水边湿地。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含漱或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

归经: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阳明、厥阴经。"

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

附方:①治小便淋浊不清:柳枝一握,甘草三钱。煎汤饮之。(《肘后方》)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柳枝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