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益母草

汉语拼音:Yì Mǔ Cǎo 别名:范(《诗经》),萑(《尔雅》),益母、茺蔚、益明、大札(《本经》),臭秽(《尔雅》刘歆注),贞蔚(《别录》),苦低草(《千金方》),郁臭草(《本草拾遗》),夏枯草、土质汗(《近效方》),野天麻、火枚、负担(《经效产宝》),辣母藤(《履巉岩本草》),郁臭苗(《救荒本草》),猪麻(《纲目》),益母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扒骨风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红花艾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坤草(《青海药材》),枯草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苦草、田芝麻棵、小暑草(《江苏植药志》),益母蒿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陀螺艾(《广西 性味:辛苦,凉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益母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范(《诗经》),萑(《尔雅》),益母、茺蔚、益明、大札(《本经》),臭秽(《尔雅》刘歆注),贞蔚(《别录》),苦低草(《千金方》),郁臭草(《本草拾遗》),夏枯草、土质汗(《近效方》),野天麻、火枚、负担(《经效产宝》),辣母藤(《履巉岩本草》),郁臭苗(《救荒本草》),猪麻(《纲目》),益母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扒骨风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红花艾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坤草(《青海药材》),枯草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苦草、田芝麻棵、小暑草(《江苏植药志》),益母蒿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陀螺艾(《广西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。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,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。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,品质较次。

化学成分:细叶益母草含益母草碱、水苏碱、益母草定、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、苯甲酸、多量氯化钾、月桂酸、亚麻酸、油酸、甾醇、维生素A、芸香甙等黄酮类。又含精氨酸、4-胍基-1-丁醇、4-胍基-丁酸、水苏糖。

汉语拼音:Yì Mǔ Cǎo

原形态:一年或二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方形,单一或分枝,高60厘米至1米许,被微毛。叶对生;叶形多种,一年根生叶有长柄,叶片略呈圆形,直径4~8厘米,叶缘5~9浅裂,每裂片具2~3钝齿,基部心形;茎中部的叶有短柄,3全裂,裂片近披针形,中央裂片常3裂,两侧裂片常再1~2裂,最终裂片近线形,先端渐尖,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;最上部的叶不分裂,线形,近无柄,上面绿色,下面浅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花多数,生于叶腋,呈轮伞状;苞片针刺状;花萼钟形,先端有5长尖齿,下方2片较上方3片为长;花冠唇形,淡红色或紫红色,长9~12毫米,上下唇几等长,上唇长圆形,全缘,下唇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倒心脏形,花冠外被长绒毛,尤以上唇为甚;雄蕊4,2强,着生于花冠内面近裂口的下方;子房4裂,花柱与花冠上唇几等长,柱头2裂。小坚果褐色,三棱状,长约2毫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7~9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野荒地、田埂、草地、溪边等处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
性味:辛苦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6钱;熬膏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急性肾小球性肾炎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"益母草之根、茎、花、叶、实,并皆入药,可同用。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,明目益精,调妇人经脉,则单用茺蔚子为良,若治肿毒疮疡,消水行血,妇人胎产诸病,则宜并用为曳。盖其根、茎、花、叶专于行,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。"

归经:入心包、肝经。

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

附方:①治痛经:益母草五钱,元胡索二钱。水煎服。

性状:干燥全草呈黄绿色,茎方而直,上端多分枝,有纵沟,密被茸毛,棱及节上更密。质轻而韧,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。叶交互对生于节上,边缘有稀疏的锯齿,上面深绿色,背面色较浅,两面均有细毛茸;多皱缩破碎;质薄而脆。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;或有少数小坚果。有青草气,味甘微苦。以茎细、质嫩、色绿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段,晒干。

注意:阴虚血少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范(《诗经》),萑(《尔雅》),益母、茺蔚、益明、大札(《本经》),臭秽(《尔雅》刘歆注),贞蔚(《别录》),苦低草(《千金方》),郁臭草(《本草拾遗》),夏枯草、土质汗(《近效方》),野天麻、火枚、负担(《经效产宝》),辣母藤(《履f岩本草》),郁臭苗(《救荒本草》),猪麻(《纲目》),益母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扒骨风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红花艾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坤草(《青海药材》),枯草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苦草、田芝麻棵、小暑草(《江苏植药志》),益母蒿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陀螺艾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地落艾(《陆川本草》),红花益母草、四棱草(《中药志》),月母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旋风草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油耙菜、野油麻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。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,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。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,品质较次。

原形态:一年或二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方形,单一或分枝,高60厘米至1米许,被微毛。叶对生;叶形多种,一年根生叶有长柄,叶片略呈圆形,直径4~8厘米,叶缘5~9浅裂,每裂片具2~3钝齿,基部心形;茎中部的叶有短柄,3全裂,裂片近披针形,中央裂片常3裂,两侧裂片常再1~2裂,最终裂片近线形,先端渐尖,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;最上部的叶不分裂,线形,近无柄,上面绿色,下面浅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花多数,生于叶腋,呈轮伞状;苞片针刺状;花萼钟形,先端有5长尖齿,下方2片较上方3片为长;花冠唇形,淡红色或紫红色,长9~12毫米,上下唇几等长,上唇长圆形,全缘,下唇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倒心脏形,花冠外被长绒毛,尤以上唇为甚;雄蕊4,2强,着生于花冠内面近裂口的下方;子房4裂,花柱与花冠上唇几等长,柱头2裂。小坚果褐色,三棱状,长约2毫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7~9月。
本植物的花(益母草花)、果实(茺蔚子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野荒地、田埂、草地、溪边等处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
性状鉴别:干燥全草呈黄绿色,茎方而直,上端多分枝,有纵沟,密被茸毛,棱及节上更密。质轻而韧,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。叶交互对生于节上,边缘有稀疏的锯齿,上面深绿色,背面色较浅,两面均有细毛茸;多皱缩破碎;质薄而脆。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;或有少数小坚果。有青草气,味甘微苦。以茎细、质嫩、色绿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性味:辛苦,凉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寒。
②《本草蒙筌》:味辛甘,气微温,无毒。
③《纲目》:味辛微苦,无毒。
④《本草正》:味微苦、微辛。微寒,性滑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6钱;熬膏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活血,祛瘀,调经,消水。治月经不调,胎漏难产,胞衣不下,产后血晕,瘀血腹痛,崩中漏下,尿血,泻血,痈肿疮疡。
①《本经》:主瘾疹痒。
②《唐本草》:敷丁肿,服汁使丁肿毒内消;又下子死腹中,主产后胀闷;诸杂毒肿,丹游等肿;取汁如豆滴耳中,主耳;中虺蛇毒,敷之。
③《本草拾遗》:捣苗,敷乳痈恶肿痛者;又捣苗绞汁服,主浮肿下水,兼恶毒肿。
④《本草衍义》:治产前产后诸疾,行血养血;难产作膏服。
⑤《本草蒙筌》:去死胎,安生胎,行瘀血,生新血。治小儿疳痢。
⑥《纲目》:活血,破血,调经,解毒。治胎漏产难,胎衣不下,血晕,血风,血痛,崩中漏下,尿血,泻血,痢,疳,痔疾,打扑内损瘀血,大便、小便不通。
⑦《本草求原》:清热,凉血,解毒。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益母草之根、茎、花、叶、实,并皆入药,可同用。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,明目益精,调妇人经脉,则单用茺蔚子为良,若治肿毒疮疡,消水行血,妇人胎产诸病,则宜并用为曳。盖其根、茎、花、叶专于行,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。
②《本草汇言》:益母草,行血养血,行血而不伤新血,养血而不滞瘀血,诚为血家之圣药也。妇人临产之时,气有不顺,而迫血妄行,或逆于上,或崩于下,或横生不顺,或子死腹中,或胞衣不落,或恶露攻心,血胀血晕,或沥浆难生,蹊涩不下,或呕逆恶心,烦乱眩晕,是皆临产危急之症,惟益母草统能治之。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,解疔肿痈疽,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。眼目科以之治血贯瞳人,及头风眼痛,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。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,专一血分,故屡用之。然性善行走,能行血通经,消瘀逐滞甚捷,观其治疗肿痈疽,眼目血障,则行血活血可知矣。产后诸疾,因血滞气脉不和者,用之相宜,若执益母之名,施于胎前之证,血虚形怯,营阴不足者,肝虚血少,瞳人散大者,血脱血崩,阳竭阴走者,概而与之,未尝不取咎也。
③《本草正》:益母草,性滑而利,善调女人胎产诸证,故有益母之号。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,谓妇人所必用也。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,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。《本草》言其久服益精轻身,诚不足信。此外如退浮肿,下水气及打扑瘀血,通大小便之类,皆以其能利也。
④《本经逢原》: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,拌童便、陈酒,九蒸九晒,入四物汤料为丸,治产后诸证。但功专行血,故崩漏下血,若脾胃不实,大肠不固者勿用,为其性下行也。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,用以浓煎,少加生蜜,放温恣饮有效,取其能散恶血也。
⑤《本草求真》:益母草,消水行血,去瘀生新,调经解毒,为胎前胎后要剂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、血闭、血崩,带下血痛,既胎而见胎漏,临产而见产难,已产而见血晕,疔痈、乳肿等症,服此皆能去瘀生新。盖味辛则于风可散,血可活,味苦则于瘀可消,结可除,加以气寒,则于热可疗,并能临症酌施,则于母自有益耳。
⑥《本草正义》:益母,虽非大温大热之药,而气烈味苦,究是温燥队中之物,观于产后连服二、三日,必口燥嗌干,尤其确据,故宜于寒令寒体,而不宜于暑令热体。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,虽酷暑炎天,亦必常备,加以畏其苦燥,恒以沙糖浓调,若在三伏时令,新产虚体,多服此浊赋苦燥之药,耗血恋邪,变生不测,更可虑也。

用药禁忌:阴虚血少者忌服。
①《经效产宝》:忌铁器。
②《本草正》:血热、血滞及胎产难湿者宣之;着血气素虚兼寒,及滑陷不固者,皆非所宜。

归经:入心包、肝经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手、足厥阴经。
②《药品化义》:入肝、脾、包络三经。
③《本草再新》:入心、脾、肾三经。

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

附方:①治痛经:益母草五钱,元胡索二钱。水煎服。
⑦治闭经:益母草、乌豆,红糖、老酒各一两,炖服,连服一周。
④治瘀血块结:益母草一两,水,酒各半煎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闽东本草》)
④治难产:益母草捣汁七大合,煎减半,顿服,无新者,以干者一大握,水七合煎服。(《独行方》)
⑤治胎死腹中:益母草捣熟,以暖水少许和,铰取汁,顿服之。(《独行方》)
⑥治产后血运,心气绝:益母草,研,绞汁,服一盏。(《子母秘录》)
⑦治产后恶露不下:益母草,捣,绞取汁,每服一小盏,入酒一合,暖过搅匀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⑧妇人分娩后服之,助子宫之整复:益母草九钱,当归三钱。水煎,去渣,一日三回分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⑨治尿血:益母草汁(服)一升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
⑩治肾炎水肿:益母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⑾治小儿疳痢,痔疾:益母草叶煮粥食之,取汁饮之亦妙。(《食医心镜》)
⑿治折伤内损有痪血,每天阴则疼痛,兼疗产妇产后诸疾:三月采益母草一重担,以新水净洗,晒令水尽,用手捩断,可长五寸,勿用刀切,即置镬中,量水两石,令水高草三、二寸,纵火煎,候益母草糜烂,水三分减二,漉去草,以绵滤取清汁,于小釜中慢火煎,取一斗如稀饧。每取梨许大,暖酒和服之,日再服,和羹粥吃并得。如远行不能,将稀煎去,即更炼令稠硬,停作小丸服之。或有产妇恶露不尽及血运,一两服即瘥。其药辣疗风益力。无所忌。(《近效方》)
⒀治疔肿至甚:益母草茎叶,烂捣敷疮上,又绞取汁五合服之,即内消。(《圣惠方》)
⒁治妇人勒乳后疼闷,乳结成痈:益母草,捣细末,以新汲水调涂于奶上,以物抹之,生者捣烂用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⒂治疖子已破:益母捣敷疮。(《斗门方》)
⒃治喉闭肿痛:益母草捣烂,新汲水一碗,绞浓汁顿饮;随吐愈,冬月用根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⒄治马咬:益母草细切,和醋炒,封之。(孙思邈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益母蒿、益母艾、红花艾、坤草、茺蔚、三角胡麻、四楞子棵

英文名:HERBA LEONURI

药材基源: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.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。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;干品夏季茎叶茂盛、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,晒干,或切段晒干。

汉语拼音:Yì Mǔ Cǎo

性状鉴别:鲜益母草:幼苗期无茎,基生叶圆心形,边缘5~9浅裂,每裂片有2~3钝齿。花前期茎呈方柱形,上部多分枝,四面凹下成纵沟,长30~60cm,直径0.2~0.5cm;表面青绿色;质鲜嫩,断面中部有髓。叶交互对生,有柄;叶片青绿色,质鲜嫩,揉之有汁;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,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,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。气微,味微苦。
干益母草: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;体轻,质韧,断面中部有髓。叶片灰绿色,多皱缩、破碎,易脱落。轮伞花序腋生,小花淡紫色,花萼筒状,花冠二唇形。切段者长约2cm。

性味:苦、辛,微寒。

用法用量:9~30g;鲜品12~40g。

功效与作用:活血调经,利尿消肿。用于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,恶露不尽,水肿尿少;急性肾炎水肿。

用药禁忌:孕妇禁用。

归经:归肝、心包经。

性状:鲜益母草:幼苗期无茎,基生叶圆心形,边缘5~9浅裂,每裂片有2~3钝齿。花前期茎呈方柱形,上部多分枝,四面凹下成纵沟,长30~60cm,直径0.2~0.5cm;表面青绿色;质鲜嫩,断面中部有髓。叶交互对生,有柄;叶片青绿色,质鲜嫩,揉之有汁;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,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,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。气微,味微苦。

炮制:鲜益母草:除去杂质,迅速洗净。

注意:孕妇禁用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蓷、萑、益母、茺蔚、益明、大札、臭秽、贞蔚、苦低草、郁臭草、土质汗、夏枯草、野天麻、火炊、负担、辣母藤、郁臭苗、猪麻、益母艾、扒骨风、红花艾、坤草、枯草、苦草、田芝麻棵、小暑草、益母蒿、地落艾、陀螺艾、红花益母草、月母草、旋风草、油耙菜、野油麻、四棱草、铁麻干、红梗玉米膏、地母草草

英文名:Motherwort Herb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全草。

化学成分:1.益母草 全草含益母草碱(leonuri-ne)[1,2],水苏碱(stachydrine)[2],前西班牙夏罗草酮(prehis-panolone)[3],西班牙夏罗草酮(hispanolone),鼬瓣花二萜(gale-opsin),前益母草二萜(preleohrin)及益母草二萜(leohete-rin)[4]。

汉语拼音:Yì Mǔ Cǎo

原形态: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60-100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微毛。叶对生;叶形多种;叶柄长0.5-8cm。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,叶片略呈圆形,直径4-8cm,5-9浅裂,裂片具2-3钝齿,基部心形;茎中部叶有短柄,3全裂,裂片近披针形,中央裂片常再3裂,两侧裂片再1-2裂,最终片宽度通常在3mm以上,先端渐尖,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;最上部叶不分裂,,线形,近无柄,上面绿色,被糙伏毛,下面淡绿色,被疏柔毛及腺点。轮伞花序腋生,具花8-15朵;小苞片针刺状,无花梗;花萼钟形,外面贴生微柔毛,先端5齿裂,具刺尖,下方2齿比上方2齿长,宿存;花冠唇形,淡红色或紫红色,长9-12mm,外面被柔毛,上唇与下唇几等长,上唇长圆形,全缘,边缘具纤毛,下唇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倒心形;雄蕊4,二强,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,花丝疏被鳞状毛,花药2室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丝状,略长于雄蕊,柱头2裂。小坚果褐色,三棱形,先端较宽而平截,基部楔形,长2-2.5mm,直径约1.5mm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田埂、路旁、溪边或山坡草地,尤以向阳地带为多,生长地可达海拔3000m以上。
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粗粉1g,加乙醇10ml,冷浸过夜,滤过。蒸干滤液,残潭加稀盐酸4ml溶解,滤过。取滤液1ml,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,产生橙色沉淀。(检查生物碱)(2)薄层色谱本品粉末5g,加盐酸甲醇(1:100)液50ml,冷浸过夜,滤过,取滤液45ml,减压浓缩,再加入蒸馏水5ml,滤过,蒸干,加正丁醇1ml溶液,作供试液;另以水苏碱、益母草碱对照。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-CMC板上,以正丁醇-乙酸乙酯一盐酸(4:0.5:1.5)展开,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剂,生物碱斑点显橙红色。

性味:味辛;苦;性微进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,熬膏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鲜草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1.治疗急性肾小球性肾炎:取干益母草(全草)3-4两,或鲜草6-8两力口水700ml,文火煎至300ml,分2-3次温服。小儿酌减。同时结合常规处理,如禁盐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,有高血压脑病征象者辅以5O绍葡萄糖溶液静庄,有炎症感染者兼用抗菌素等。观察80例,均治愈。治愈日期最快5天,最长者36天。愈后随访半年至5年,末见复发病例。另有报告治疗急性肾炎女例,经6-26天亦完全治愈;慢性9例结合温补脾肾的中药治疗,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。实践证明,益母草利尿消肿作用显着,对急性肾炎的疗效较满意。
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益母草之根、茎、花、叶、实,并皆入药,可同用。若治手足撅阴血分风热,明目益精,调妇人经脉,则单用竞蔚于为良。若治肿毒店疡,消水行血,妇人胎产请病,则宜并用为良。盖其根、茎、花、叶专于行,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。

归经:归肝;肾;心包经

出处:1. 陆矾《诗疏》: TUI,似萑。方茎,白花,花生节间。《韩诗》及《三苍》说悉云,TUI益母也。

附方:①治痛经: 益母草五钱,元胡索二钱。水煎服。②治闭经: 益母草、乌豆、红糖、老酒各一两,婉服,连服一周。③治瘀血块结:益母草一两,水、酒各半煎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阎东本草》)④治难产: 益母草捣汁七大合,煎减半,顿服。无新者,以干者一大握,水七合煎服。(名独行方》)⑤治胎死腹中:益母草捣熟,以暖水少许和,绞取汁,顿服之。 (《独行方》)⑥治产后血运/公气绝:益母草,研,绞汁,服一盏。(《子母秘录》)⑦治产后恶露不下: 益母草,捣,续取汁,每服一/卜盏,人酒一合,暖过搅匀服之。 (《圣惠万》)⑧妇人分娩后服之,助子宫之整复: 益母草/L钱,当归三钱。水煎,去渣,一日三回分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⑨治尿血: 益母草汁(服)一升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⑩治肾炎水肿: 益母草一两。水煎服。 (《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11.治小儿洛痢,痔疾: 益母草叶煮粥食之,取汁钦之亦妙。(《食医CA镜》)12.治折伤内损有疯血,每天阴则疼痛, 兼疗产妇产后诸疾: 三月采益母草一重担,以新水净洗,晒令水尽,用手擦断,可长五寸,勿用刀切,即置缝中,量水两石,令水高草三、二寸,纵火煎,候益母草糜烂,水三分减二,溉去草,以e帛源取消汁,放小釜中慢火煎,取一斗如稀扬。每取梨许大,暖酒和服之,日再服,和羹粥吃并得。如远行不能,将稀煎去,即更炼令稠硬,停作小丸服之。或有产妇恶露不尽及血运,一两服即窿。其药兼疗风益力。无所忌。(名近效方》)13.治疗肿至甚: 益母草茎叶,烂捣敷疮上,又绞取汁五含服之,即内消。(《圣惠方》)14.治妇人勒乳后疼闷,乳结成痈: 益母草,捣细末,以新汲水调涂于奶上,以物抹之,生看捣烂用之。 (《圣惠方》)15.治帘子已破: 益母捣敷疮。 (《斗门方》)16.治喉闭肿痛: 益母草捣烂,新汲水一腕,绞浓汁顿饮;随吐愈,冬月用根。 (《卫生易简方》)17.治马咬: 益母草细切济口醋炒,封之。 (孙恩越)

性状:性状鉴别 (1)益母草 茎呈方柱形,四面凹下成纵沟,长30-60cm,直径约5mm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密被糙伏毛。质脆,断面中部有髓。叶交互对生,多部落或列存,皱缩破碎,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,中部叶分裂成多个长圆形线状裂片,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。轮伞花序腋生,,花紫色,多脱落。花序上的苞叶全缘或具稀齿,花萼突存,筒状,黄绿色,萼内有小坚果4。气微,味淡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段,晒干。

注意:阴虚血少看忌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益母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