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荔枝核

汉语拼音:Lì Zhī Hé 别名:荔仁(《广西中药志》),枝核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大荔核(《药材学》)。 性味:甘涩,温。
①《纲目》:甘,温,涩,无毒。
②《医林纂要》:甘涩,温,微咸。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味甘微苦涩,性平,无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荔枝核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荔枝核的功效_荔枝核的用量和禁忌_荔枝核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荔仁(《广西中药志》),枝核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大荔核(《药材学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。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净皮肉,取种子,洗净晒干。

资源分布:主产广东、广西。此外台湾、福建、四川亦产。

性状鉴别: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,略扁,长2~2.5厘米;直径1~1.7厘米。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,有光泽,一端有黄白色的种脐。质坚硬;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,灰黄色,质亦坚实。气微,味淡而涩。以干燥,粒大,饱满者为佳。

性味:甘涩,温。
①《纲目》:甘,温,涩,无毒。
②《医林纂要》:甘涩,温,微咸。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味甘微苦涩,性平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,理气,止痛。治胃脘痛,疝气痛,妇女血气刺痛。
①《纲目》:行散滞气。治颓疝气痛,妇人血气刺痛。
②《本草备要》:辟寒邪,治胃脘痛。

用药禁忌:《本草从新》:无寒湿滞气者勿服。

归经:入肝、肾经。
①《纲目》:入厥阴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入肝、肾。
③《本草撮要》:入足太阴、厥阴经。

出处:《本草衍义》

附方:①治心腹胃脘久痛,屡触屡发者:荔枝核一钱,木香八分。为末。每服一钱,清汤调服。(《景岳全书》荔香散)
②治心痛及小肠气:荔枝核一枚。煅存性,酒调服。(《本草衍义》)
③治肾大如斗:舶上茴香、青皮(全者)、荔枝核等分。锉散,炒,出火毒,为末。酒下二钱,日三服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荔核散)
④治疝气颓肿:荔枝核四十九个,陈皮(连白)九钱,硫黄四钱。为末,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。遇痛时,空心酒服九丸,良久再服,亦治诸气痛。(《坦仙皆效方》玉环来复丹)
⑤治血气刺痛:荔枝核(烧存性)半两,香附子一两。上为末。每服二钱,盐酒送下。(《妇人良方》蠲痛散)
⑥治肋间神经痛: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,取6克,加广木香6克,水煎服。
⑦治疝气疼痛:㈠荔枝核15克,焙干研末,空腹时用开水送服。㈡炒荔枝核、大茴香各60克,研末,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,亦治疝气疼痛。
⑧治癣:荔枝核研末,调醋搽患处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荔仁、枝核、荔核、大荔核。

英文名:Lychee See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tchi chinenesis Sonn.

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.的种子。

采收和储藏:6-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,食荔枝肉(假种皮)后收集种子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种子含皂甙(1.12%),鞣质(3.43%)和a-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[a-(methylenecycyclopropyl)glycine]。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,其中含3-羟基丁酮(3-acetoin),2,3-丁二醇(2,3-butanediol),咕(王巴)烯(copaene),顺-丁香烯(cis-caryophyllene),别香橙烯(allo-aromadendrene),葎草烯(humulene),δ-毕澄茄烯(δ-cadinene),a-姜黄烯(a-curcumene),菖蒲烯(calamenene),喇叭茶醇(ledol),愈创木薁(guaiazulene),黄根醇(xanthorrhizol)和棕榈酸(palmitic acid)等。

汉语拼音:Lì Zhī Hé

原形态:荔枝 常绿乔木,高10-15m。偶数羽状复叶,互生,叶连柄长10-25cm,或过之;小叶2或3对,少4对,小叶柄长7-8mm,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6-15cm,宽2-4cm,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,全缘,无毛,薄革质或革质。圆锥花序顶生,阔大,多分枝;花草性,雌雄同株;萼浅杯状,深5裂,被金黄色短绒毛;花瓣5,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;雄蕊6-7,有时8,花丝长约4mm;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。果卵圆形至近球形,长2-35cm,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。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。花期春季,果期夏季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,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、台湾、栽培最盛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,稍扁,长1.5-2.5cm。直径0.5-1.5cm。表面棕色至棕红色,稍具光泽,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;一端平截,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,直径5-7mm,另一端圆钝。质坚硬,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;有2片肥厚子叶,橙黄色或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、苦、涩。以粒大、饱满者为佳。
显微鉴另 粉末特征:淡棕色。①种皮外表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。侧面观细胞1列,栅状,长34-59μm,宽10-17μm,壁增厚,非木化,外被角质层;表面观多角形,垂周壁不均匀增厚。②石细胞类圆形、类多

性味:甘;微苦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0g;研末,1.5-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理气止痛;祛寒散滞。主疝气痛;睾丸肿痛;胃脘痛;痛经及产后腹痛
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行散滞气。治TUI疝气痛,妇人血气刺痛。
2.《本草备要》:辟寒邪,治胃脘痛。

用药禁忌:《本草从新》:无寒湿滞气者勿服。

归经:肝;肾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衍义》

附方:①治心腹胃脘久痛,屡触屡发者:荔枝核一钱,木香八分。为末。每服一钱,清汤调服。(《景岳全书》荔香散)②治心痛及小肠气:荔枝核一枚。煅存性,酒调服,(《本草衍义》)③治肾大如斗:舶上茴香、青皮(全者)、荔枝核等分。锉散,炒,出火毒,为末。酒下二钱,日三服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荔核散)④治疝气TUI肿:荔枝核四十九个,陈皮(连白)九钱,硫黄四钱,为末,盐水打面湖丸绿豆大。遇痛时,空心酒服九丸,良久再服,亦治诸气痛。(《坦仙皆效方》玉环来复丹)⑤治血气刺痛:荔枝核(烧存性)半两,香附子一两。上为末。每服二钱,盐酒送

性状:性状鉴别 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,稍扁,长1.5-2.5cm。直径0.5-1.5cm。表面棕色至棕红色,稍具光泽,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;一端平截,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,直径5-7mm,另一端圆钝。质坚硬,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;有2片肥厚子叶,橙黄色或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、苦、涩。以粒大、饱满者为佳。

注意:《本草从新》:无寒湿滞气者勿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荔仁(《广西中药志》),枝核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大荔核(《药材学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。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净皮肉,取种子,洗净晒干。

化学成分:种子含皂甙1.12%,鞣质3.43%。又含α-(亚甲环丙基)甘氨酸。如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(60~400毫克/公斤),可使血糖下降,肝糖元含量亦显着降低。

汉语拼音:Lì Zhī Hé

资源分布:主产广东、广西。此外台湾、福建、四川亦产。

性味:甘涩,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,理气,止痛。治胃脘痛,疝气痛,妇女血气刺痛。

归经:入肝、肾经。

出处:《本草衍义》

附方:①治心腹胃脘久痛,屡触屡发者:荔枝核一钱,木香八分。为末。每服一钱,清汤调服。(《景岳全书》荔香散)

性状: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,略扁,长2~2.5厘米;直径1~1.7厘米。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,有光泽,一端有黄白色的种脐。质坚硬;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,灰黄色,质亦坚实。气微,味淡而涩。以干燥,粒大,饱满者为佳。

注意:《本草从新》:"无寒湿滞气者勿服。"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英文名:SEMEN LITCHI

药材基源: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夏季采摘成熟果实,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,洗净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Lì Zhī Hé

性状鉴别: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,略扁,长1.5~2.2cm,直径1~1.5cm。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,平滑,有光泽,略有凹陷及细波纹。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,直径约7mm。质硬,子叶2,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、苦、涩。

性味:甘、微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4.5~9g。

功效与作用:行气散结,祛寒止痛。用于寒疝腹痛,睾丸肿痛。

归经:归肝、肾经。

性状: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,略扁,长1.5~2.2cm,直径1~1.5cm。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,平滑,有光泽,略有凹陷及细波纹。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,直径约7mm。质硬,子叶2,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、苦、涩。

炮制:荔枝核: 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用时捣碎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荔枝核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