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雉肝

汉语拼音:Zhì Gān 性味:微苦;咸;凉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雉肝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雉肝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雉肝的功效_雉肝的用量和禁忌_雉肝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药材基源:为雉科动物雉的肝。

汉语拼音:Zhì Gān

原形态:动物形态详"雉"条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圣济总录》:"治小儿无辜疳,雉肝一具。干者捣,湿者熬,为末,分三服,每服丹砂散后,即一服,米饮调下半钱匕。"

出处:《圣济总录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雉科动物雉的肝。

原形态:动物形态详雉条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圣济总录》:治小儿无辜疳,雉肝一具。干者捣,湿者熬,为末,分三服,每服丹砂散后,即一服,米饮调下半钱匕。

出处:《圣济总录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英文名:Pheasant liver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

药材基源:为雉科动物环颈雉的肝脏。

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除去羽毛,剖腹从内脏中取出肝脏,鲜用或烘干备用。

汉语拼音:Zhì Gān

原形态:环颈雉,体长约90cm。雌雄异色,雄者羽色华丽。头顶黄铜色,两侧有微白眉纹。颏、喉和后颈均黑色而有金属反光。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,背部前方主要金黄色,向后转为栗红,再后则为橄榄绿色,均杂有黑、白斑纹。腰侧纯蓝灰色,向后转为栗色。尾羽很长,先端锐尖,中央黄褐色,两侧紫栗色;其中央部贯以多数黑色横斑,至两侧横斑也转为深紫栗色;翼上覆羽大多黄褐而杂以栗色,向外转为银灰色;飞羽暗褐而缀以白斑;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,羽端具锚状黑斑;胁金黄,亦散缀以黑斑;腹乌褐;尾下覆羽栗、褐相杂。雌鸟体形小而尾短,体羽大都沙褐色,背面满杂以栗色和黑色的斑点。尾上黑斑缀以栗色。无距。虹膜栗红色;眼周裸出。嘴淡灰色,基部署民黑;脚红灰褐色,爪黑。

生态环境:主要栖息在漫生草丛或其他荫蔽植物的丘陵中。常成对活动,鸣声宏亮。脚强善走,不善飞翔。杂食性。巢筑于草地山坡,4-7月繁殖,1年2窝,每窝产卵6-14枚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几遍全国各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,鲜肝红色或赭红色,1-4叶连在一起,大叶长4-6cm或更长,质软嫩,有血液。干品棕褐色或紫褐固体,较硬,有焦腥气。

性味:微苦;咸;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每次0.7-1.5g。

功效与作用:消疳。主小儿疳积

各家论述:《圣济总录》:治小儿无辜疳,雉肝一具。干者捣,湿者熬,为末,分三服,每服丹砂散后,即一服,米饮调下半钱匕。

归经:肝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圣济总录》

性状:性状鉴别,鲜肝红色或赭红色,1-4叶连在一起,大叶长4-6cm或更长,质软嫩,有血液。干品棕褐色或紫褐固体,较硬,有焦腥气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雉肝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