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仙掌子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仙掌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仙掌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千岁子、凤栗(《广东新语》)。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。
性味:《纲目拾遗》:味甘,性子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鲜品0.5~1两。
功效与作用:《纲目拾遗》:补脾健胃,益脚力,除久泻。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Opuntia dillenii(Ker-Gaw.)Haw.[Cactus dillenii Ker-Gaw.]2.Op-untia vulgaris Mill.[O.monacantha Haw.]
药材基源: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果实。
采收和储藏:果实熟时采收,洗净鲜用。
化学成分:仙人掌果汁的红色素含素含甜菜花青素(beta-cyanin)和甜菜黄素(betaxanithins)。甜菜花青素的主要成分是甜菜甙(betanin)。另含糖、有机酸和蛋白质[1]。新鲜的荚中含阿拉伯半乳聚糖(arabinogalactan),D-半乳糖(D-galactose)和D-阿拉伯糖(D-arabinose)的比例为3:1[2]。
汉语拼音:Xiān Zhǎnɡ Zǐ
原形态:1.多年生肉质植物,常丛生,灌木状,高0.5-3m。茎下部稍木质,近圆柱形,上部有分枝,具节;茎节扁平,倒卵形至长圆形,长7-40cm,幼时鲜绿色,老时变蓝绿色,有时被白粉,其上散生小窠,每一窠上簇生数条针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;针刺黄色,杂以黄褐色斑纹。叶退化成钻状,早落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节顶部边缘,鲜黄色,直径2-9cm ;花被片多数,外部的带绿色,向内渐变为花瓣状,广倒卵形;雄蕊多数,排成数轮,花丛浅黄色,花药2室;子房下位,1室,花柱粗壮,柱头6-8裂,白色。浆果多汁,倒卵形或梨形,紫红色,长5-7cm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-6月。
2.乔木或灌木状,高1.5-4m。老株有明显的圆柱形主干,自近基部分枝,分枝多而茂密。茎节倒卵形或长圆形.基部渐狭,长10-30cm,较厚,嫩茎节薄,常波皱状,鲜绿色,散生小窠;小窠具均匀短绒毛、黄褐色刺毛和1-2枚针刺;刺长1-4cm,幼时黄色,先瑞红褐色,老刺变灰色,先端暗褐色;老茎干上的小窠内针刺多达10根。叶钻状,长2-3mm,早落。花1-5朵,着生于嫩茎节的顶部或边缘,鲜黄色,直径达7.5cm,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红晕,内方花被片呈花瓣状展开,倒卵状长圆形;雄蕊多数,花丝浅绿色;花柱白色,柱头裂片6,果肉质,倒卵球形,长5-7.5cm,熟时紫红色,无刺,具多数种子。
生态环境:1.生于沿海沙滩的空旷处,向阳干燥的山坡、石上、路旁或村庄。
2.生于河谷地区,常栽培于村庄、园边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2.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:甘;性凉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生食。
功效与作用:益胃生津;除烦止渴。主胃服不足;烦热口渴
各家论述:《纲目拾遗》:补脾健胃,益脚力,除久泻。
归经:胃经
出处:出自《纲目拾遗》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千岁子、凤栗(《广东新语》)。
药材基源: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实。
汉语拼音:Xiān Zhǎnɡ Zǐ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"仙人掌"条。
性味: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,性子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鲜品0.5~1两。
功效与作用:《纲目拾遗》:"补脾健胃,益脚力,除久泻。"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仙掌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