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白粱米

汉语拼音:Bái Liánɡ Mǐ 别名:白米 性味:味甘;性微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白粱米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白粱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白粱米的功效_白粱米的用量和禁忌_白粱米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白米

英文名:seed of Foxtail Millet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。

汉语拼音:Bái Liánɡ Mǐ

原形态:1.粱,一年生栽培作物,须根粗大。秆粗装,直立,高0.1-1m。叶鞘松裹茎秆,密具疣毛或无毛,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,边缘密具纤毛;叶舌为1圈纤毛;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0-45cm,宽5-33mm,先端尖,基部钝圆,上面粗糙,下面稍光滑。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,通常下垂,基部多少有间断,长10-40cm,宽1-5cm,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,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,黄色,褐色或紫色;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,长2-3mm,黄色,褐色或紫色;第1颖长为小穗的1/3-1/2,具3脉,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/4,先端钝,具5-9脉;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,具5-7脉,基内稃薄纸质,披针形,长为其2/3,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,卵圆形或圆球形,质坚硬,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,成熟后,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;鳞被先端不平,呈微波状;花柱基部分离。花、果期夏、秋季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味:味甘;性微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。,30-90g;或煮粥。

功效与作用:益气;和中除烦止渴。主胃虚呕吐;烦渴

各家论述:1.《别录》:除热,益气。

归经:脾;胃经

出处:出自1.《别录》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植物白粱的种仁。

汉语拼音:Bái Liánɡ Mǐ

原形态: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。植物形态详"粟米"条。

性味:《别录》:"甘,微寒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或煮粥。

功效与作用:和中,益气,除热。治胃虚呕吐,烦渴。

出处:《别录》

附方:①治中风,心脾热,言语蹇涩,精神昏愦,手脚不遂,口喎面戾:白粱米三合,荆芥一握,薄荷叶一握,豉三合。以水三大盏,煮荆芥、薄荷、豉,取汁二盏,澄滤过,入米煮作粥,空腹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粱米粥)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白粱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