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木姜子

汉语拼音:Mù Jiānɡ Zǐ 别名:山胡椒、木香子、木樟子、山姜子、木椒子、腊梅柴、大木姜、香桂子、猴香子、生姜材、黄花子、辣姜子 性味:辛;苦;性温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木姜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木姜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山胡椒、木香子、木樟子、山姜子、木椒子、腊梅柴、大木姜、香桂子、猴香子、生姜材、黄花子、辣姜子

英文名:Fruit of Pungent Litse, Fruit of Fourflower Litse, Pungent Lits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itsea euosma W.W.Smith2.Litsea mollis Hemsl.[Litsea mollifolia Chun]3.Litsea pungens Hemsl.
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、毛叶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实。

采收和储藏:秋季末采摘,阴干。

化学成分:1.清香木姜子 鲜果含挥发油2.5%-3%,主成分为柠檬醛-a(citral-a)即是牻牛儿醛(geranial),柠檬醛-b(citral-b)即是橙花醛(neral),共80.5%,柠檬烯(limonene)5.1%,香茅醛(citronellal)3.9%,芳樟醇(linalool)2.8%,牻牛儿醇(geraniol)1.9%等。种仁含油57.7%,主成分为月桂酸(lauric acid)占85.6%,还含癸酸(capric acid)7.5%,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2.8%,油酸(oleic acid)2.6%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1.1%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0.3%,十四碳烯酸(tetradecenoic acid)0.1%等。

汉语拼音:Mù Jiānɡ Zǐ

原形态:1.清香木姜子 落叶小乔木,高10m。幼枝有短柔毛;顶芽圆锥形,外被黄褐色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cm;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7-14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略圆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粉绿色,被疏柔毛,中脉稍密。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腋生,常4个簇生于短枝上,每一花序有花4-6朵,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;花被裂片6,黄绿色或黄白色,椭圆形,长约2mm;能育雄蕊9,花丝有灰黄色柔毛,花药4室,皆内向瓣裂。果球形,直径5-7mm,先端具小尖头,成熟时黑色;果柄长4mm,果托不增大,有稀疏短柔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9月。
2.毛叶木姜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4m。幼枝灰褐色,密被短柔毛,老时脱落;顶芽圆锥形,鳞片外面有柔毛。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;叶柄被白色柔毛;叶片长圆形椭圆形,长4-12cm,宽2-4.8cm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上面暗绿色,无毛,仅中脉疏被柔毛,下面绿白色,密被白色柔毛。伞形花序腋生,常2-3个簇生于短枝上;花单性雌雄异株,每一花序有花4-6朵,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;花被裂片6,黄色,宽倒卵形;能育雄蕊9,花丝有柔毛;退化雌蕊无。果球形,直径约5mm,果托很小,成熟时蓝黑色,果梗长5-8mm,有稀疏短柔毛。花期3-4月,果期9-10月。
3.木姜子,落叶小乔木,高3-7m。花枝细长。叶簇聚于枝端,纸质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5-10cm,初有绢丝状短柔毛,后渐变为平滑;叶柄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,由8-12朵花组成,具短梗;花先于叶开放;总苞片表面有毛,早落;花黄色,花梗细小,长1-1.5cm,有绢丝状粗毛;花被6,倒卵形;花药4室,瓣裂,全内向,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;雌花较大,有粗毛。核果球形,蓝黑色,直径约7-10mm;果梗上部稍肥大。花期3-4月。果期8-9月。
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湿润处。
2.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常绿阔叶林缘或次生阔叶林中。
3.生于溪旁和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2.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东部等地。
3.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果实类圆球形,直径4-5mm。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网状皱纹,先端钝圆,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,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。除去果皮,可见硬脆的果核,表面暗棕褐色。质坚脆,有光泽,外有一隆起纵横纹。破开后,内含种子1粒,胚具子叶2片,黄色,富油性。气蓄谋香,味辛辣,微苦而麻。

性味:辛;苦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10g;研粉每次1-1.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粉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行气止痛;燥湿健脾消食;解毒消肿。主胃寒腹痛;暑湿吐泻;食滞饱胀;痛经;疝痛;疟疾;疮疡肿痛

各家论述: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健脾燥湿,助消化,外治疮毒。
2.《重庆草药》:逐寒、镇痛,健胃、消饱胀。治心胃冷气痛,冷骨风,寒食摆子,痛经。肠胃有热者忌用。
3.《湖南药物志》:祛风,散寒。治感寒腹痛;木姜子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治关节痛:木姜子一两,雄黄五钱,鸡屎二两。捣烂,炒热,布包,揉擦痛处。

用药禁忌:热证忌服。

归经:脾;胃经

出处: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附方:①治感寒腹痛:木姜子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 果实类圆球形,直径4-5mm。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网状皱纹,先端钝圆,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,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。除去果皮,可见硬脆的果核,表面暗棕褐色。质坚脆,有光泽,外有一隆起纵横纹。破开后,内含种子1粒,胚具子叶2片,黄色,富油性。气蓄谋香,味辛辣,微苦而麻。

注意:《重庆草药》:"肠胃有热者忌用。"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山胡椒、木香子、木樟子、山姜子、木椒子、腊梅柴、大木姜、香桂子、猴香子、生姜材、黄花子、辣姜子

英文名:Fruit of Pungent Litse, Fruit of Fourflower Litse, Pungent Lits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itsea euosma W.W.Smith2.Litsea mollis Hemsl.[Litsea mollifolia Chun]3.Litsea pungens Hemsl.
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、毛叶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实。

采收和储藏:秋季末采摘,阴干。

化学成分:1.清香木姜子 鲜果含挥发油2.5%-3%,主成分为柠檬醛-a(citral-a)即是牻牛儿醛(geranial),柠檬醛-b(citral-b)即是橙花醛(neral),共80.5%,柠檬烯(limonene)5.1%,香茅醛(citronellal)3.9%,芳樟醇(linalool)2.8%,牻牛儿醇(geraniol)1.9%等。种仁含油57.7%,主成分为月桂酸(lauric acid)占85.6%,还含癸酸(capric acid)7.5%,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2.8%,油酸(oleic acid)2.6%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1.1%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0.3%,十四碳烯酸(tetradecenoic acid)0.1%等。

汉语拼音:Mù Jiānɡ Zǐ

原形态:1.清香木姜子 落叶小乔木,高10m。幼枝有短柔毛;顶芽圆锥形,外被黄褐色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cm;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7-14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略圆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粉绿色,被疏柔毛,中脉稍密。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腋生,常4个簇生于短枝上,每一花序有花4-6朵,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;花被裂片6,黄绿色或黄白色,椭圆形,长约2mm;能育雄蕊9,花丝有灰黄色柔毛,花药4室,皆内向瓣裂。果球形,直径5-7mm,先端具小尖头,成熟时黑色;果柄长4mm,果托不增大,有稀疏短柔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9月。
2.毛叶木姜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4m。幼枝灰褐色,密被短柔毛,老时脱落;顶芽圆锥形,鳞片外面有柔毛。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;叶柄被白色柔毛;叶片长圆形椭圆形,长4-12cm,宽2-4.8cm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上面暗绿色,无毛,仅中脉疏被柔毛,下面绿白色,密被白色柔毛。伞形花序腋生,常2-3个簇生于短枝上;花单性雌雄异株,每一花序有花4-6朵,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;花被裂片6,黄色,宽倒卵形;能育雄蕊9,花丝有柔毛;退化雌蕊无。果球形,直径约5mm,果托很小,成熟时蓝黑色,果梗长5-8mm,有稀疏短柔毛。花期3-4月,果期9-10月。
3.木姜子,落叶小乔木,高3-7m。花枝细长。叶簇聚于枝端,纸质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5-10cm,初有绢丝状短柔毛,后渐变为平滑;叶柄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,由8-12朵花组成,具短梗;花先于叶开放;总苞片表面有毛,早落;花黄色,花梗细小,长1-1.5cm,有绢丝状粗毛;花被6,倒卵形;花药4室,瓣裂,全内向,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;雌花较大,有粗毛。核果球形,蓝黑色,直径约7-10mm;果梗上部稍肥大。花期3-4月。果期8-9月。
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湿润处。
2.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常绿阔叶林缘或次生阔叶林中。
3.生于溪旁和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2.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东部等地。
3.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果实类圆球形,直径4-5mm。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网状皱纹,先端钝圆,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,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。除去果皮,可见硬脆的果核,表面暗棕褐色。质坚脆,有光泽,外有一隆起纵横纹。破开后,内含种子1粒,胚具子叶2片,黄色,富油性。气蓄谋香,味辛辣,微苦而麻。

性味:辛;苦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10g;研粉每次1-1.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粉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行气止痛;燥湿健脾消食;解毒消肿。主胃寒腹痛;暑湿吐泻;食滞饱胀;痛经;疝痛;疟疾;疮疡肿痛

各家论述: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健脾燥湿,助消化,外治疮毒。
2.《重庆草药》:逐寒、镇痛,健胃、消饱胀。治心胃冷气痛,冷骨风,寒食摆子,痛经。肠胃有热者忌用。
3.《湖南药物志》:祛风,散寒。治感寒腹痛;木姜子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治关节痛:木姜子一两,雄黄五钱,鸡屎二两。捣烂,炒热,布包,揉擦痛处。

用药禁忌:热证忌服。

归经:脾;胃经

出处: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果实类圆球形,直径4-5mm。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网状皱纹,先端钝圆,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,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。除去果皮,可见硬脆的果核,表面暗棕褐色。质坚脆,有光泽,外有一隆起纵横纹。破开后,内含种子1粒,胚具子叶2片,黄色,富油性。气蓄谋香,味辛辣,微苦而麻。

注意:热证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山胡椒、木香子、木樟子、山姜子、山苍子[贵州南部]

药材基源: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.的果实,其叶也入药。8~9月采果,晒干。夏秋采叶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Mù Jiān Zǐ

性味:辛、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果实3~5钱,水煎服,或3~5分,研粉吞服;外用鲜果、叶捣烂敷,或果实研粉调敷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行气,健脾利湿,外用解毒。用于胸腹胀痛,消化不良,腹泻,中暑吐泻;外用治疮疡肿毒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果实。8~9月间采取。

原形态:木姜子,又名:山胡椒、腊梅柴、滑叶树、山姜子。
落叶小乔木,高3~7米。花枝细长。叶簇聚于枝端,纸质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5~10厘米,初有绢丝状短柔毛,后渐变为平滑;叶柄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,由8~12朵花组成,具短梗;花先于叶开放;总苞片表面有毛,早落;花黄色,花梗细小,长1~1.5厘米,有绢丝状粗毛;花被6,倒卵形;花药4室,瓣裂,全内向,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;雌花较大,有粗毛。核果球形,蓝黑色,直径约7~10毫米;果梗上部稍肥大。花期3~4月。果期8~9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溪旁、坡地或杂木林缘。分布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河南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等地。

性味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性温,味辛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烂敷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脾,燥湿,调气,消食。治胃寒腹痛,泄泻,食滞饱胀。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健脾燥湿,助消化,外治疮毒。
②《重庆草药》:逐寒、镇痛,健胃、消饱胀。治心胃冷气痛,冷骨风,寒食摆子,痛经。
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祛风,散寒。

用药禁忌:《重庆草药》:肠胃有热者忌用。

出处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附方:①治感寒腹痛:木姜子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水泻腹痛:木姜子研末,开水吞服一钱。
③治发痧气痛:木姜子、青藤香、蜘蛛香各一钱。研末,酒吞服。
④治消化不良,胸腹胀:木姜子焙干,研末,每次吞服三至五分。(②方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⑤治关节痛:木姜子一两,雄黄五钱,鸡屎二两。捣烂,炒热,布包,揉擦痛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⑥治疔疮:木姜子捣绒外敷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木姜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