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迷迭香

汉语拼音:Mí Dié Xiānɡ 性味:①《本草拾遗》:辛,温,无毒。
②《海药本草》:平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迷迭香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迷迭香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迷迭香的功效_迷迭香的用量和禁忌_迷迭香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。5~6月采收。

化学成分:全草(叶及枝)含芹菜素-7-葡萄糖甙、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、5-羟基-4′,7-二甲氧基黄酮、4′,5-二羟基-7-甲氧基黄酮、鼠尾草苦内酯、鼠尾草酸、迷迭香碱、异迷迭香碱、表-α-香树脂醇、α-香树脂醇、β-香树脂醇、白桦脂醇、熊果酸、19α-羟基熊果酸、2β-羟基齐墩果酸等以及β-谷甾醇。

汉语拼音:Mí Dié Xiānɡ

原形态:常绿小灌木,高约1~2米,有纤弱、灰白色的分枝,全株具香气。叶对生,无柄;叶片线形,革质,长约3.4厘米,宽约2~4毫米,上面暗绿色,平滑,下面灰色,被毛茸,有鳞腺,叶缘反转,下面主脉明显。花轮生于叶腋,紫红色,唇形;萼钟状,2唇形,有粉毛;花冠2唇,筒部短,喉部广阔,上唇2瓣,下唇3裂,大型,凹面有紫点;雄蕊仅前方1对发育;子房2室,花柱微超出上唇外侧。小坚果4,平滑,卵球形。花期4~6月。

资源分布:原产南欧各国;我国亦有栽培。

性味:①《本草拾遗》:"辛,温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外用:浸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胃,发汗。治头痛。

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英文名:Herb of Rosemary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marinus officinalis L.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5-6月采收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全草含橙皮甙(hesperidin),香叶木甙(dios-min),滨蓟黄甙(cirsimarin),结合卵果蕨甙(phegopolin),楔叶泽兰素-3-O-葡萄糖甙(eupafolin-3-O-glucoside),楔叶泽兰素O-葡萄糖甙(eupafolin-4-O-glucoside),高车前甙(homoplantagi-nin),尼泊尔黄酮甙(nepetrin),芹菜素-7-葡萄糖甙(apigetrin),木犀草素-3-O-葡萄糖醛酸甙(luteolin-3-O-glucuronide)[1],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de),5-羟基-,7-二甲氧基黄酮(5-hydroxy-4,7-dimethoxyflavone),4,5-二羟-7-甲氧基黄酮(4,5-dihydroxy-7-methoxyflavone),鼠尾草苦内酯(carnosol),迷迭香碱(rosmaricine),异迷迭香碱(isorosmaricine),表-α-香树脂醇(epi-α-amyrin)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,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,白桦脂醇(betuli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2],芫花素(genkwanin),7-乙氧基迷迭香酚(7-ethoxyrosmanol),迷迭香酚(rosmanol)[3],7-甲氧基迷迭香酚(7-methoxyrosmanol)[4]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19α-羟基熊果酸(19α-hydroxyursolic acid),2β-羟基齐墩果酸(2β-hydroxyoleanolic acie)[2],白桦脂酸(betulinic acid)[3],迷迭香酸(rosmarinic acid)[5],鼠尾草酸(carnosic acid)[4]。此外尚含唇形草鞣质酸(labiatic acid)[2]。

汉语拼音:Mí Dié Xiānɡ

原形态:灌木,高达2m。茎及老枝圆柱形,皮层暗灰色,不规则的纵裂,块状剥落,幼枝四棱形,密被白色星状细绒毛。叶常在枝上丛生;具极短的柄或无柄;叶片草质,线形,长1-1.2cm,宽1-2mm,先端钝,基部渐狭,全缘,向背面卷曲,上面稍具光泽,近无毛,下面密被白色的星状绒毛。花近无梗,对生,少数聚集在短枝的顶端组成总状花序;苞片小,具柄;花萼卵状钟形,长约4mm,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及腺体,内面无毛,11脉,二唇形,上唇近圆形,全缘或具很短的3齿,下唇2齿,齿卵圆状三角形;花冠蓝紫色,长不及1cm,外被疏短柔毛,内面无毛,冠筒稍外伸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伸,2浅裂,裂片卵圆形,下唇宽大,3裂,中裂片最大,内凹,是倾,边缘为齿状,基部缢缩成柄,侧裂片长圆形;雄蕊2枚发育,着生于花冠上唇的下方,花丝中部有1向下的小齿,药室平行,仅1室于花冠下唇的下方,花丝中部有1向下的小齿,药室平行,仅1室能育;花柱细长,远超过雄蕊,先端不相等2浅裂,裂片钻形,后裂片短;花盘平顶,具相等的裂片;子房裂片与花盘裂片互生。花期11月。

资源分布:原产于欧洲及非洲地中海沿岸。我国引种栽培于园圃中。

性味:味辛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4.5-9g。外用:适量,浸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发汗;健脾;安神;止痛。主各种头痛;防止早期脱发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拾遗》:主恶气。
2.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芳香健胃,亢进消化机能。
3.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强壮,发汗,健胃,安神。能治各种头痛。和硼砂混合作成浸剂,能防止早期秃头。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1.《植物学大辞典》:迷迭香之叶,用为通经药。又将其枝叶蒸馏之,采取迷迭油,以之供外用,亦间有内用者。此油有毒,故用时若其量过多,足以致死。
2.据美国药局方,迷迭香油每次可用0.2-0.4ml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。5~6月采收。

原形态:常绿小灌木,高约1~2米,有纤弱、灰白色的分枝,全株具香气。叶对生,无柄;叶片线形,革质,长约3.4厘米,宽约2~4毫米,上面暗绿色,平滑,下面灰色,被毛茸,有鳞腺,叶缘反转,下面主脉明显。花轮生于叶腋,紫红色,唇形;萼钟状,2唇形,有粉毛;花冠2唇,筒部短,喉部广阔,上唇2瓣,下唇3裂,大型,凹面有紫点;雄蕊仅前方1对发育;子房2室,花柱微超出上唇外侧。小坚果4,平滑,卵球形。花期4~6月。

资源分布:原产南欧各国;我国亦有栽培。

性味:①《本草拾遗》:辛,温,无毒。
②《海药本草》: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外用:浸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胃,发汗。治头痛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主恶气。
②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芳香健胃,亢进消化机能。
③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强壮,发汗,健胃,安神。能治各种头痛。和硼砂混合作成浸剂,能防止早期秃头。

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迷迭香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