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牛至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牛至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牛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江宁府茵陈、小叶薄荷、满坡香、土香薷、白花茵陈、香草、五香草、山薄荷、暑草、对叶接骨丹、土茵东、黑接骨丹、滇香薷、香薷、小甜草、止痢草、琦香、满山香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。
化学成分:全草含水苏糖(stachyose)和挥发油,油中主要含百里香酚(thymol),香荆芥酚(carvacrol),乙酸牛儿醇酯(geranyl acetate)及聚伞花素(cymene)等,叶还含熊果酸(ursolic acid)。
汉语拼音:Niú Zhì
原形态:牛至,多年生草本,高25-60cm。芳香。茎直立,或近基部伏地生须根,四棱形,略带紫色,被倒向或笛卷曲的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7mm,被柔毛;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,长1-4cm,宽4-15mm,先端钝或稍钝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,两面被柔毛及腺点。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,开张,多花密集,由多数长圆状小假穗状花序组成,有覆瓦状排列的苞片;花萼钟形,长3mm,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,萼齿5,三角形;花冠紫红、淡红或白色,管状钟形,长7mm,两性花冠筒显着长于花萼,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,外面及内面喉部被疏短柔毛,上唇卵圆形,先端2浅裂,下唇3裂,中裂片较大,侧裂片较小,均长圆状卵圆形;雄蕊4,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,前对略伸出,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等长,内藏子房4裂,花柱略超出雄蕊,柱头2裂;花盘平顶。小坚果卵圆形,褐色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2月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3600m的山坡、林下、草地或路旁。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,薄层色谱(1)取本品粗粉适量,用挥发油提取哭提取挥发油,吸取一定量,用乙酸乙酯稀释成10%溶液,作供试品溶液。另取麝香草酚、香荆芥酚作为对照品,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-CMC薄板上,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,取出,晾干。喷以5%香草醛浓硫酸溶液,于100℃烘5min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,显相同的颜色斑点。
性味:味辛;微苦;性凉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9g,大剂量用至15-30g;或泡茶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品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解表;理气;清暑;利湿。主感冒发热;中暑;胸膈胀满;腹痛吐泻痢疾;黄疸;水肿;带下;小儿疽积;麻疹;皮肤瘙痒;疮疡肿痛;跌打损伤
性状:性状鉴别,全草长23-50cm。根较细小,略弯曲,直径2-4mm,表面灰棕色;质略韧,断面黄白色。茎呈方柱形,紫棕色至淡棕色,密被细毛,节明显,节间长2-5cm。叶对生,多皱褐或脱落,暗绿色或黄绿色,完整者展开后叶卵形或宽卵形,长1.5-3cm,宽0.7-1.7cm,先端钝,基部圆形,全缘两面均有棕黑色腺点及细毛。聚伞花序顶生;苞片倒长卵形,黄绿色或黄褐色,有的先端带紫色;花萼钟状,先端5裂,边缘密生白色细柔毛。小坚果扁卵形,红棕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土香薷[贵州]、白花茵陈[江西、云南]、五香草、暑草、琦香、满坡香、满山香[云南]、小甜草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牛至属牛至Origanum vulgare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,将全草齐根头割起,或将全草连根拔起,抖净泥沙,晒干后扎成小把。
汉语拼音:Niú Zhì
性味:辛,温。
用法用量:1~3钱。
功效与作用:发汗解表,消暑化湿。用于中暑,感冒,急性胃肠炎,腹痛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牛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