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绿包藤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绿包藤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绿包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小赖藤、千里找根、发冷藤、绿藤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inospora crispa(L.)Hook.F.etThoms.[Menispermum crispum L;T. mastersii Diels]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波叶青牛胆的藤茎。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化学成分:茎含绿钯藤苦甙(picroretin)。
汉语拼音:Lǜ Bāo Tén
原形态:波叶青牛胆,稍肉质落叶藤本,全株无毛。嫩枝圆柱形,黄绿色,老枝具薄膜状褐色表皮,密生瘤突状皮孔,手触之有粗糙感,常有很多丝状气根悬垂或长入土中,或枝砍断后,生长出不定根数条,下延至地面,叶纸质,叶柄长于叶片2倍,基部肿胀扭曲;叶片心形,长宽近相等或长略过于宽,直径6-15cm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,基部心形,掌状脉通常5条。总状花序先叶抽出,单生或2-3个簇生,纤细,长很少超过10cm;雄花萼片6,2轮,外轮小,内轮稍大,长2.5mm;花瓣6,绿黄色,倒卵状匙形,抱着花丝;雄蕊6,与花瓣近等长,核果卵圆状,直径约1cm,熟时橙黄色,内果皮背部有皱纹。花期4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、灌丛、路旁或缠绕于村寨篱笆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和云南等地,常为栽培。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黄棕色,近光滑,具浅纵沟和皱纹,皮孔众多,呈疣状突起;节处膨大,有圆形凹陷的枝痕;栓皮易成片脱落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和众多小孔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苦。
2.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十列皱缩的木栓细胞,内侧有1列三面增厚的嵌晶石细胞,老茎的嵌晶石细胞连接成环。皮层外侧有3-4列厚角组织。中柱鞘纤维新月形。韧皮部大部分为颓废组织。木质部导管直径达400μm,单个散在。髓部较小,本品髓部、木射线和皮层的部分细胞常皱缩。薄壁组
性味:味苦;性凉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活血消肿;清热解毒;止痢;截疟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毒蛇咬伤;痈疖肿毒;痢疾;疟疾
归经:肝;脾经
性状:1.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黄棕色,近光滑,具浅纵沟和皱纹,皮孔众多,呈疣状突起;节处膨大,有圆形凹陷的枝痕;栓皮易成片脱落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和众多小孔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苦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绿包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