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三块瓦

汉语拼音:Sān Kuài Wǎ 别名:地海椒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老鸦酸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麦穗七、钻地蜈蚣、断脚蜈蚣、大酸梅草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 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性平,味酸微辛,无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三块瓦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三块瓦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三块瓦的功效_三块瓦的用量和禁忌_三块瓦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地海椒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老鸦酸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麦穗七、钻地蜈蚣、断脚蜈蚣、大酸梅草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酢浆草科植物山酢浆草的全草或根。
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。根茎斜卧,有残留的鳞片状叶基。叶基生,少数;掌状复叶,柄长8~15厘米;小叶3枚,倒三角形,长2~2.5厘米,宽3~3.5厘米,先端凹缺,两角钝圆,全缘,基部楔形,上、下面及叶柄皆密被长柔毛。花梗长12~16厘米,中部有1苞片;花单生,白色或淡黄色,径约2厘米;花萼5深裂,绿色,裂片长椭圆形,长4~6毫米;花瓣5裂,长约2厘米,裂片倒卵形,膜质;雄蕊10,2轮,外轮较短,花丝基部合生;子房上位,5室,花柱5,分离。蒴果,成熟时室背开裂,将种子弹出。花期4~5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地林下较阴湿的地方。分布我国西部、中部、南部从云南至台湾等地。

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性平,味酸微辛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荡,1~3钱。外用:蘸酒擦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尿,散瘀消肿。治肾炎血尿,疖肿,鹅口疮,跌打损伤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利小便,解烦热。治眼目肿痛及小儿鹅口疮。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行气养血,消肿散瘀。治贫血,跌打损伤,疖肿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肾脏炎和尿出血:三块瓦、包谷须、酸浆草,同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贫血:麦穗七三钱,当归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③治跌打损伤:鲜麦穗七全草三至五钱,水煎服;或用鲜麦穗七全草蘸热酒揉搽患处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地海椒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老鸦酸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麦穗七、钻地蜈蚣、断脚蜈蚣、大酸梅草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酢浆草科植物山酢浆草的全草或根。

汉语拼音:Sān Kuài Wǎ
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。根茎斜卧,有残留的鳞片状叶基。叶基生,少数;掌状复叶,柄长8~15厘米;小叶3枚,倒三角形,长2~2.5厘米,宽3~3.5厘米,先端凹缺,两角钝圆,全缘,基部楔形,上、下面及叶柄皆密被长柔毛。花梗长12~16厘米,中部有1苞片;花单生,白色或淡黄色,径约2厘米;花萼5深裂,绿色,裂片长椭圆形,长4~6毫米;花瓣5裂,长约2厘米,裂片倒卵形,膜质;雄蕊10,2轮,外轮较短,花丝基部合生;子房上位,5室,花柱5,分离。蒴果,成熟时室背开裂,将种子弹出。花期4~5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地林下较阴湿的地方。分布我国西部、中部、南部从云南至台湾等地。

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酸微辛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荡,1~3钱。外用:蘸酒擦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尿,散瘀消肿。治肾炎血尿,疖肿,鹅口疮,跌打损伤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肾脏炎和尿出血:三块瓦、包谷须、酸浆草,同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三块瓦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