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羊角拗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羊角拗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羊角拗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羊角纽、羊角藤、倒钓笔、羊角捩、羊角扭、羊角藕、断肠草、羊角藤、大羊角扭蔃、羊角柳、华毒毛旋花子、菱角扭、黄葛扭、沥口花、打破碗花、武靴藤、鲤鱼橄榄、螺心鱼、花拐藤、金龙角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根或茎叶。
化学成分:羊角拗的根、茎叶均含有强心甙。叶所含强心甙中属于迪可甙元的有:迪可甙元-3-O-L-夹竹桃糖甙(deco-genin-3-O-L-oleandroside);属于沙门甙元的有:沙门甙元-3-O-L-夹竹桃糖甙(sarmentogenin-3-O-L-oleandroside)即羊角拗甙(di-varicoside),沙门甙元-3-O-L-地芰糖甙(sarmentogenin-3-O-L-dig-inoside)即羊角拗异甙(divostroside),沙门甙元-3-O-D-洋地黄糖甙(sarmentogenin-3-O-D-digitaloside),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夹竹桃糖甙(sarmentogenin-3-O-D-O-glucosyl-L-oleandroside),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地芰糖甙(sarmentogenin-3-O-D-glu-cosyl-L-diginoside);属于沙木甙元的有:沙木甙元-3-O-D-洋地黄糖甙(sarmutogenin-3-O-D-digitaloside);属于毕平多甙元的有:毕平多甙元-3-O-L-鼠李糖甙(bipindogenin-3-O-L-rhamnoside)即铃兰新甙(lokundijoside);属于沙门洛甙元的有:沙门洛甙元-3-O-6-去氧-L-塔洛糖甙(sarmentologenin-3-O-6-deoxy-L-taloside)即沙门洛甙(sarmentoloside),沙门洛甙元-3-O-L-鼠李糖甙(sarmen-tologentin-3-O-L-rhamnoside)[1]。根所含强心甙中属于沙门甙元的有:羊角拗甙,羊角拗异甙,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夹竹桃糖甙,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地芰糖甙;属于沙木甙元的有:沙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夹竹桃糖甙(sarmutogenin-3-O-D-glucosyl-L-oleandro-side),沙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地芰糖甙(sarmutogenin-3-O-D-glucosyl-L-diginoside);属于沙门河甙元的有沙门洛甙元-3-O-6-去氧-L-塔洛糖甙[1]。茎含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夹竹桃糖甙,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L-地芰糖甙,沙门甙元,橡胶肌醇(dambonitol)[1].由愈合组织培养的新生羊角拗中含有10种强心甙,其中7种原植物中已有,另含2种新化合物:17βH-羊角拗异甙,17-βH-羊角拗甙和沙门甙元-3-O-D-葡萄糖基-D-洋地黄糖甙(sarmento-genin-3-O-D-glucosyl-D-digitaloside)[2]。
汉语拼音:Yánɡ Jiǎo Niù
原形态:灌木或藤本,直立,高达2m。秃净,多匍枝,折之有乳汁流出。小枝通常棕褐色。密被灰白色皮孔。叶对生,具短柄;叶片厚纸质,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4-10cm,宽2-4cm,先端短渐头或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;侧脉每边通常6条,斜扭上升,叶缘前网结。花大形,黄白色,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;花梗纤细,长约1cm;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;花萼萼片5,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绿色或黄绿色,内面基部有腺体;花冠黄色,漏斗形,花冠筒淡黄色,长约1.2cm,上部5裂,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,先端线形长尾状,长达10cm,裂片内面具由10枚舌状鳞片组成的副花冠,白黄色,鳞片每2枚基部合;雄蕊5,内藏,花药箭形,基部具耳,各药相连干柱头,花丝纺锤形,被柔毛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半下位,花柱圆柱状,柱头棍棒状,先端浅裂。蓇葖果木质,双出扩展,长披针形,长约10-15cm,极厚,干时黑色,具纵条纹;种子纺锤形而扁,上部渐狭而延长成喙,喙长达2cm,轮生白色丝状种毛,具光泽,长2.5-3cm。花期3-7月,果期6月至翌年2月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或丛林中。
性味:苦;性寒;大毒
用法用量: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;通经络;解疮毒;杀虫。主风湿痹痛;小儿麻痹后遗症;跌打损伤;痈疮;疥癣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求原》:止瘙痒,治疥癞热毒。
出处:出自《中国药植志》
性状: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略弯曲,多截成3O-60cm的长段;表面棕褐色,有明显的纵沟及纵皱纹,粗枝皮孔灰白色,横向凸起,嫩枝密布灰白色小圆点皮孔;质硬脆,断面黄绿色,木质,中央可见髓部。叶对生,皱缩,展平后呈椭圆状长圆形,长3-8cm,宽2.5-3.5cm,全缘,中脉于下面突起。气微,味苦。有大毒。
注意:1.《本草求原》:有毒,能杀人,不可入口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羊角纽(《本草求原》),羊角藤、倒钓笔、羊角捩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羊角扭、羊角藕(《中国药植志》),断肠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;羊角柳(《广东中药》Ⅱ),沥口花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打破碗花、武靴藤、鲤鱼橄榄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根或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:灌木或藤本,直立,高达2米,秃净,多匍枝,折之有乳汁流出。小枝通常棕褐色。叶对生,具短柄,叶片椭圆形或矩形,长4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厚纸质,两面均秃净。花大形,黄白色,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;花梗纤细,长约1厘米;萼下有苞片1对,狭线形;萼5裂,裂片披针形,长约10毫米,淡黄色;花冠黄色,漏斗形,花冠筒长约1.2厘米。上部5裂,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,先端线形长尾状,长约5厘米,基部内面各具鳞片;雄蕊5,药箭形,各药相连于柱头,花丝纺锤形;子房2室,半下位,花柱桂状,柱头头状或浅裂。u果木质,双出扩展,长披针形,长约10~15厘米,极厚,内含种子多数。种子线形而扁,一端有长尾,密生白色丝状长毛。花期3~4月。果期8~9月。
本植物的种子(羊角拗子)与种子的丝状绒毛(羊角纽花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或丛林中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①《本草求原》:苦,寒,有毒。
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味苦,性寒,有大毒。
用法用量:外用:捣敷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,通经络,解疮毒,杀虫。治风湿肿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跌打损伤,痈疮,疥癣。
①《本草求原》:止瘙痒,治疥癞热毒。
②《陆川本草》:解疮毒,去瘀血。治疮痈及跌打损伤。
③《岭南草药志》:外用杀虫,拔肿毒,通痹,续骨。
④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强心消肿,止痒杀虫。
⑤《福建中草药》:祛风逐湿,通经活络。
用药禁忌:①《本草求原》:有毒,能杀人,不可入口。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有剧毒,不能内服。
出处:《中国药植志》
附方:①治风湿肿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疥癣:羊角扭叶适量,煎汤温洗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多发性脓肿,腱鞘炎,毒蛇咬伤,跌打骨折:羊角扭叶粉末适量,用酒水调和温敷患处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③治乳痈初期:羊角拗鲜叶、红糖同捣烂,烤热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羊角纽(《本草求原》),羊角藤、倒钓笔、羊角捩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羊角扭、羊角藕(《中国药植志》),断肠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;羊角柳(《广东中药》Ⅱ),沥口花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打破碗花、武靴藤、鲤鱼橄榄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根或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化学成分:根、茎含强心甙等,详见"羊角拗子"条。
汉语拼音:Yánɡ Jiǎo Niù
原形态:灌木或藤本,直立,高达2米,秃净,多匍枝,折之有乳汁流出。小枝通常棕褐色。叶对生,具短柄,叶片椭圆形或矩形,长4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厚纸质,两面均秃净。花大形,黄白色,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;花梗纤细,长约1厘米;萼下有苞片1对,狭线形;萼5裂,裂片披针形,长约10毫米,淡黄色;花冠黄色,漏斗形,花冠筒长约1.2厘米。上部5裂,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,先端线形长尾状,长约5厘米,基部内面各具鳞片;雄蕊5,药箭形,各药相连于柱头,花丝纺锤形;子房2室,半下位,花柱桂状,柱头头状或浅裂。蓇葖果木质,双出扩展,长披针形,长约10~15厘米,极厚,内含种子多数。种子线形而扁,一端有长尾,密生白色丝状长毛。花期3~4月。果期8~9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或丛林中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用法用量:外用:捣敷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,通经络,解疮毒,杀虫。治风湿肿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跌打损伤,痈疮,疥癣。
出处:《中国药植志》
附方:①治风湿肿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疥癣:羊角扭叶适量,煎汤温洗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注意:①《本草求原》:"有毒,能杀人,不可入口。"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羊角拗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