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扭筋草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扭筋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扭筋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老鸦酸、酸溜溜、酸黄瓜。
英文名:Herb of Common Yellow Oxalis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xalis stricta L.
药材基源:为酢浆草科植物紧密酢浆草的全草。
采收和储藏:春末夏初,采收全草,晒干。
化学成分:含 4-O-(3-羟基苯甲酸)-β-D-葡萄糖甙-6'-硫酸酯[4-O-(3-hydroxybenzoic acid)-β-D-glucoside-6'-sulfate]。叶含膨压因子(turgorins)。
汉语拼音:Niǔ Jīn Cǎo
原形态:紧密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地下根茎细长,疏被鳞片。茎直立,或倾斜向上,被柔毛,折断时有酸汁。叶膜质,互生;叶柄长,纤细;无托叶;掌状复叶;小叶3枚,倒心脏形,先端圆钝,有明显凹头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下面有毛茸或无毛,无小叶柄,叶片昼开夜合。春夏,枝梢、叶腋抽花梗,梗端生花l-4朵,稍呈聚伞状;花萼5裂;花瓣5枚,黄色,椭圆形;雄蕊10,花丝基部连合;子房由5心皮构成,5室,花技5枚,柱头头状。蒴果近圆柱形,成熟时果瓣开裂,反卷,宿存于轴上,果梗亦向下反卷,与果实成锐角,开裂时有弹力,种子细小,卵形稍扁,褐色。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荒野、草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东及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台湾、湖南。
性味:味苦;性寒;小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捣烂取汁搽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消肿;祛瘀止痛。主流火;肿毒;淋病;跌打损伤;水火烫伤;疥癣
归经:心;肝经
出处: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老鸦酸
药材基源:为酢浆草科植物紧密酢浆草的全草。春末夏初采收,晒干。
汉语拼音:Niǔ Jīn Cǎo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地下根茎细长,疏被鳞片。茎直立,或倾斜向上,被柔毛,折断时有酸汁。叶膜质,互生,叶柄长,纤细,掌状复叶;小叶3枚,倒心脏形,先端圆钝,有明显凹头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下面有毛茸或无毛,无小叶柄,叶片昼开夜合。春夏,枝梢、叶腋抽花梗,梗端生花1~4朵,稍呈聚伞状;花萼5裂;花瓣5枚,黄色,椭圆形;雄蕊10枚,花丝基部连合;子房由5心度构成,5室,花柱5枚,柱头头状。蒴果,近圆柱形,成熟时果瓣开裂,反卷,宿存于轴上,果梗亦向下反卷,与果实成锐角,开裂时有弹力。种子细小,卵形稍扁,褐色。
资源分布:野生于山坡、荒野草丛中。
性味:苦,寒,有小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杀虫,止痛,散热,消肿,祛瘀。煎服治丝虫病(流火)初期,淋病,跌打损伤;捣敷治肿毒,汤火伤,疥癣。
出处:《湖南药物志》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老鸦酸
药材基源:为酢浆草科植物紧密酢浆草的全草。春末夏初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地下根茎细长,疏被鳞片。茎直立,或倾斜向上,被柔毛,折断时有酸汁。叶膜质,互生,叶柄长,纤细,掌状复叶;小叶3枚,倒心脏形,先端圆钝,有明显凹头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下面有毛茸或无毛,无小叶柄,叶片昼开夜合。春夏,枝梢、叶腋抽花梗,梗端生花1~4朵,稍呈聚伞状;花萼5裂;花瓣5枚,黄色,椭圆形;雄蕊10枚,花丝基部连合;子房由5心度构成,5室,花柱5枚,柱头头状。蒴果,近圆柱形,成熟时果瓣开裂,反卷,宿存于轴上,果梗亦向下反卷,与果实成锐角,开裂时有弹力。种子细小,卵形稍扁,褐色。
资源分布:野生于山坡、荒野草丛中。
性味:苦,寒,有小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杀虫,止痛,散热,消肿,祛瘀。煎服治丝虫病(流火)初期,淋病,跌打损伤;捣敷治肿毒,汤火伤,疥癣。
出处:《湖南药物志》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扭筋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