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点地梅

汉语拼音:Diǎn Dì Méi 别名:噶蒂慕布(藏名) 性味:苦,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点地梅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喉咙草、白花珍珠草、天星草

药材基源: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(Lour.) Merr.的全草。春季开花时采集,除去泥土晒干。

汉语拼音:Diǎn Dì Méi

性味:苦、辛,寒。

用法用量:3~5钱,水煎服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,风火赤眼,跌扑损伤,以及咽喉肿痛等症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噶蒂慕布(藏名)
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
原形态:多年生矮小草本,全株被白色细柔毛。根细长,具少数分枝。叶簇生于基部;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钝尖或钝圆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。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;花茎自基部抽出,细长,长10~15厘米,绿色或带紫红色;花小,粉红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草地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利水。治热性水肿。

出处: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噶蒂慕布(藏名)
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
汉语拼音:Diǎn Dì Méi

原形态:多年生矮小草本,全株被白色细柔毛。根细长,具少数分枝。叶簇生于基部;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钝尖或钝圆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。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;花茎自基部抽出,细长,长10~15厘米,绿色或带紫红色;花小,粉红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草地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利水。治热性水肿。

出处: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点地梅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