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大巢菜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大巢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大巢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薇、垂水、薇菜、巢菜、野豌豆、野麻豌、箭筈豌豆、救荒野豌豆、春巢菜、普通苕子、野菜豆、黄藤子、苕子、马豆草、肥田草麦豆藤。
英文名:Herb of Common Vetch, Herb of Fodder Vetch, Herb of Spring Vetch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或种子。
化学成分:全草含维生素类:维生素(vitamin)B1,维生素B2和(叶含)维生素C。
汉语拼音:Dà Cháo Cài
原形态:大巢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5-50cm。被疏黄色短柔毛。偶数羽状复叶,叶轴顶端具卷须;托叶戟形,一边有1-3个披针形齿牙,一边全缘;小叶4-8对,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8-18mm,宽4-8mm,先端截形,凹入,有细尖,基部楔形,两面疏生黄色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花1-2朵,花梗短,有黄色流短毛;花冠深紫色或玫红色;萼钟状,萼齿5,披针形,渐尖,有白色疏短毛;旗瓣倒卵形,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花柱短,柱头头状,花柱先端背部有淡黄色髯毛。荚果线形,扁平,长2.5-4.5cm,近无毛,成熟时棕色。种子圆球形,棕色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脚草地、路旁、灌木林下。
性味:味甘;辛;性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功效与作用:益肾;利水;止血;止咳。主肾虚腰痛;遗精;黄疸;水肿;疟疾;鼻衄;心悸;咳嗽痰多;有经不调;疮疡肿毒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拾遗》:调中,利大小肠。2.《海药本草》:主利水道,下浮肿,润大肠。3.《品汇精要》:益气,润肌,清神,强志。4.《草木便方》:活血,破血,止血,生肌。治五黄疸肿,利脏热。截疟,平胃,明耳目。5.《四川中药志》:生血。治肾虚遗精,腰痛,湿热黄肿。
归经:心;肝;脾经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薇,生麦田中,原泽亦有。故《诗》云,山有蕨薇。非水草也。即今野豌豆。蜀人谓之巢菜。蔓生,茎叶气味皆似豌豆,其藿作蔬、入羹皆宜。《诗疏》以为迷蕨,郑氏《通志》以为金樱芽,皆谬矣。项氏云,巢菜有大小二种,大者即薇,乃野豌豆之不实者,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修菜也,此说得之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薇(《诗经》),垂水(《尔雅》),薇莱、巢菜、野豌豆(《品汇精要》),野麻豌(《草木便方》),箭舌豌豆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救荒野豌豆、春巢菜、普通苕子、野菜豆、黄藤子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苕子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肥田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。4~5月间采收。
汉语拼音:Dà Cháo Cài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25~50厘米,栽培者可达90厘米,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。双数羽状复叶,叶轴末端具卷须;托叶半箭头状,一边有1~3披针形齿牙,一边全绿,小叶8~16个,矩形或倒披针形,顶端截形或凹,并具细尖,基部楔形,两面均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,长8~18毫米,阔4~8毫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1~2个,蝶形,有短花梗,深紫色或玫红色;萼管状,外被黄色短柔毛,萼齿线形;旗瓣倒卵形,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;雄蕊10,两体;雌蕊1,子房具短柄,被黄色微柔毛,花柱短,柱头头状,花柱顶端外面有一丛髯毛。荚果略扁,成熟时棕色,裂为2片卷曲的果瓣。花期3~4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路边及草地。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:甘辛,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。外用: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湿,和血祛瘀。治黄疸,浮肿,疟疾,鼻衄,心悸,梦遗,月经不调。
出处:《纲目》
附方:①治疟疾:肥田草一两,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大巢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