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海人草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海人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海人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辞典》
药材基源:为松节藻科植物海人草的藻体。3~8月采收。
原形态:藻体丛生,高5~25厘米,暗紫红色,软骨质,不规则的叉状分枝。固着器为盘状构造。枝圆柱状,顶端如狐尾,全体密被毛状小枝,但基部大多脱落。小枝的围轴细胞8~10个。四分孢子囊位于小枝的顶端膨大部分,螺旋状排列。囊果卵圆形,无柄,生于小枝的上部或中央部分的侧面。
资源分布:生长于大干潮线下2~7米深处的珊瑚碎块上。分布台湾的兰屿和东沙群岛等地。
性状鉴别:干燥藻体略呈圆柱状,数回叉状分枝,粗3~7毫米,灰绿色。略带棕色,密被毛茸状的小枝,状如狐尾;基部小枝常脱落。质强韧。具特异的海藻气,味咸而有粘性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。
功效与作用:驱蛔虫。
出处: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附方:①驱蛔虫:海人草三钱,番泻叶六钱,水煎,和糖少许,顿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②治蛔虫疳眼:海人草、黑丑、苦薏、大黄、甘草。上五味,水煎服。(《眼科锦囊》)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药材基源:为松节藻科植物海人草的藻体。3~8月采收。
化学成分:含海人草酸和少量的别海人草酸,尚含琼脂等多糖,由甘油酸及甘露糖构成的甙、挥发油、氨基酸、肽、有机酸等。含碘0.2%,甜菜碱等。
汉语拼音:Hǎi Rén Cǎo
原形态:藻体丛生,高5~25厘米,暗紫红色,软骨质,不规则的叉状分枝。固着器为盘状构造。枝圆柱状,顶端如狐尾,全体密被毛状小枝,但基部大多脱落。小枝的围轴细胞8~10个。四分孢子囊位于小枝的顶端膨大部分,螺旋状排列。囊果卵圆形,无柄,生于小枝的上部或中央部分的侧面。
资源分布:生长于大干潮线下2~7米深处的珊瑚碎块上。分布台湾的兰屿和东沙群岛等地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。
功效与作用:驱蛔虫。
出处: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附方:①驱蛔虫:海人草三钱,番泻叶六钱,水煎,和糖少许,顿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性状:干燥藻体略呈圆柱状,数回叉状分枝,粗3~7毫米,灰绿色。略带棕色,密被毛茸状的小枝,状如狐尾;基部小枝常脱落。质强韧。具特异的海藻气,味咸而有粘性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鹧鸪菜、海仁草
药材基源:藻类红藻门海人草Digenia simplex C. Ag.,以叶状体入药。
化学成分:有效成分为一种含氮的海人草酸(digenicacid,C[XiaBiao]10[/XiaBiao]H[XiaBiao]15[/XiaBiao]O[XiaBiao]4[/XiaBiao]N),另外含有多量粘液质以及甘油酸钠、甘露糖醇等。
汉语拼音:Hǎi Rén Cǎo
性味:咸,凉。
用法用量:驱蛔虫:海人草3钱,甘草1钱,大黄2钱,水煎服,1日量,食前顿服。
功效与作用:驱虫。用于蛔虫病,排除粘液及婴儿胎毒等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鹄菜、海仁草
英文名:Digenea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genea simplex(Wulf.)C.Ag.[Conferva simplex Wulf.]
药材基源:为松节藻科植物海人草的藻体。
采收和储藏:3-8月采收。
化学成分:含α-海人草酸(α-kainic acid,digenic acid),α-别海人草酸(α-allokainic acid),海人草素(digeneaside)即甘露糖基甘油酸钠(sodium mannosidoglycerate),甜菜碱(betaine)。又分离得到琼脂(agar)26.12%,酸解得半乳糖(galactose),3,6-脱水半乳糖(3,6-anhydrogalactose),6-O-甲基半乳糖(6-O-methyl galactose),葡萄糖(glucose)及木糖(xylose);并得到琼脂糖(agarose)19.59%,酸水解得到半乳糖,3,6-脱水半乳糖和6-O-甲基半乳糖。还含岩藻多糖(fucoidin),从中得到0.20%的碘。还含铁、锌、锰、镍、铜、钴、镉、铅、锶、钙、镁、钾和钠等元素。
汉语拼音:Hǎi Rén Cǎo
原形态:藻体暗紫红色,干后变绿或灰色,软骨质,丛生,高5-25cm。枝圆柱形,不规则互生,二叉分枝,密被很短的毛状小枝,下部因小枝脱落而裸露,顶端如狐尾状。髓部围轴细胞8-10个。四分孢子囊位于小枝上端的膨大部分,螺旋形排列。囊果卵圆形,生于小枝的上部或中部侧面。固着器盘状。
生态环境:生于大干潮线下2-8m深的珊瑚礁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兰屿岛域及东沙群岛等沿海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藻体灰绿色,微带棕色。枝圆柱形,不规则叉状分枝,全体密被毛茸状的小枝,形似狐尾,但基部小枝脱落而裸露。质韧。气腥,味咸,有粘性。
性味:凉;咸;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0g;或研末。
功效与作用:驱蛔。主蛔虫病
归经:大肠经
出处:出自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附方:①驱蛔虫:海人草三钱,番泻叶六钱、水煎,和糖少许,顿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②治蛔虫疳眼:海人草、黑丑、苦薏、大黄、甘草。上五味,水煎服。(《眼科锦囊》)
性状:性状鉴别 藻体灰绿色,微带棕色。枝圆柱形,不规则叉状分枝,全体密被毛茸状的小枝,形似狐尾,但基部小枝脱落而裸露。质韧。气腥,味咸,有粘性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海人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