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寻骨风

汉语拼音:Xún Gǔ Fēnɡ 别名:清骨凤、猫耳朵、穿地节、毛香、白毛藤、地丁香、黄木香、白面风、兔子耳、毛风草、猴耳草。 性味:辛;苦;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寻骨风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寻骨风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寻骨风的功效_寻骨风的用量和禁忌_寻骨风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清骨凤、猫耳朵、穿地节、毛香、白毛藤、地丁香、黄木香、白面风、兔子耳、毛风草、猴耳草。

英文名:Wooly Datchmanspipe Herb, Herb of Wooly Datchmanspip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

药材基源:马兜铃科植物寻骨风的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5月开花前采收,连根挖出,除去泥土杂质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根茎含有尿囊素(allantoin),马兜铃内酯(aristolactone),绵毛马兜铃内酯(mollislacto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马兜铃酸(aristolochic acid)A,9-乙氧基马兜铃内酰胺(9-ethoxyaristololactam)和9-乙氧基马兜铃内酯(9-ethoxyaristo-lactone)。

汉语拼音:Xún Gǔ Fēnɡ

原形态:寻骨风 多年生草质藤本。根细长,圆柱形。嫩枝密被灰白色长绵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5cm,密被白色长绵毛。叶片卵形、卵状心形,长3.5-10cm,宽2.5-8cm,先端钝圆至短尖,基部心形,两侧裂片广展,弯缺深1-2cm,边全缘,上面被糙伏毛,下面密被灰色或白色长绵毛,基出脉5-7条。花单生于叶腋;花梗长1.5-3cm,直立或近顶端向下弯;小苞片卵形或长卵形,两面被毛;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,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而狭,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;檐部盘状,直径2-2.5cm,内面无毛或稍微柔毛,浅黄色,并有紫色网纹,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,边缘浅3裂,裂片先端短尖或钝,喉部近圆形,稍呈邻状突起,紫色;花药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;子房圆柱形,密被白色长绵毛;合蕊柱近基部;子房圆珠笔柱形,密被白色长绵毛;合蕊柱裂片先端钝圆,边缘向下延伸,并具乳头状突起。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,具6条呈波状或扭曲的棱或翅,毛常脱落,成熟时自先端向下6瓣开裂。种子卵状三角形。花期4-6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草丛、山坡灌丛及路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圆柱形,多分枝,直径约2mm,少数达5mm。表面棕黄色,有纵向纹理,节间纹理,节间长1-3cm。质韧而硬,断面黄白色。茎淡绿色,直径1-2mm,密被白色绵毛。叶皱缩卷曲,灰绿色或黄绿色,展平后呈卵状心形,先端钝圆或短尖,两面密被白绵毛,全缘。质脆易碎。气微香,味苦、辛。全草以叶色绿,根茎多,香气浓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壁稍厚,棕色,有多细胞非腺毛。粗的根茎有木栓层,为多列木栓细胞。皮层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个相聚,石细胞类圆形,壁较厚。中柱鞘纤维排列成

性味:辛;苦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20g;或浸酒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,活血通络;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筋骨拘挛;脘腹疼痛;跌打伤痛;外伤出血;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

各家论述:1.《饮片新参》:散风痹,通络,治骨节痛。
2.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全草浸酒服,治筋骨痛及肚痛。
3.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治疟疾,风湿关节痛。

用药禁忌:《饮片新参》:阴虚内热者忌用。

归经:肝;胃经

出处: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附方:1.寻骨风酒(《南京民间草药》),主治筋骨疼及肚痛。2.治风湿关节痛方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主治风湿关节痛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圆柱形,多分枝,直径约2mm,少数达5mm。表面棕黄色,有纵向纹理,节间纹理,节间长1-3cm。质韧而硬,断面黄白色。茎淡绿色,直径1-2mm,密被白色绵毛。叶皱缩卷曲,灰绿色或黄绿色,展平后呈卵状心形,先端钝圆或短尖,两面密被白绵毛,全缘。质脆易碎。气微香,味苦、辛。全草以叶色绿,根茎多,香气浓者为佳。

注意:《饮片新参》:阴虚内热者忌用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清骨风、猫耳朵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穿地节、毛香、白毛藤、地丁香、黄木香(《江苏植药志》),白面风、兔子耳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。5月开花前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:多年生缠绕草本,全株密被白黄色绵毛。茎细长,具数条纵沟。叶互生,卵形或卵圆状心形,长3~10厘米,宽3~7.5厘米,先端尖或钝,基部心形,全缘,两面密生绵毛,尤以下面密厚;叶柄长1.5~4厘米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2~4厘米;苞片1,卵圆形,长约5毫米;花被弯曲,上端烟斗状,内侧黄色,中央紫色;雄蕊6,花药贴生于合蕊柱周围;子房下位,6室,花柱先端6裂。蒴果椭圆状倒卵形,胞伺开裂。种子扁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草丛及路旁、田边。分布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江西、陕西等地。产江苏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
性状鉴别:①干燥的根茎呈细圆柱形,长40~50厘米,直径约2毫米,外表淡棕红色至黄赭色,有纵皱纹,节处有须根或残留的圆点状根痕。断面纤维性,类白色、淡棕色,纤维层和导管群极为显明。
②干燥全草的茎细长,外被白绵毛;叶通常皱折或破裂,淡绿色,两面均密被白绵毛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以根茎红棕色者为佳。

性味:《饮片新参》:苦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
功效与作用:治风湿关节痛,腹痛,疟疾,痈肿。
①《饮片新参》:散风痹,通络,治骨节痛。
②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全草浸酒服,治筋骨痛及肚痛。
③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治疟疾,风湿关节痛。

用药禁忌:《饮片新参》:阴虚内热者忌用。

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附方:①治风湿关节痛:寻骨风全草五钱,五加根一两,地榆五钱。酒水各半,煎浓汁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②治疟疾:寻骨风根长约四市寸,剪细,放碗内,加少量水,放饭上蒸出汁,分三次连渣服。每隔四小时服一次。最后一次在疟发前二小时服下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③治痈肿:寻骨风一两,车前草一两,苍耳草二钱。水煎服,一日一剂,分二次服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药材基源: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。

汉语拼音:Xún Gǔ Fēn

性味:辛、苦,平。

用法用量:三钱至五钱,煎服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通络,止痛。用于风湿痹痛,胃痛,G丸肿痛,跌打伤痛等症。

归经:归肝经。

炮制:洗净,晒干,切碎用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清骨风、猫耳朵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穿地节、毛香、白毛藤、地丁香、黄木香(《江苏植药志》),白面风、兔子耳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。5月开花前采收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含有生物碱、挥发油、内酯、糖类。

汉语拼音:Xún Gǔ Fēnɡ

原形态:多年生缠绕草本,全株密被白黄色绵毛。茎细长,具数条纵沟。叶互生,卵形或卵圆状心形,长3~10厘米,宽3~7.5厘米,先端尖或钝,基部心形,全缘,两面密生绵毛,尤以下面密厚;叶柄长1.5~4厘米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2~4厘米;苞片1,卵圆形,长约5毫米;花被弯曲,上端烟斗状,内侧黄色,中央紫色;雄蕊6,花药贴生于合蕊柱周围;子房下位,6室,花柱先端6裂。蒴果椭圆状倒卵形,胞伺开裂。种子扁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草丛及路旁、田边。分布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江西、陕西等地。产江苏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
性味:《饮片新参》:"苦,平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风湿性、类风湿性关节炎

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附方:①治风湿关节痛:寻骨风全草五钱,五加根一两,地榆五钱。酒水各半,煎浓汁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性状:①干燥的根茎呈细圆柱形,长40~50厘米,直径约2毫米,外表淡棕红色至黄赭色,有纵皱纹,节处有须根或残留的圆点状根痕。断面纤维性,类白色、淡棕色,纤维层和导管群极为显明。

注意:《饮片新参》:"阴虚内热者忌用。"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寻骨风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