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藤乌头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藤乌头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藤乌头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豆瓣绿、岩浆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公鱼藤(《全展选编・外科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萝科植物琴叶球兰及三脉球兰的叶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:①琴叶球兰
攀援藤本。茎长2米以上,有毛。单叶对生,厚肉质,倒椭圆状矩圆形,长6~8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具锐尖头,基部圆形,全缘,具短柄。聚伞花序腋生;花冠肉质,轮状5裂。u果。
生于潮湿林下或石缝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②三脉球兰
藤本。茎肉质。叶厚肉质,具短柄,卵状心形至卵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,脉羽状不明显。花冠白色,心红色。u果线形。
附生于树上或石上。分布华南及云南、台湾。
性味:苦,凉,有毒。
功效与作用:接筋骨,活血祛瘀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刀枪伤。
出处:《云南中草药》
附方:①治跌打损伤,骨折:鲜铁草鞋叶,捣绒拌鸡蛋清外敷患处。
②治刀枪伤:铁草鞋叶,研末撒伤处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血乌、见血封喉、蔓乌头
英文名:Root of Hemsley Monkshood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.[A.sczukinii Turcz.var.hemsleyanum Rapaics]2.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.var.circinatum W.T.Wang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的块根。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块根,洗净泥沙,剪去须根,切片,晒干。
化学成分:瓜叶乌头根含乌头碱(aconitine),3-乙酰乌头碱(3-acetylaconitine),8-去乙酰滇乌碱(8-deacetylyunaconitine),瓜叶乌头乙素即滇乌碱(yunaconitine),瓜叶乌头甲素(guayewuanine A),瓜叶乌头丙素。
汉语拼音:Ténɡ Wū Tóu
原形态:1.瓜叶乌头多年生草本。块根圆锥形,长1.6-3cm,直径达1.6cm。茎缠绕,无毛,常带紫色,有分枝。叶互生;叶柄比叶片稍短,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;茎中部叶的叶片五角形,长6.5-12cm,宽8-13cm,基部心形,3深裂,中央深裂片梯状菱形或卵状菱形,不明显3浅裂,浅裂片具少数小裂片或卵形粗牙齿,侧深裂片斜扇形,不等2浅裂。总状花序有2-12朵花;花序轴和花梗无毛或被短柔毛;下部苞片叶状或为宽椭圆形,上部苞片线形;花梗常下垂弧状弯曲,长2.2-6cm;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上部,线形,无毛;花两性,两侧对称;萼片5,花瓣状,深蓝色,外面无毛,上萼片高盔形或圆筒状盔形,几无爪,高2.2.4cm,下缘长1.7-1.8cm,直或稍凹,喙不明显,侧萼片近圆形,长1.5-1.6cm;花瓣2,无毛,瓣片长约10mm,唇长5mm,距长约2mm,向后弯;雄蕊多数,无毛,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;心皮5,无毛或偶有柔毛。u果长1.2-1.5cm。种子多数,三棱形,长约3mm,沿棱有狭翅及横膜翅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1月。
2.拳距瓜叶乌头与瓜叶乌头的区别,主要是花瓣的距长4-6mm,且拳卷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2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林中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。
2.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,长2-5cm,直径1-2cm。表面深棕色褐色或灰棕色,皱缩不平,有须根残存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平坦,深棕色,可见五角形的环纹。
2.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后生皮层为3-4列棕色细胞;皮层细胞7-8列,长条形或不规则形,切向排列,其间有多数石细胞。形成层在根的上段呈四边形,中段、下段均为五角形。木质部束中导管1-3列,呈径向或V字形,排列紧密。
3.粉末特征:①石细胞椭圆形、类圆形、长条形或不规则形,长40-120μm,直径23-60μm,壁较厚,纹孔及孔沟明显,少数可见纹理。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,直径4-6μm,脐点呈点状,有的不明显;复粒由2-4分粒组成。
性味:辛;苦;热;有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9-1.5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磨汁涂;或研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腰腿痛;跌打损伤;无名肿毒;癣疮
各家论述:1.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:治痨伤。泡酒服治腰腿痛。
2.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镇痉,镇静。降低血压,发汗,利尿。
用药禁忌:未经炮制,不宜内服。
归经:肝;肺;脾经
出处:出自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
附方:①治无名肿毒: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;如已溃烂被口应留头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②治跌打损伤:藤乌头五分。水煎,冲酒服;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,晒干,酒炒研细粉,每次吞服二分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③治癣疮:藤乌头,研末水调敷,(《中国药用植物纲要》)
性状:1.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,长2-5cm,直径1-2cm。表面深棕色褐色或灰棕色,皱缩不平,有须根残存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平坦,深棕色,可见五角形的环纹。
炮制:清水浸漂至略存麻味,用甘草、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,取出晒干。
注意:本品毒性甚烈,不经炮制,不宜内服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血乌、见血封喉、蔓乌头
英文名:Root of Hemsley Monkshood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.[A.sczukinii Turcz.var.hemsleyanum Rapaics]2.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.var.circinatum W.T.Wang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的块根。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块根,洗净泥沙,剪去须根,切片,晒干。
化学成分:瓜叶乌头根含乌头碱(aconitine),3-乙酰乌头碱(3-acetylaconitine),8-去乙酰滇乌碱(8-deacetylyunaconitine),瓜叶乌头乙素即滇乌碱(yunaconitine),瓜叶乌头甲素(guayewuanine A),瓜叶乌头丙素。
汉语拼音:Ténɡ Wū Tóu
原形态:1.瓜叶乌头多年生草本。块根圆锥形,长1.6-3cm,直径达1.6cm。茎缠绕,无毛,常带紫色,有分枝。叶互生;叶柄比叶片稍短,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;茎中部叶的叶片五角形,长6.5-12cm,宽8-13cm,基部心形,3深裂,中央深裂片梯状菱形或卵状菱形,不明显3浅裂,浅裂片具少数小裂片或卵形粗牙齿,侧深裂片斜扇形,不等2浅裂。总状花序有2-12朵花;花序轴和花梗无毛或被短柔毛;下部苞片叶状或为宽椭圆形,上部苞片线形;花梗常下垂弧状弯曲,长2.2-6cm;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上部,线形,无毛;花两性,两侧对称;萼片5,花瓣状,深蓝色,外面无毛,上萼片高盔形或圆筒状盔形,几无爪,高2.2.4cm,下缘长1.7-1.8cm,直或稍凹,喙不明显,侧萼片近圆形,长1.5-1.6cm;花瓣2,无毛,瓣片长约10mm,唇长5mm,距长约2mm,向后弯;雄蕊多数,无毛,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;心皮5,无毛或偶有柔毛。u果长1.2-1.5cm。种子多数,三棱形,长约3mm,沿棱有狭翅及横膜翅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1月。
2.拳距瓜叶乌头与瓜叶乌头的区别,主要是花瓣的距长4-6mm,且拳卷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2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林中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。
2.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,长2-5cm,直径1-2cm。表面深棕色褐色或灰棕色,皱缩不平,有须根残存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平坦,深棕色,可见五角形的环纹。
2.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后生皮层为3-4列棕色细胞;皮层细胞7-8列,长条形或不规则形,切向排列,其间有多数石细胞。形成层在根的上段呈四边形,中段、下段均为五角形。木质部束中导管1-3列,呈径向或V字形,排列紧密。
3.粉末特征:①石细胞椭圆形、类圆形、长条形或不规则形,长40-120μm,直径23-60μm,壁较厚,纹孔及孔沟明显,
性味:辛;苦;热;有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9-1.5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磨汁涂;或研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腰腿痛;跌打损伤;无名肿毒;癣疮
各家论述:1.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:治痨伤。泡酒服治腰腿痛。
2.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镇痉,镇静。降低血压,发汗,利尿。
用药禁忌:未经炮制,不宜内服。
归经:肝;肺;脾经
出处:出自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
附方:①治无名肿毒: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;如已溃烂被口应留头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②治跌打损伤:藤乌头五分。水煎,冲酒服;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,晒干,酒炒研细粉,每次吞服二分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③治癣疮:藤乌头,研末水调敷,(《中国药用植物纲要》)
性状:1.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,长2-5cm,直径1-2cm。表面深棕色褐色或灰棕色,皱缩不平,有须根残存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平坦,深棕色,可见五角形的环纹。
炮制:清水浸漂至略存麻昧,用甘草、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,取出晒干。
注意:未经炮制,不宜内服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藤乌头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