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赤茯苓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赤茯苓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赤苓(《本草再新》),赤茯(《本草便读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。
汉语拼音:Chì Fú Línɡ
性味:甘淡,平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4钱;或入丸、散。
功效与作用:行水,利湿热。治小便不利,淋浊,泻痢。
归经:入心、脾、膀胱经。
出处:《本草集注》
附方:①治小便白浊不利,时作痛:赤茯苓、沉香各一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白汤点,食后临卧服之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茯苓汤)
性状: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,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。质松,略具弹性。
注意: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赤苓、赤茯
英文名:light red Indian Bread, light red Tuckahoe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。
汉语拼音:Chì Fú Línɡ
原形态:菌核球形、卵形、椭圆形至不规则形,长10-30cm或者更长,重量也不等,一般重500-5000g。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,深褐色,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;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,粉粒状。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,全平伏,厚3-8cm,白色,肉质,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。菌管密长2-3mm管壁薄,管口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径0.5-1.5cm,口缘裂为齿状。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,平滑,有一歪尖,大小(7.5-9)μm×(3-3.5)μm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松树根上。
性味:甘;淡;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2g;或入丸、散。
功效与作用:行水;利湿热。主小便不利;水肿;淋浊;泄泻
各家论述:1.《药性论》:破结气。
归经:心;脾;膀胱经
出处: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。
性状:性状鉴别 本品为大小不一的方块,长宽4-5cm,厚0.4-0.6cm ,间有长宽1.5cm以上的碎块,淡红色或淡棕色。质松,略具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注意: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赤茯苓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