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芥子

汉语拼音:Jiè Zǐ 别名:芥菜子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,青菜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黄芥子(《中药志》)。 性味:辛,热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芥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芥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芥子的功效_芥子的用量和禁忌_芥子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芥菜子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,青菜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黄芥子(《中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。夏末、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,将植株连根拔起,或将果实摘下,晒干后,打下种子,簸净果壳、枝、叶等杂质。

化学成分:种子含黑芥子甙、芥子酶、芥子酸、芥子碱、脂肪油、蛋白质、粘液质。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,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、异丙酯、烯丙酯、丁酯、仲丁酯、丁烯-3-酯、戊烯-4-酯、苯酯、苄酯、苯乙酯和3-甲硫基丙酯。脂肪油是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,其脂肪酸为芥酸、廿碳烯-11-酸、油酸、亚油酸、亚麻酸、棕榈酸、花生酸、硬脂酸、山嵛酸。

汉语拼音:Jiè Zǐ

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皆产,以河南、安徽产量最大。

性味:辛,热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散寒,利气豁痰,通经络,消肿毒。治胃寒吐食,心腹疼痛,肺寒咳嗽,痛痹,喉痹,阴疽,流痰,跌打损伤。

归经:《得配本草》:"入手太阴经。"

出处:《别录》

附方:①治感寒无汗:水调芥子末填脐内,以热物隔衣熨之,取汗出妙。(《简便单方》)

性状:种子类圆球形,直径1~1.6毫米,种皮深黄色至棕黄色,少数呈红棕色。用放大镜观察,种子表面现微细网状纹理,种脐明显,呈点状。浸水中膨胀,除去种皮,可见子叶两片,沿主脉处相重对折,胚根位于2对折子叶之间。干燥品无臭,味初似油样,后辛辣。粉碎湿润后,发生特殊辛烈臭气。以子粒饱满、大小均匀、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。

炮制:炒芥子:原药簸净杂质,置锅内炒至深黄色,微有香味,取出。放凉。

注意: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芥菜子、青菜子、黄芥子。

英文名:India Mustard See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rassica juncea (L.)Czern.et Coss.[Sinapis juncea L.]2.Brassica juncea(L.)Czern.et Coss.var.gra cilis Tsen et Lee
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(L.)Czern.et Coss.及油芥菜Brassia juncea (L.)Czern.et Coss.var.gracilis Tsen et Lee.的种子。

采收和储藏:6-7月果实成熟变黄色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簸去杂质即得。

化学成分:种子含芥子油甙类成分,其中黑芥子甙(sinigrin)占90%,还有葡萄糖芫菁芥素 (gluconapin),4-个羟基-3-蚓哚甲基芥子油甙(4-hydroxy-3-indolylmethyl glucosinolate),葡萄糖芙薹素(glucobrassicin),新葡萄糖薹素(neoglucobrassicin),前告伊春(progoitrin)。还含少量芥子酶(myrosin),芥子酸(sinapic acid)以及芥子碱(sinapine)等。另含脂肪油约30%-37%,油中主为芥酸(eurcic acid)及花生酸(arachidic acid)的甘油酯,并有少量的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的甘油酯。

汉语拼音:Jiè Zǐ

原形态:芥菜 一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无毛,有时具刺毛,常带粉霜。茎有分枝。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;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,长15-35cm,宽5-17cm,先端圆钝,不分裂或大头羽裂,边缘有缺刻或齿牙;下部叶较小,边缘有缺刻,有时具圆钝锯齿,不抱茎;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,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。总状花序花后延长;花淡黄色;花瓣4,鲜黄色,宽椭圆形或宽楔形,长达1.l-1.4cm,先端平截,全缘,基部具爪;雄蕊6,4长2短,长雄蕊长8mm,短雄蕊长6mm;雌蕊1,子房圆柱形,长约lmm,花柱细,柱头头状。长均果条形,长3-5.5cm,具细喙,长6-12mm;果梗长5-15mm。种子近球形,直径l-1.8mm,鲜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为暗红棕色,表面具网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2.油芥菜 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,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。

资源分布:1.原产中国,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。
2.原产美洲,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种子近球形,直径1-2mm。表面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暗红棕色,具细网纹,种脐点状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折叠,有油性。气微,研碎后加水湿润,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,味极辛辣。以子粒饱满、均匀、色鲜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;下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,大型,薄壁;栅状细胞1列,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,宽约20μm,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,外壁菲薄;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,内含糊扮粒,其下为颓废细胞层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。

性味:辛;热;小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散寒;豁痰利窍;通络消肿。主风寒呕吐;心腹冷痛;咳喘痰多;口噤;耳聋;喉痹;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,妇人经闭;痈肿;瘰疬

各家论述:1.《名医别录》: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,丸服之;或捣为末,醉和涂之。
2.陶弘景:归鼻。去一切邪恶疰气,喉痹。
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毒肿及麻痹,醋研敷之;扑损瘀血,腰痛肾冷,和生姜研微暖涂贴;心痛,酒醋服之。
4.《日用本草》:研末水调涂顶囟,止衄血。
5.《本草纲目》:温中散寒,豁痰利窍。治胃寒吐食,肺寒咳嗽,风冷气痛,日噤唇紧。消散痈肿、瘀血。
6.《分类草药性》:消肿毒,止血痢。
7.《本草纲目》:芥子,其味辛,其气散,故能利九窍,通经络,治口噤、耳聋

用药禁忌:1.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2.《本草纲目》:多食昏目动火,泄气伤精。
3.《得配本草》:阴虚火盛,气虚久嗽者忌用。

归经:肺;胃经

出处: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
附方:1.治关节炎方(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:芥子末,醋调成糊状,治风寒外侵所致关节疼痛及肿胀等症。2.治呕吐方(《千金方):芥子末,蜜丸,治胃寒呕吐及脐下绞痛等症。3.经验方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:半夏,芥子,为末,生姜自然汁调搽,治眉毛不生。4.治妇人中风方(《圣惠方》):芥子末,醋煎后涂颔颊下,治妇人中风,口噤,舌本缩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种子近球形,直径1-2mm。表面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暗红棕色,具细网纹,种脐点状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折叠,有油性。气微,研碎后加水湿润,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,味极辛辣。以子粒饱满、均匀、色鲜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炮制:炒芥子:原药簸净杂质,置锅内炒至深黄色,微有香味,取出,放凉。

注意:1.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芥菜子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,青菜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黄芥子(《中药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。夏末、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,将植株连根拔起,或将果实摘下,晒干后,打下种子,簸净果壳、枝、叶等杂质。

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皆产,以河南、安徽产量最大。

性状鉴别:种子类圆球形,直径1~1.6毫米,种皮深黄色至棕黄色,少数呈红棕色。用放大镜观察,种子表面现微细网状纹理,种脐明显,呈点状。浸水中膨胀,除去种皮,可见子叶两片,沿主脉处相重对折,胚根位于2对折子叶之间。干燥品无臭,味初似油样,后辛辣。粉碎湿润后,发生特殊辛烈臭气。以子粒饱满、大小均匀、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。

性味:辛,热。
①《千金・食治》:味辛,有毒。
②《纲目》:辛,热,无毒。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性温,味辛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温中散寒,利气豁痰,通经络,消肿毒。治胃寒吐食,心腹疼痛,肺寒咳嗽,痛痹,喉痹,阴疽,流痰,跌打损伤。
①《别录》: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,丸服之;或捣为末,酢和涂之。
②陶弘景:归鼻。去一切邪恶疰气,喉痹。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毒肿及麻痹,醋研敷之;扑损瘀血,腰痛肾冷,和生姜研微暖涂贴;心痛,酒醋服之。
④《日用本草》:研末水调涂顶囟,止衄血。
⑤《纲目》:温中散寒,豁痰利窍。治胃寒吐食,肺寒咳嗽,风冷气痛,口噤唇紧。消散痈肿、瘀血。
⑥《分类草药性》:消肿毒,止血痢。

用药禁忌: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。
①《纲目》:多食昏目动火,泄气伤精。
②《得配本草》:阴虚火盛,气虚久嗽者忌用。

归经:《得配本草》:入手太阴经。

出处:《别录》

附方:①治感寒无汗:水调芥子末填脐内,以热物隔衣熨之,取汗出妙。(《简便单方》)
②治上气呕吐:芥子二升,末之,蜜丸,寅时井花水服,如梧子七丸,日二服;亦可作散,空腹服之;及可酒浸服,并治脐下绞痛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妇人中风,口噤、舌本缩:芥子一升,细研,以醋三升,煎取一升,涂颔颊下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关节炎:芥末一两,醋适量。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,再加醋调成糊状,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,贴敷痛处。三小时后取下,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⑤治阴证伤寒,腹痛厥逆:芥菜子研末,水调贴脐上。(《生生编》)
⑥治大人小儿痈肿:芥子末,汤和敷纸上贴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⑦治肿及瘰疬:小芥子捣末,醋和作饼子,贴。数看,消即止,恐损肉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:芥子三两,捣,细罗为散,以水蜜调为膏,涂于外喉下恢,干即易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⑨治耳聋:芥子捣碎,以人乳和,绵裹内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⑩治眉毛不生:芥菜子、半夏等分。为末,生姜自然汁调搽。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白芥子、黄芥子、芥菜子、青菜子

英文名:SEMEN SINAPIS

药材基源: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. 或芥Brassica juncea(L.)Czern. et Coss.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前者习称白芥子,后者习称黄芥子。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

汉语拼音:Jiè Zǐ

性状鉴别:白芥子:呈球形,直径1.5~2.5mm。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。具细微的网纹,有明显的点状种脐。种皮薄而脆,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,有油性。无臭,味辛辣。
黄芥子:较小,直径1~2mm。表面黄色至棕黄色,少数呈暗红棕色。研碎后加水浸湿,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。

性味:辛,温。

用法用量:3~9g。外用适量。

功效与作用:温肺豁痰利气,散结通络止痛。用于寒痰喘咳,胸胁胀痛,痰滞经络,关节麻木、疼痛,痰湿流注,阴疽肿毒。

归经:归肺经。

性状:白芥子:呈球形,直径1.5~2.5mm。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。具细微的网纹,有明显的点状种脐。种皮薄而脆,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,有油性。无臭,味辛辣。

炮制:芥子:除去杂质。用时捣碎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芥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