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射干

汉语拼音:Shè Gān 别名:乌扇、乌蒲(《本经》),黄远(《吴普本草》),夜干(《本草经集注》),乌要、乌吹、草姜(《别录》),鬼扇(《补缺肘后方》),风翼(《本草拾遗》),仙人掌、紫金牛(《土宿本草》),野萱花、扁竹(《纲目》),地q竹(《镇江府志》),较剪草、黄花扁蓄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开喉箭、黄知母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较剪兰、剪刀梏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冷水丹、冷水花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扁竹兰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金蝴蝶、金绞剪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紫良姜、铁扁担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六甲花、扇把草、鱼翅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山蒲扇(《东北药植志》),剪刀草(《中药志》),老君扇、高搜山、凤凰草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 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①《本经》:味苦,平。
②《蜀本草》:微寒。
③《滇南本草》:性微寒,苦辛,有小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射干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射干的功效_射干的用量和禁忌_射干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乌扇、乌蒲(《本经》),黄远(《吴普本草》),夜干(《本草经集注》),乌要、乌吹、草姜(《别录》),鬼扇(《补缺肘后方》),风翼(《本草拾遗》),仙人掌、紫金牛(《土宿本草》),野萱花、扁竹(《纲目》),地q竹(《镇江府志》),较剪草、黄花扁蓄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开喉箭、黄知母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较剪兰、剪刀梏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冷水丹、冷水花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扁竹兰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金蝴蝶、金绞剪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紫良姜、铁扁担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六甲花、扇把草、鱼翅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山蒲扇(《东北药植志》),剪刀草(《中药志》),老君扇、高搜山、凤凰草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。春、秋采挖,除去泥土,剪去茎苗及细根,晒至半干,燎净毛须,再晒干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50~120厘米,根茎鲜黄色,须根多数。茎直立。叶2列,扁平,嵌叠状广剑形,长25~60厘米,宽2~4厘米,绿色,常带白粉,先端渐尖,基部抱茎,叶脉平行。总状花序顶生,二叉分歧;花梗基部具膜质苞片,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1厘米左右;花直径3~5厘米,花被6,2轮,内轮3片较小,花被片椭圆形,长2~2.5厘米,宽约1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狭,橘黄色而具有暗红色斑点;雄蕊3,短于花被,花药外向;子房下位,3室。花柱棒状,柱头浅3裂。蒴果椭圆形,长2.5~3.5厘米,具3棱,成熟时3瓣裂。种子黑色,近球形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山坡、草原、田野旷地,或为栽培。分布全国各省。主产湖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地亦产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,长约3~10厘米,直径1~1.5厘米。表面灰褐色或有黑褐色斑,有斜向或扭曲的环状皱纹,排列甚密,上面有圆盘状茎痕,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。质坚硬,断面黄色,颗粒状。气微,味苦。以肥壮、肉色黄、无毛须者为佳。
在广东、广西少数地区所用的射干系干燥的全草。
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①《本经》:味苦,平。
②《蜀本草》:微寒。
③《滇南本草》:性微寒,苦辛,有小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8~1.5钱;入散剂或鲜用捣汁。外用:研末吹喉或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降火,解毒,散血,消痰。治喉痹咽痛,咳逆上气,痰涎壅盛,瘰疬结核,疟母,妇女经闭,痈肿疮毒。
①《本经》:主咳逆上气,喉痹咽痛,不得消息,散结气,腹中邪逆,食饮大热。
②《别录》:疗老血在心脾间,咳唾,言语气臭,散胸中热气。
③陶弘景:疗毒肿。
④《药性论》:治喉痹水浆不入,通女人月闭,治疰气,消瘀血。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消痰,破Y结,胸膈满,腹胀,气喘,痃癖,开胃下食,消肿毒,镇肝明目。
⑥《珍珠囊》:去胃中痈疮。
⑦《滇南本草》:治咽喉肿痛,咽闭喉风,乳蛾,痄腮红肿,牙根肿烂,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。
⑧《纲目》:降实火,利大肠,治疟母。
⑨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敷疮洗肿,拔毒散血,跌打亦用。
⑩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妇人白带。
⑾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根茎、花和种子,泡酒服,治筋骨痛。

各家论述:①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射干,行太阴、厥阴之积痰,使结核自消甚捷。又治便毒,此足厥阴湿气,因疲劳而发,取射干三寸,与生姜同煎,食前服,利三、两行效。又治喉痛,切一片,噙之效。
②《纲目》:射干,能降火,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。孙真人《千金方》治喉痹有乌膏。张仲景《金匮玉函》方治咳而上气,喉中作水鸡声,有射干麻黄汤。又治疟母鳖甲煎丸,亦用乌扇烧过,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。火降则血散肿消,而痰结自解,Y瘕自除矣。
③《本草经疏》:射干,苦能下泄,故善降;兼辛,故善散。故主咳逆上气,喉痹咽痛,不得消息,散结气,胸中邪逆。既降且散,益以微寒,故主食饮大热。《别录》、甄权、《日华子》、寇宗]、洁古(诸家所)主,皆此意也。丹溪主行太阴、厥阴之积痰,使结核自消甚捷。又治足厥阴湿气下流,因疲劳而发为便毒,悉取其泄热散结之力耳。射干虽能降手少阳,厥阴相火,泄热散结消肿痛,然无益阴之性,故《别录》云久服令人虚。

用药禁忌: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。孕妇忌服。
①《别录》:久服令人虚。
②《纲目》:多服泻人。
③《本草经疏》:凡脾胃薄弱,脏寒,气血虚人,病无实热者禁用。

归经:入肺、肝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肝、脾三经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入手少阳、少阴,厥阴经。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喉痹:㈠射干,细锉。每服五饯匕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,入蜜少许,旋旋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射干汤)
㈡射干,旋取新者,不拘多少。擂烂取汁吞下,动大腑即解。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,引出涎更妙。(《医方大成论》)
②治伤寒热病,喉中闭塞不通:生乌扇一斤(切),猪脂一斤。上二味合煎,药成去滓。取如半鸡子,薄绵裹之,纳喉中,稍稍咽之取瘥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咽喉肿痛:射干花根、山豆根。阴干为末。吹喉。(《袖珍方》)
④治咳而上气,喉中水鸡声:射干十三枚(一法三两),麻黄四两,生姜四两,细辛、紫菀、款冬花各三两,五味子半升,大枣七枚,半夏(大者,洗)八枚(一法半升)。上九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麻黄两沸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。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射干麻黄汤)
⑤治腮腺炎:射干鲜根三至五钱。酌加水煎,饭后服,日服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⑥治瘰疬结核,因热气结聚者:射干、连翘、夏枯草各等分。为丸。每服二钱,饭后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⑦治乳痈初肿:扁竹根(如僵蚕者)同萱草根为末。蜜调服。极有效。(《永类钤方》)
⑧治水蛊腹大,动摇水声,皮肤黑,阴疝肿刺:鬼扇细捣绞汁,服如鸡子,即下水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⑨咽喉肿痛。用射干花根、山豆根,阴干为末,吹喉部,有特效。
⑩喉痹不通。用射干一片,口含咽汁。
⑾二便不通,诸药不效。用射干根(生于水边者为最好),研汁一碗,服下即通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乌扇、乌蒲(《本经》),黄远(《吴普本草》),夜干(《本草经集注》),乌要、乌吹、草姜(《别录》),鬼扇(《补缺肘后方》),风翼(《本草拾遗》),仙人掌、紫金牛(《土宿本草》),野萱花、扁竹(《纲目》),地萹竹(《镇江府志》),较剪草、黄花扁蓄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开喉箭、黄知母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较剪兰、剪刀梏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冷水丹、冷水花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扁竹兰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金蝴蝶、金绞剪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紫良姜、铁扁担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六甲花、扇把草、鱼翅草(《
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。春、秋采挖,除去泥土,剪去茎苗及细根,晒至半干,燎净毛须,再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根茎含射干定、鸢尾甙、鸢尾黄酮甙、鸢尾黄酮。花、叶含芒果甙。

汉语拼音:Shè Gān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50~120厘米,根茎鲜黄色,须根多数。茎直立。叶2列,扁平,嵌叠状广剑形,长25~60厘米,宽2~4厘米,绿色,常带白粉,先端渐尖,基部抱茎,叶脉平行。总状花序顶生,二叉分歧;花梗基部具膜质苞片,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1厘米左右;花直径3~5厘米,花被6,2轮,内轮3片较小,花被片椭圆形,长2~2.5厘米,宽约1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狭,橘黄色而具有暗红色斑点;雄蕊3,短于花被,花药外向;子房下位,3室。花柱棒状,柱头浅3裂。蒴果椭圆形,长2.5~3.5厘米,具3棱,成熟时3瓣裂。种子黑色,近球形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山坡、草原、田野旷地,或为栽培。分布全国各省。主产湖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地亦产。
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8~1.5钱;入散剂或鲜用捣汁。外用:研末吹喉或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治疗水田皮炎:取射干1.5斤,加水26斤,煎煮1小时后过滤,加食盐4两,用于涂洗患部。用前保持药液温度在30~40℃左右。观察253例,均有显着疗效,轻者涂洗一次,痒感即消失;重者翌日再洗1次,丘疹即逐渐缩小,潮红消退。

各家论述:①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"射干,行太阴、厥阴之积痰,使结核自消甚捷。又治便毒,此足厥阴湿气,因疲劳而发,取射干三寸,与生姜同煎,食前服,利三、两行效。又治喉痛,切一片,噙之效。"

归经:入肺、肝经。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喉痹:㈠射干,细锉。每服五饯匕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,入蜜少许,旋旋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射干汤)

性状: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,长约3~10厘米,直径1~1.5厘米。表面灰褐色或有黑褐色斑,有斜向或扭曲的环状皱纹,排列甚密,上面有圆盘状茎痕,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。质坚硬,断面黄色,颗粒状。气微,味苦。以肥壮、肉色黄、无毛须者为佳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水洗净,稍浸泡,捞出,润透,切片,晒干,筛去须、屑。

注意: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。孕妇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乌扇、扁竹、绞剪草、剪刀草、山蒲扇、野萱花、蝴蝶花

英文名:RHIZOMA BELAMCANDAE

药材基源: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(L.)DC.的干燥根茎。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干燥。

汉语拼音:Shè Gān

性状鉴别: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,长3~10cm,直径1~2cm。表面黄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有较密的环纹。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,偶有茎基残存;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。质硬,断面黄色,颗粒性。气微,味苦、微辛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3~9g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消痰,利咽。用于热毒痰火郁结,咽喉肿痛,痰涎壅盛,咳嗽气喘。

归经:归肺经。

性状: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,长3~10cm,直径1~2cm。表面黄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有较密的环纹。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,偶有茎基残存;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。质硬,断面黄色,颗粒性。气微,味苦、微辛。

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本品为不规则形或长条形,切面黄色。照上述[浸出物]项下的方法测定,不得少于18.0%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乌扇、乌蒲、黄远、乌萐、夜干、乌翣、乌吹、草姜、鬼扇、凤翼、扁竹根、仙人掌、紫金牛、野萱花、扁竹、地萹竹、较剪草、黄花扁蓄、开喉箭、黄知母、冷水丹、冷水花、扁竹兰、金蝴蝶、金绞剪、紫良姜、铁扁担、六甲花、扇把草、鱼翅草、山蒲扇、剪刀草、老君扇、高搜山、凤凰草

英文名:Blackberrylily Rhizome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。

化学成分:根及根茎含异黄酮类成分:鸢尾甙元(irigenin),鸢尾黄酮(tectorigenin),鸢尾黄酮甙(tectoridin),射干异黄酮(belamcanidin),甲基尼泊尔鸢尾黄酮(methylirisolidone),鸢尾黄酮新甙元(iristectoriginin)A,洋鸢尾素(irisflorentin),野鸢尾甙(iridin),5-去甲洋鸢尾素(noririsflorentin)等。还含射干酮(sheganone),茶叶花宁(apocynin)就是香草乙酮(acetovanilline),射干醛(belamcandal),28-去乙酰基射干醛(28-deacetylbelamcandal),异德国鸢尾醛(isoridogermanal),16-O-乙酰基异德国鸢尾醛(16-O-acetylisoiridogermanal),右旋的(6R,10S,11S,14S,26R)-26-羟基-15-亚甲基鸢尾-16-烯醛[(6R,10S,11S,14S,26R)-26hydroxy-15-methylidene spiroirid-16-enal]以及异德国鸢尾醛的,28-去乙醛基射干醛的和(6R,10S,11S,14S,26R)-26-羟基-15-亚甲基螺鸢尾-16-烯醛的肉豆蔻酸甲酯,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等。 种子含射干醇(belamcandol)A、B,射干醌(belamcandaquinone)A、B,1-(2-羟基-3,5-二甲氧基)苯基-10-十五烯[1-(2-hydroxy-3,5-dimethoxy)phenyl-10-pentadecene],1-(3-羟基-5-甲氧基)苯基-10-十五烯[(3-hydroxy-5-methoxy)phenyl-10-pentadecene]。 花、叶均含杧果甙(mangiferin)。

汉语拼音:Shè Gān

原形态:射干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,横生,鲜黄色,呈不规则的结节状,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。茎直立,高50-150cm,实心,下部生叶。叶互生,扁平,宽剑形,对折,互相嵌叠,排成2列,长20-60cm,宽 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抱茎,全线,绿色带白粉;叶脉数条,平行。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,2叉状分枝,技端着生数花,花梗及分枝基部均有膜质苞片;苞片披针形至狭卵形;花被片6,2轮,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约2.Scm,宽1cm,内轮3片略小,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2.5cm,宽1cm,橘黄色,有暗红色斑点;雄蕊3,贴生于外花被片基部,花药外向;雌蕊1,子房下位,3室,中轮胎座,柱头3浅裂。葫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4cm,具3纵棱,成熟时室背开裂,果瓣向外弯曲。种子多数,近圆形,黑紫色,有光泽,直径约5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原、田野旷地、杂木林缘,常见栽培。

性味:苦;寒;苦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0g;入丸、散;或鲜品捣汁。外用:适量,或研末吹喉;或捣烂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祛痰利咽;消瘀散结。主咽喉肿痛;咳壅咳喘;瘰疬结核;疟母癓瘕;痈肿疮毒

各家论述:1.《本经》:主咳逆上气,喉痹咽痛,不得消息,散结气,腹中邪逆,食饮大热。

归经:肺;肝经

出处:出自 《神农本草经》。《纲目》:射干,即今扁竹也。今人所种,多是紫花者,呼为紫蝴蝶。其花三、四月开,六出,大如萱花。结房大如拇指,颇似泡桐子,一房四隔,一隔十余子,子大如胡椒而色紫,极硬,咬之不破,七月始枯。陶弘景谓射干、鸢尾是一种;苏恭、陈藏器谓紫碧花者是鸢尾,红花者是射干;韩保升谓黄花者是射干;苏颂谓花红黄者是射干,白花者亦其类;朱震亨谓紫花者是射干,红花者非,各执一说,何以凭依?谨按张揖《广

附方:①治喉痹:一、射干,细锉。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,入蜜少许,旋旋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射干汤) 二、射干,旋取新者,不拘多少。擂烂取汁吞下,动大腑即解。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,引出涎更妙。(《医方大成论》)②治伤寒热病,喉中闭塞不通:生乌扇一斤(切),猪脂一斤。上二味合煎,药成去滓。取如半鸡子,薄绵裹之,纳喉中,稍稍咽之取瘥。(《千金方》)③治咽喉肿痛:射干花根、山豆根。阴干为末。吹喉、(《袖珍方》)④治咳而上气,喉中水鸡声:射干十三枚(一法三两),麻黄四两,生姜四两,细辛、紫菀、款冬花各三两,五味子半升,大枣七枚,半夏(大者,洗)八枚(一法半升)。上九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麻黄两沸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。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射干麻黄汤)⑤治腮腺炎:射干鲜根三至五钱。酌加水煎,饭后服,日服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⑥治瘰疬结核,因热气结聚者:射干、连翘、夏枯草各等分。为丸。每服二钱,饭后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⑦治乳痈初肿:扁竹根(如僵蚕者)同萱草根为末。蜜调服。(《永类钤方》)⑧治水蛊腹大,动摇水声,皮肤黑:鬼扇细捣绞汁,服如鸡子,即下水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,有分枝,长3-10cm,直径1-2cm。表面黄棕色、暗棕色或黑棕色,皱缩不平,有明显的环节及纵纹。上面有圆盘状凹陷的茎痕,有时残存有茎基;下面及两侧有残存的细根及根痕。质硬,折断面黄色,颗粒性。气微,味苦、微辛。以粗壮、质硬、断面色黄者为佳。

炮制:拣去杂质,水洗净,稍浸泡,捞出,润透,切片,晒干;筛去须、屑。

注意:病无实热,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射干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