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杉材

汉语拼音:Shān Cái 别名:杉材木 性味:辛;性微温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杉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杉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杉材木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nninghamia lanceolata(Lamb.)Hook.[Pinus lanceolata Lamb.]

药材基源: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树枝。
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木材含挥发油。主要成分为柏木醇(cedrol)等。

汉语拼音:Shān Cái

原形态:常绿乔木,高达30m,胸围达2.5-3m。幼树树冠尖塔形,大树树冠圆锥形。树皮灰褐色,裂成长条片脱落。大枝平展,小枝近对生或轮生。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,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,条状披针形,革质,微弯,坚硬,长2-6cm,边缘有细齿,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、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圆锥状,簇生枝顶;雌球花单生或2-4个集生枝顶,卵圆形,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,珠鳞先端3裂,腹面具3胚珠。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,长2.5-5m,径3-4cm,苞鳞三角状宽卵形,宿存。种子长卵形,扁平,长6-8mm,宽约5mm,暗褐色,两侧有窄翅。花期4月,球果10月下旬成熟。

资源分布: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。

性味:辛;性微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辟恶除秽;除湿散毒;降逆气;活血止痛。主脚气肿满;奔豚;霍乱;心腹胀痛;风湿毒疮;跌打肿痛;创伤出血;烧烫伤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图经》:《尔雅》云:‘(音彼),(与杉同)。’郭璞注云:似松,生江南。可以为船及棺材,作柱埋之不腐也。又人家常作桶板,甚耐水。2.《日华子》:须是油杉及臭者良。3.《纲目》:出倭国者谓之倭木,并不及蜀、黔诸峒所产者尤良。其木有赤、白二种:赤杉实而多油,白杉虚而干燥。有斑纹如雉者,谓之野鸡斑,作棺尤贵。其木不生白蚁,烧灰最发火药。4.《三农纪》:杉,《图经》云:叶萃干直,青耸轩昂,叶扁排,生有刺状若凤尾,四时不凋,临冬更茂。夏月结实,果如小桃。开花白者材虚,赤者材实。质轻膏润,理起罗纹,人土

用药禁忌:不可久服和过量。虚人禁服。
1.《本草从新》:稍挟虚者忌用。2.《本草汇纂》:久服及过服令人泄泻。

归经:肺;脾;胃经

出处:杉材始载于《别录》。
1.《本草图经》云: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,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,木类松而劲直,叶附枝生,若刺针。2.《本草衍义》曰:杉,其干端直,大抵如松,冬不凋,但叶阔成枝也,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……今处处有之。3.《纲目》曰:杉木叶硬,微扁如刺,结实如枫实,江南人以惊蛰前后,取枝插种。以上所述特征与杉科植物杉木相同。

附方:杉从彡(shan)声。《说文》云:彡, 毛饰画文也。杉叶纤细而平行,若羽状,以彡名之,取义于象形。c,徐锴系传:即今杉字。省作。陆德明《尔雅音义》云:字或作杉,所咸反,郭音芟,又音纤。沙为杉之音转。檠者擎也,因其树冠高而得名。

注意:不可久服和过量。虚人禁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杉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