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蛇莓

汉语拼音:Shé Méi 别名:鸡冠果、野杨梅(《救荒本草》),蛇藨、地莓(《本草会编》),蚕莓(《纲目》),三点红、龙吐珠、狮子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疔疮药、蛇蛋果、地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三匹风(《草木便方》),蛇泡草、三皮风、三爪龙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一点红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老蛇泡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蛇蓉草、三脚虎、蛇波藤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蛇八瓣(《安徽药材》),龙衔珠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小草莓、地杨梅(《陆川本草》),蛇不见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金蝉草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三叶藨(《四川中药志》), 性味:甘苦,寒,有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蛇莓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蛇莓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蛇莓的功效_蛇莓的用量和禁忌_蛇莓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鸡冠果、野杨梅(《救荒本草》),蛇藨、地莓(《本草会编》),蚕莓(《纲目》),三点红、龙吐珠、狮子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疔疮药、蛇蛋果、地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三匹风(《草木便方》),蛇泡草、三皮风、三爪龙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一点红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老蛇泡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蛇蓉草、三脚虎、蛇波藤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蛇八瓣(《安徽药材》),龙衔珠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小草莓、地杨梅(《陆川本草》),蛇不见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金蝉草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三叶藨(《四川中药志》),
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。

化学成分:种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(53.1%),非皂化物质有烃、醇和甾醇,甾醇中的主要成分是β-谷甾醇(占总甾醇量的89.5%)。

汉语拼音:Shé Méi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多少被毛。根茎粗壮。有多数长而纤细的匍匐枝。掌状复叶具长柄,疏离;托叶叶状,与叶柄分离;小叶通常3枚,罕有5枚,膜质,无柄或具短柄,倒卵形,长1.5~4厘米,宽1~3厘米,两侧小叶较小而基部偏斜,边缘有钝齿或锯齿,基部楔尖而全缘,上面近秃净,下面被疏长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直径12~15毫米;花柄通常长于叶柄,柔弱,被疏长毛;萼片卵形或披针形,与小苞片同被疏长毛;小苞片阔,通常长于萼片,三角状倒卵圆形,3~5裂,很少全缘;花瓣黄色,倒卵形。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,鲜红色,覆以无数红色的小瘦果,并为宿萼所围绕。花期4月。果熟期5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道旁及杂草间。分布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:甘苦,寒,有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白喉

出处:《别录》

附方:①治天行热盛,口中生疮:蛇莓自然汁,捣绞一斗,煎取五升,稍稍饮之。(《伤寒类要》)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鸡冠果、野杨梅、蛇藨、地莓、蚕莓、三点红、龙吐珠、狮子尾、疗疮药、蛇蛋果、地锦、三匹风、蛇泡草、三皮风、三爪龙、一点红、老蛇泡、蛇蓉草、三脚虎、蛇皮藤、 蛇八瓣、龙衔珠、小草莓、地杨梅、蛇不见、金蝉草、三叶藨、老蛇刺占、老蛇蔂、龙球草、蛇葡萄、蛇果藤、蛇枕头、蛇含草、蛇盘草、哈哈果、麻蛇果、九龙草、三匹草、蛇婆、蛇龟草、落地杨梅、红顶果、血疔草

英文名:Indian Mockstrawberrg Herb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。

化学成分:全草含甲氧基去氢胆甾醇(methoxydehydrochlesterol),低聚缩合鞣质(lower condensedtannin),并没食子鞣质(ellagitannin),总蛋白,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(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nhydrate),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,已糖(hexose),戊糖(pentose),糖醛酸(uronic acid),蛋白质(protein),蛋白质鞣质多糖(protein tannic polysaccharide),酚性物质(phenolic substance),又含熊果酸(ursolic acid),委陵菜酸(tormentic acid),野蔷薇葡萄糖酯(rosamultin),刺梨甙(kajiichigoside)F,6-甲氧基柚皮素(6-methoxy naringenin),杜鹃素(farr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白桦甙(betuloside),蛇莓并没食子甙(duchesellagiside)A、B,山柰酚-3-O-芸香糖甙(kaempferol-3-O-rutinoside)及山柰酚-3-O-刺槐二糖甙(kaempferol-3-O-robinobioside)。

汉语拼音:Shé Méi

原形态:蛇莓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,粗壮。匍匐茎多数,长30-100cm,有柔毛,在节处生不定根。基生叶数个,茎生叶互生,均为三出复叶;叶柄长1-5cm,有柔毛;托叶窄卵形到宽披针形,长5-8mm;小叶片具小叶柄,倒卵形至棱状长圆形,长2-3cm,宽1-3cm,先端钝,边缘有钝锯齿,两面均有柔毛或上面无毛。花单生于叶腋;直径1.5-2.5cm;花梗长3-6cm,有柔毛;萼片5,卵形,长4-6mm,先端锐尖,外面有散生柔毛;副萼片5,倒卵形,长5-8mm,比萼片长,先端常具3-5锯齿;花瓣5,倒卵形,长为5-10mm,黄色,先端圆钝;雄蕊20-30;心皮多数,离生;花托在果期膨大,海绵质,鲜红色,有光泽,直径10-20mm,外面有长柔毛。瘦果卵形,长约1.5mm,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,鲜时有光泽。花期6-8月。果期8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河岸、草地、潮湿的地方。

性味:甘、苦;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(鲜者 30-60g)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捣敷或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1.治疗白喉: 取三皮风鲜草,捣成泥状,加2倍量的冷开水浸泡4-6小时,过滤即成50%浸剂。服时加糖调味,日服4次。3岁以下首次量50ml,以后每次20-30ml; 3-5岁首次80ml,以后每次40-50ml;6-10岁首次100ml,以后每次60ml;10岁以 上首次150ml,以后每次100ml。经治471例;治愈率85%。

归经:肺;肝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
附方:①治天行热盛,口中生疮: 蛇莓自然汁,捣绞一斗,煎取五升,稍稍饮之。(《 伤寒类要》)②治伤暑,感胃: 干蛇莓五至八钱,酌加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③治吐血咯血; 鲜蛇莓草二、三两,捣烂绞汁一杯,冰糖少许炖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④治咽喉肿痛: 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。(《闽东本草》)⑤治小儿口疮: 蛇泡草(研末)、枯矾末,混合,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,再撒上药粉。( 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⑥治疟疾,黄疸, 鲜蛇莓叶捣烂,用蚕豆大一团敷桡骨动脉处,布条包扎。(《江西民间 草药》)⑦治痢疾: 鲜蛇莓全草一两,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肠》)⑧治蛇头疔,乳痈,背疮,疔疮: 鲜蛇莓草,捣烂,加蜜敷患处。初起未化脓者,加蒲公 英一两,共杵烂,绞汁一杯,调黄酒二两炖服,渣敷患处。(《闽东本草》)⑨治蛇窜丹: 蛇泡草适量,雄黄五分,大蒜一个。共捣烂,布包,外搽。(《贵阳民间药 草》)⑩治脓疱疮: 蛇泡草炖肉吃, 并捣烂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11.治跌打损伤: 鲜蛇莓捣烂,甜酒少许,共炒热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12.治蛇咬伤,毒虫咬伤: 鲜蛇莓草,捣烂敷患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13.治小面积烧伤: 鲜蛇莓捣烂外敷。如创面有脓,加鲜犁头草;无脓,加冰片少许。( 《江西草药》)14.治癌肿、疔疮: 蛇莓三钱至一两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15.治瘰疬: 鲜蛇莓草一至二两,洗净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 全草多缠绕成团,被白色毛茸,具匍匐茎,叶互生。三出复叶,基生叶的叶柄长6-10cm,小叶多皱缩,完整者倒卵形,长1.5-4cm,宽1-3cm,基部偏斜,边缘有钝齿,表面黄绿色,上面近无毛,下面被疏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具长柄。聚合果棕红色,瘦果小,花萼宿存。气微,味微涩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鸡冠果、野杨梅(《救荒本草》),蛇、地莓(《本草会编》),蚕莓(《纲目》),三点红、龙吐珠、狮子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疔疮药、蛇蛋果、地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三匹风(《草木便方》),蛇泡草、三皮风、三爪龙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一点红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老蛇泡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蛇蓉草、三脚虎、蛇波藤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蛇八瓣(《安徽药材》),龙衔珠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小草莓、地杨梅(《陆川本草》),蛇不见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金蝉草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三叶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老蛇刺占、老蛇(《闽东本草》),龙球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),蛇葡萄、蛇果藤、蛇枕头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多少被毛。根茎粗壮。有多数长而纤细的匍匐枝。掌状复叶具长柄,疏离;托叶叶状,与叶柄分离;小叶通常3枚,罕有5枚,膜质,无柄或具短柄,倒卵形,长1.5~4厘米,宽1~3厘米,两侧小叶较小而基部偏斜,边缘有钝齿或锯齿,基部楔尖而全缘,上面近秃净,下面被疏长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直径12~15毫米;花柄通常长于叶柄,柔弱,被疏长毛;萼片卵形或披针形,与小苞片同被疏长毛;小苞片阔,通常长于萼片,三角状倒卵圆形,3~5裂,很少全缘;花瓣黄色,倒卵形。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,鲜红色,覆以无数红色的小瘦果,并为宿萼所围绕。花期4月。果熟期5月。
本植物的根(蛇莓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道旁及杂草间。分布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:甘苦,寒,有毒。
①《别录》:大寒。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味甘酸,冷,有毒。
③《分类草药性》:味苦,性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凉血,消肿,解毒。治热病,惊痫,咳嗽,吐血,咽喉肿痛,痢疾,痈肿,疔疮,蛇虫咬伤,汤火伤。
①《别录》:主胸腹大热不止。
②陶弘景:疗伤寒太热。
③《食疗本草》:主胸胃热气;主孩子口噤,以汁灌口中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通月经,淮肿,敷蛇虫咬。
⑤《纲目》:敷汤火伤。
⑥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跌打,消肿止痛,去瘀生新,浸酒壮筋骨。
⑦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:捣敷红线疔。
⑧《四川中药志》:凉血,通经。治惊痫寒热,疗咽喉肿痛。
⑨《闽东本草》:化痰止咳,祛风,活血。治伤风感冒,咳嗽,哮喘,风火牙痛,口舌生疮。

出处:《别录》

附方:①治天行热盛,口中生疮:蛇莓自然汁,捣绞一斗,煎取五升,稍稍饮之。(《伤寒类要》)
②治伤暑,感冒:干蛇莓五至八钱,酌加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③治吐血咯血:鲜蛇莓草二、三两,捣烂绞汁一杯,冰糖少许炖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④治咽喉肿痛: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⑤治小儿口疮:蛇泡草(研末)、枯矾末,混合,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,再撒上药粉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⑥治疟疾,黄疸:鲜蛇莓叶捣烂,用蚕豆大一团敷桡骨动脉处,布条包扎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⑦治痢疾:鲜蛇莓全草一两,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⑧治蛇头疔,乳痈,背疮,疔疮:鲜蛇莓草,捣烂,加蜜敷患处。初起未化脓者,加蒲公英一两,共杵烂,绞汁一杯,调黄酒二两炖撮,渣敷患处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⑨治蛇窜丹:蛇泡草适量,雄黄五分,大蒜一个。共捣烂,布包,外搽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⑩治脓疱疮:蛇泡草炖肉吃,并捣烂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⑾治跌打损伤:鲜蛇莓捣烂,甜酒少许,共炒热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⑿治蛇咬伤,毒虫咬伤:鲜蛇莓草,捣烂敷患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⒀治小面积烧伤:鲜蛇莓捣烂外敷。如创面有脓,加鲜犁头草;无脓,加冰片少许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⒁治癌肿、疔疮:蛇莓三钱至一两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⒂治瘰疬:鲜蛇莓草一至二两,洗净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蛇泡草、蛇盘草、蛇果草、龙吐珠、宝珠草、三匹风、三叶莓、地杨梅、三爪风、三爪龙、三脚虎、红顶果

药材基源: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(Andr.)Focke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洗净晒干。

汉语拼音:Shé Méi

性味:甘、酸,寒。有小毒。

用法用量:0.3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外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热,咳嗽,小儿高热惊风,咽喉肿痛,白喉,黄疸型肝炎,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,月经过多;外用治腮腺炎,毒蛇咬伤,眼结膜炎,疔疮肿毒,带状疱疹,湿疹。亦可试治癌症。并可用于杀灭孑孓、蝇蛆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蛇莓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