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凤眼果壳

汉语拼音:Fènɡ Yǎn Guǒ Ké 别名:凤眼果荚、苹婆壳。 性味:甘;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凤眼果壳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凤眼果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凤眼果壳的功效_凤眼果壳的用量和禁忌_凤眼果壳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英文名:风眼果荚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苹婆壳(《广东中药》Ⅱ)。

药材基源: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果壳。秋季采集成熟果实,剥取外壳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Fènɡ Yǎn Guǒ Ké

原形态:形态详"凤眼果"条。

资源分布:产于广东等地。

性味:《广东中药》Ⅱ:"平,淡。"

功效与作用:《广东中药》Ⅱ:"研末外敷治烂耳,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,煎水洗痔疮。"

出处:《广东中药》Ⅱ

附方:治血痢:凤眼果壳,和蜜枣、陈皮煎汤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性状: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,干时为棕褐色,长4~6厘米,宽3~5厘米,厚约2毫米。表面皱缩不平,有纵沟,内部为赤褐色。质坚韧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英文名:风眼果荚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苹婆壳(《广东中药》Ⅱ)。

药材基源: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果壳。秋季采集成熟果实,剥取外壳,晒干。

原形态:形态详凤眼果条。

资源分布:产于广东等地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,干时为棕褐色,长4~6厘米,宽3~5厘米,厚约2毫米。表面皱缩不平,有纵沟,内部为赤褐色。质坚韧。

性味:《广东中药》Ⅱ:平,淡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广东中药》Ⅱ:研末外敷治烂耳,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,煎水洗痔疮。

出处:《广东中药》Ⅱ

附方:治血痢:凤眼果壳,和蜜枣、陈皮煎汤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凤眼果荚、苹婆壳。

英文名:Pericarp of Common sterculia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果壳。

汉语拼音:Fènɡ Yǎn Guǒ Ké

原形态:苹婆 乔木,高达10m。树皮黑褐色,小枝幼时略被星状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3.5cm;叶片薄革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8-25cm,宽5-15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或钝,两面均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披散,长达20cm,有短柔毛;花单性,无花冠;花萼淡红色,钟状,外面被短柔毛,5裂,裂片条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且向内曲,在先端互相粘合,与钟状萼筒等长;雄花较多,雌雄蕊柄弯曲,无毛,花药黄色;雌花较少,略大,子房圆球形,有5条沟纹,密被毛,花柱弯曲,柱头5浅裂。蓇葖鲜红色,厚革质,长圆状卵形,长约5cm,宽约2-3cm,先端有喙,每果内有种子1-4颗。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,黑褐色,直径约1.5cm。花期4-5月,但少数植株在10-11月常可第2次开花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,亦有栽培。

性味:甘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30g;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活血行气。主血痢;小肠疝气;痔疮;中耳炎

各家论述:《广东中药》Ⅱ:研末外敷治烂耳,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,煎水洗痔疮。

归经:小肠经

出处:出自《广东中药》Ⅱ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果壳呈长圆状卵形,或瓢状,顶端有喙。长约5cm,宽2-3cm,外表暗红棕色。厚革质,气微,味淡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凤眼果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