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茶油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茶油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茶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楂油(《农政全书》),拌树子油(《纲目拾遗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种子的脂肪油。
化学成分:含脂肪油(为油酸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)。
汉语拼音:Chá Yóu
性味:甘,凉。
用法用量:内服:冷开水送服1~2两。外用:涂敷。
功效与作用:治疗急性肠梗阻 用生茶油150~200毫升,1次口服。肠梗阻患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症状,如茶油服后立即吐出者,必须坚持再服,或服后立即给予盐姜两片咀嚼,有一定止呕作用;对于不能坚持口服及年龄较小的儿童,可采用胃管缓缓注入法。治疗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102例,有一定疗效。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附方:①治绞肠痧:油茶种子油二两。冷开水送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药材基源:本品为山茶科植物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或小叶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.ms.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。
汉语拼音:Chá Yóu
性状鉴别: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。本品在氯仿、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,在乙醇中微溶。相对密度在25℃时应为0.909~0.915(附录ⅦA)。折光率在25℃时应为1.466~1.470(附录ⅦF)。
功效与作用:用作注射用茶油的原料及软膏基质。
性状: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。本品在氯仿、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,在乙醇中微溶。相对密度在25℃时应为0.909~0.915(附录ⅦA)。折光率在25℃时应为1.466~1.470(附录ⅦF)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楂油、茶子油。
英文名:Tea-seed Oil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种子的脂肪油。
化学成分:含脂肪油(为油酸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)。
汉语拼音:Chá Yóu
原形态:油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-4m,稀达8m。树皮淡黄褐色,平滑不裂;小枝微被短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4-7mm,有毛;叶片厚革质,卵状椭圆形或卵形,长3.5-9cm,宽1.8-4.2cm,先端钝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亮绿色,无毛或中脉有硬毛,下面中脉基部有毛或无毛,侧脉不明显。花两性,1-3朵生于枝顶或叶腋,直径3-5cm,无梗;萼片通常5,近圆形,外被绢毛;花瓣5-7,白色,分离,倒卵形至披针形,长2.5-4.5cm,先端常有凹缺,外面有毛;雄蕊多数,无毛,外轮花丝仅基部连合;子房上位,密被白色丝状绒毛,花柱先端三浅裂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3-5cm,果皮厚,木质,室背2-3裂。种子背圆腹扁,长至2.5c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次年10月。
资源分布: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,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。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2ml,小心加入新制冷的发烟硝酸-硫酸-水(1:1:1)10ml中,放置片刻,两液接界处显蓝绿色。
性味:甘;凉;苦
用法用量:内服:冷开水送服30-60g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功效与作用:治疗急性肠梗阻。用生茶油150-200ml,1次口服,肠梗阻患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症状,如茶油服后立即吐出者,必须坚持再服,或服后立即给予盐姜两片咀嚼,有一定止呕作用;对于不能坚持口服及年龄较小的儿童,可采用胃管缓缓注入法,治疗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102例,有一定疗效。
各家论述:1.《农政全书》:疗疮疥,退湿热。
归经:大肠经
出处:1.《农政全书》:作(楂)油法:每岁于寒露前三日收取楂子则多油,迟则油干。收子宜晾之高处,令透风,过半月则罅发,取去斗,欲急开则摊晒一两日尽开矣。
附方:①治绞肠痧:油茶种子油二两。冷开水送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②治小儿脸部生癣:茶油涂患部,日涂数次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③治汤火伤:茶油、鸡蛋清、百草霜。共擂细,搽伤处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性状:性状鉴别 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。在氯仿、乙醚、二硫化碳中易溶,在乙醇中微溶。相对密度在25℃时为0.9.9-0.915。折光率在25℃时为1.466-1.470。碘值为80-88。皂化值为185-196。酸值不大于3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茶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