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鸦胆子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鸦胆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老鸦胆、鸦胆、苦榛子、苦参子、鸦蛋子、鸭蛋子、鸭胆子、解苦楝、小苦楝。
英文名:Java Brucea Fruit, Fruit of Java Brucea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ucea javanica (L.)Merr.[Rhus javanica L.]
药材基源: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。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果实成熟,待果皮变黑色时,分批采收,扬净,晒干。
化学成分:鸦胆子含30余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(quassin)的具抗癌活性的苦味成分:鸦胆子苦素(bruceine)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、H、I,鸦胆子苦醇(brusatol),去氢鸦胆子苦醇(dehydrobrusatol),去氢鸦胆亭醇(dehydrobruceantinol),去氢鸦胆子苦素(dehydrobruceine)A、B,二氢鸦胆子苦素(dihydrobruceine),鸦胆亭(bruceantin),鸦胆亭醇(bruceantinol),鸦胆子酮酸(bruceaketolic acid),鸦胆子苦素E-2-葡萄糖甙(bru-ceine E-2-β-D-glucopyranoside,yadanzigan),鸦胆子苦烯(bruceene),鸦胆子苦内酯(yadanziolide)A、B、C、D,鸦胆子甙(yadanzioside)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、H、I、J、K、L、M、N、O、p,鸦胆子苦甙(bruceoside)A、B,鸦胆子双内酯(javanicin)等。还含黄花菜木脂素A(cleomiseosin A),4-乙氧甲酸基喹诺-2-酮(4-ethoxycarbonyl-2-quinolone),香草酸(vanillic acid),金丝桃成(hyperin),木犀草素-7-O-β-D-葡萄糖甙(luteolin 7-O-β-D-glu-coside),胡萝卜甙(daucosterol)。又含油(鸦胆子油),内有具抑癌活性的油酸(oleic acid)和非活性成分:三油酸甘油酯(TCMLIBiolein)等。
汉语拼音:Yā Dǎn Zi
原形态:鸦胆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.5-3(-8)m,金株均被黄黄色柔毛。小枝具有黄白色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20-40cm;小叶5-11,通常7,对生,卵状披针形,长4-11cm,宽2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偏斜,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,上面疏被、下面密彼伏柔毛,脉上尤密。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,狭长,可达50cm;雄花序长过于叶,萼片4,卵形,长不及1mm,外面流被淡黄色硬伏毛,边缘疏生腺体,花瓣4,长圆状披针形,外面有硬毛,边缘有腺体,雄蕊4,花盘发达,半球形;雌花序短于叶,萼片、花瓣同雄花,但稍大,雄蕊具不发育的花药,花盘杯状,4浅裂,心皮通常4,卵圆形,无毛,花柱反折,紧贴子房。核果椭圆形,紫红色转黑色,长约8mm,宽5-6mm,干时具凸起的网状皱纹,略偏斜。花期4-6月,果期8-10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50-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略扁,长0.6-1cm,直径4-7mm,表面黑色,有隆起网状皱纹,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,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,基部钝圆,有凹点状果柄痕,果肉易剥落;果核坚硬,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,内含种子1颗。种子卵形,长4-7mm,直径3-5mm,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,有稍隆起的网纹,顶端短尖呈鸟嘴状,其下有长圆形种脐,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,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;种皮薄,胚乳和胚富油性。气微特异,味极苦。以粒大、饱满、种仁白色、油性足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:
性味:味苦;性寒;小毒
用法用量:内服:多去壳取仁,用胶囊或龙眼肉包裹吞服,治疟疾第次10-15粒,治痢疾第次10-30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;或煎水洗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;解毒;杀虫;截疟;。主热毒血痢;冷痢;休息痢;疟疾;痔疮;痈肿;阴痒;白带;瘊疣;鸡眼
各家论述:1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鸦胆子,性善凉血止血,兼能化瘀生新。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,而以治下鲜血之痢,泻血水之痢,则尤效。又善清胃腑之热,胃脘有实热充塞,噤口不食者,服之即可进食。审斯,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,即上焦有虚热者,用之亦妙,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。
2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凉血,去脾家疮,理跌打。
3.《纲目拾遣》:治痢,痔。
4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冷痢,久泻。又能杀虫。
5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凉血解毒,善治热性赤痢,二便因热下血。治梅毒及花柳毒淋。捣烂醋调
用药禁忌:脾胃虚弱,呕吐者忌服。《广西中草药》:孕妇和小儿慎用。
归经:大肠;肝经
出处:1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鸦胆子,出闽、广,药肆中皆有之。形如梧子,其仁多油,生食令人吐,作霜,捶去油,入药佳。
2.《岭南采药录》:鸦胆子,治牛患疔毒,捣汁饲之。
3.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鸦胆子,有毒部位:果壳和种子。中毒症状: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。症状是恶心,呕吐,腹痛,腹泻,头昏,全身无力,呼吸慢或困难,昏睡,最后四肢麻痹。解救方法:洗胃;内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;内服或注射维生
附方:①治里急后重:鸦胆去壳留肉,包龙眼肉,每岁一粒,白滚水下。(《吉云旅钞》)②治热性赤痢,及二便因热下血:鸦胆子去皮,每服二十五粒,极多至五十粒,白糖水送下。此物囫囵吞服,去皮时仁有破者,去之勿服,服之恐作呕吐。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③治疟疾:鸦胆子果仁十粒,入桂圆肉内吞服,日三次,第三日后减半量,连服五日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④治早期血吸虫病:鸦胆子果仁十粒,日二次,连服四、五天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⑤治痔:鸦胆子七粒,包圆眼肉,吞下。(《纲目拾遗》)⑥治疣:鸦胆子去皮,取白仁之成实者,杵为末,以烧酒和涂少许
性状:性状鉴别 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略扁,长0.6-1cm,直径4-7mm,表面黑色,有隆起网状皱纹,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,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,基部钝圆,有凹点状果柄痕,果肉易剥落;果核坚硬,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,内含种子1颗。种子卵形,长4-7mm,直径3-5mm,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,有稍隆起的网纹,顶端短尖呈鸟嘴状,其下有长圆形种脐,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,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;种皮薄,胚乳和胚富油性。气微特异,味极苦。以粒大、饱满、种仁白色、油性足者为佳。
炮制:簸净杂质,洗净,晒干,剥去外壳,取整仁。
注意:脾胃虚弱,呕吐者忌服。《广西中草药》:孕妇和小儿慎用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别名:苦参子、老鸦胆
英文名:FRUCTUS BRUCEAE
药材基源: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(L.)Merr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汉语拼音:Yā Dǎn Zi
性状鉴别:本品呈卵形,长6~10mm,直径4~7mm。表面黑色或棕色,有隆起的网状皱纹,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,两侧有明显的棱线,顶端渐尖,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。果壳质硬而脆,种子卵形,长5~6mm,直径3~5mm,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,具网纹;种皮薄,子叶乳白色,富油性。无臭,味极苦。
性味:苦,寒;有小毒。
用法用量:0.5~2g,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;外用适量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截疟,止痢,腐蚀赘疣。用于痢疾,疟疾;外治赘疣,鸡眼。
归经:归大肠、肝经。
性状:本品呈卵形,长6~10mm,直径4~7mm。表面黑色或棕色,有隆起的网状皱纹,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,两侧有明显的棱线,顶端渐尖,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。果壳质硬而脆,种子卵形,长5~6mm,直径3~5mm,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,具网纹;种皮薄,子叶乳白色,富油性。无臭,味极苦。
炮制:除去果壳及杂质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老鸦胆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鸦胆、苦棒子(《吉云旅钞》),苦参子(《纲目拾遗》),鸦蛋子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鸭蛋子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,鸭胆子(《中药志》),解苦楝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小苦楝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。除净枝叶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: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3米,全株均被黄色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10~30厘米,有长柄;小叶5~11枚,对生,长卵状披针形,长5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的斜圆形,边缘有三角形粗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圆锥聚伞花序腋生,雌雄异株,雄花序长10~30厘米,雌花序长4~18厘米;花极小,红黄色;雄花萼片4,披针形,花瓣4,线状披针形,雄蕊4,着生在花盘下方,花盘4裂;雌花萼片4,三角形,花瓣4,长圆状披针形,子房由4心皮组成,大部离生,下部被花盘包围,花柱下弯,柱头长尖形。核果长卵形,先端略向外弯,成熟时黑色,具突起的网纹。花期3~8月。果期4~9月(海南岛、广西)。
本植物的根(老鸦胆根)、叶(老鸦胆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资源分布:生长在草地、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。分布福建、广西、云南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主产广东、广西。福建、台湾亦产。
性状鉴别:干燥成熟的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,两头稍尖,长6~10毫米,直径3~7毫米。表面灰黑色,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网纹,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。外壳质硬而脆,破开后内向灰红色或灰黄色,光滑而油润。内有黄白色种仁,呈卵形,长4~7毫米,直径3~5毫米,外包抽皱的薄膜,富有油性。无臭,味极苦。以质坚、仁白、油性足者为佳。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①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味极苦,性凉。
②《本草正义》:大苦,大寒。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味极苦,性寒,有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,饭后吞服,每次5~20粒,1日3次。外用: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,燥湿,杀虫,解毒。治痢疾,久泻,疟疾,痔疮,疔毒,赘疣,鸡眼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凉血,去脾家疮,理跌打。
②《纲目拾遗》:治痢,痔。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冷痢,久泻。又能杀虫。
④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凉血解毒,善治热性赤痢,二便因热下血。治梅毒及花柳毒淋。捣烂醋调敷疔毒。善治疣。
⑤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: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。制成油质,可治外耳道乳状瘤,乳头瘤,以及尖锐性湿疣。
⑥《广西中药志》:治疳匿。外用(油亦可)治皮肤瘤。
各家论述: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鸦胆子,性善凉血止血,兼能化瘀生新。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,而以治下鲜血之痢,泻血水之痢,则尤效。又善清胃腑之热,胃院有实热充塞,噤口不食者,服之即可进食。审斯,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,即上焦有虚热者,用之亦妙,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。
用药禁忌:脾胃虚弱,呕吐者忌服。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附方:①治里急后重:鸦胆去壳留肉,包龙眼肉,每岁一粒,白滚水下。(《吉云旅钞》)
②治热性亦痢,及二便因热下血:鸦胆子去皮,每服二十五粒,极多至五十粒,白糖水送下。此物囫囵吞服,去皮时仁有破者,去之勿服,服之恐作呕吐。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
③治疟疾:鸦胆子果仁十粒,入桂圆肉内吞服,日三次,第三日后减半量,连眼五日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④治早期血吸虫病:鸦胆子果仁十粒,日二次,连服四、五天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⑤治痔:鸦胆子七粒,包圆眼肉,吞下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⑥治疣:鸦胆子去皮,取白仁之成实者,杵为末,以烧酒和涂少许,小作疮即愈。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
⑦治脚鸡眼;鸦胆子二十个,砸开取仁,用针尖戳住,放灯头以上少烤,烤至黄色,再放一小块胶布上,用刀将该药按成片,粘于患处(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,用刀将厚皮割去),每日换一次,二十天左右即痊愈。(《新中医药》8(12):583,1957)
⑧治滴虫性阴道炎:鸦胆子二十个,去皮,水一茶杯半,用砂壶煎至半茶杯,倒入消毒碗内,用消过毒的大注射器将药注入阴道,每次注二十至四十毫升。轻者一次,重者二至三次。(《河北中医药集锦》)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老鸦胆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鸦胆、苦棒子(《吉云旅钞》),苦参子(《纲目拾遗》),鸦蛋子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鸭蛋子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,鸭胆子(《中药志》),解苦楝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小苦楝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。除净枝叶杂质,晒干。
化学成分:鸦胆子含生物碱(鸦胆子碱和鸦胆宁等)、糖甙(鸦胆灵、鸦胆子甙等)、酚性成分(鸦胆子酚等)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。
汉语拼音:Yā Dǎn Zi
原形态: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3米,全株均被黄色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10~30厘米,有长柄;小叶5~11枚,对生,长卵状披针形,长5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的斜圆形,边缘有三角形粗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圆锥聚伞花序腋生,雌雄异株,雄花序长10~30厘米,雌花序长4~18厘米;花极小,红黄色;雄花萼片4,披针形,花瓣4,线状披针形,雄蕊4,着生在花盘下方,花盘4裂;雌花萼片4,三角形,花瓣4,长圆状披针形,子房由4心皮组成,大部离生,下部被花盘包围,花柱下弯,柱头长尖形。核果长卵形,先端略向外弯,成熟时黑色,具突起的网纹。花期3~8月。果期4~9月(海南岛、广西)。
资源分布:生长在草地、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。分布福建、广西、云南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主产广东、广西。福建、台湾亦产。
性味:苦,寒,有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,饭后吞服,每次5~20粒,1日3次。外用: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阿米巴痢疾
各家论述: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"鸦胆子,性善凉血止血,兼能化瘀生新。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,而以治下鲜血之痢,泻血水之痢,则尤效。又善清胃腑之热,胃院有实热充塞,噤口不食者,服之即可进食。审斯,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,即上焦有虚热者,用之亦妙,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。"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附方:①治里急后重:鸦胆去壳留肉,包龙眼肉,每岁一粒,白滚水下。(《吉云旅钞》)
性状:干燥成熟的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,两头稍尖,长6~10毫米,直径3~7毫米。表面灰黑色,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网纹,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。外壳质硬而脆,破开后内向灰红色或灰黄色,光滑而油润。内有黄白色种仁,呈卵形,长4~7毫米,直径3~5毫米,外包抽皱的薄膜,富有油性。无臭,味极苦。以质坚、仁白、油性足者为佳。
炮制:簸净杂质,洗净,晒干,剥去外壳,取整仁。
注意:脾胃虚弱,呕吐者忌服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鸦胆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