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黄栌

汉语拼音:Huánɡ Lú Gēn 性味:苦;辛;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黄栌根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黄栌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黄栌根的功效_黄栌根的用量和禁忌_黄栌根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毛叶黄栌的根。全年可采,去净泥土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Huánɡ Lú Gēn

原形态:毛叶黄栌,又名:岩棕树、卷子树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山梁灌丛中。分布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浙江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:味涩,性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毒,活血散瘀。治皮肤瘙痒症,跌打损伤,骨折,虚肿。

出处:《陕西中草药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毛叶黄栌的根。全年可采,去净泥土,晒干。

原形态:毛叶黄栌,又名:岩棕树、卷子树。
落叶灌木,高2~5米。树皮暗灰色,鳞片状;小枝灰色,生有短柔毛。叶互生,近卵圆形,全缘,长3~8厘米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灰绿色,叶脉带红色,下面中肋基部及脉腋均生有灰白色绢状簇毛;叶柄有短柔毛。花小,杂性,黄色;圆锥花序顶生。小坚果扁肾形,不育花梗宿存,成紫色细长羽毛状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山梁灌丛中。分布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浙江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:味涩,性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毒,活血散瘀。治皮肤瘙痒症,跌打损伤,骨折,虚肿。

出处:《陕西中草药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英文名:Root of Pubescent Smoketre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otinus coggygria Scop.var.cinerea Engl.2.coggygria Scop.pubescens Engl.
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光叶黄栌或毛叶黄栌的根。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根,洗净,切段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毛叶黄栌木材中含纤维素(cellulose),木质素(lignin),戊聚糖(pentosan)。

汉语拼音:Huánɡ Lú Gēn

原形态:1.光叶黄桥 落叶灌木,高2-4m。树皮暗灰色,鳞片状;小枝灰色,生有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柄短;叶片倒卵形或卵圆形,长3-8cm,宽2.5-6cm,先端圆或微凹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全缘,两面或尤其叶背显着被灰色柔毛;侧脉6-11对,先端常叉开。圆锥花序,被柔毛;花杂性,径约3mm;花梗长7-10mm;花萼无毛,裂片卵状三角形,长约1.2mm,宽约0.8mm;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-2.5mm,宽约1mm,无毛;雄蕊5,长约1.5mm,花药卵形,与花丝等长;花盘5裂,紫褐色;子房近球形,径约0.5mm,花柱3,分离,不等长,果肾形,长约4.5mm,宽约2.5mm,无毛。小坚果,扁肾形,不育花梗残存,成紫色细长羽毛状。
2.毛叶黄栌 叶多为阔椭圆形、稀圆形,叶背尤其沿脉上和叶柄密被柔毛;花序无毛或近无毛而与光叶黄栌相区别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700-1620m的向阳山坡林中。
2.生于海拔800-1500m的向阳山坡林中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2.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:苦;辛;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湿;散瘀;解毒。主黄疸;肝炎;跌打瘀痛;皮肤瘙痒;赤眼;丹毒;烫火伤;漆疮

归经:肝;肾经

出处: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黄栌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