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羖羊角

汉语拼音:Gǔ Yánɡ Jiǎo 性味:味苦;咸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羖羊角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羖羊角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羖羊角的功效_羖羊角的用量和禁忌_羖羊角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英文名:Male goat horn or male sheep horn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。

汉语拼音:Gǔ Yánɡ Jiǎo

原形态:1.山羊,体长1-1.2cm,体重10-35kg。头长,颈短,耳大,吻狭长。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弯,角质中空,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。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。四肢细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体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1.为饲养家畜之一,口种颇多。

性味:味苦;咸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30g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烧灰研末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;镇惊;明目;解毒。主风热头痛;温病发热神昏;烦闷;吐血;小儿惊痫;惊悸;青盲内障;痈肿疮毒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经疏》:羊角,乃肺、肝、心三经药也,而人肝为正。《本经》咸温,《别录》苦微寒,甄极大寒,察其功用,应是苦寒居多,非苦寒则不能主青盲、慷悸、杀疥虫及风头痛、吐血也。盖青盲,肝热也;惊悸中热也;疥虫,湿热也;风头痛,火热上升也;吐血,热毒伤血也;营寒总除诸热,放能疗加上等证也。其主百节中结气与妇人产后余痛,亦指血热气蛮者而言。

归经:肝;心经

出处: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 《唐本草》:羊角,以青缎为佳,余不入药。

附方:①治小儿痫疾:GU羊角,烧存性,以酒服少许。(《普济方》)②治风,心烦恍惚,腹中痛,或时闷绝而后苏:GU羊角屑,微炒,捣纲罗为散。不计时候, 以温酒调下--钱。(《圣惠方》)③治卒吐血不止:桂心一两,羊角二枚(炙令焦黄)。上药,捣罗为末。不计时候,以糯米粥次,调下二钱。 (《圣惠方》)④治打扑伤痛: 羊角屑,以沙糖水拌,瓦焙焦,为末。每热酒下二钱,仍揉痛处。(《简便单方》)⑤治身面卒得赤癍,或瘭子肿起,GU羊角,烧灰,鸡子清和涂。(肘后方》)⑥治水泻多时不痉:GU羊角一枚,用白矾填满,烧为灰,研细为散。每于食前,以新汲水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(1)山羊角,呈长圆锥形而侧扁,长约26cm。一侧凹入呈沟状,另一侧凸起呈脊状,尖端稍弯曲。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内有骨塞,骨塞中部呈空洞状。质坚硬,刨片坚韧且富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
注意:《本草经集注》:冤丝子为使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。

汉语拼音:Gǔ Yánɡ Jiǎo

性味:咸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烧存性入散剂。外用:烧研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镇惊,明目,解毒。治小儿惊痫,风热头痛,烦闷,吐血,青盲,肿毒。

各家论述:《本草经疏》:"羊角,乃肺、肝、心三经药也,而入肝为正。《本经》咸温,《别录》苦微寒,甄权大寒,察其功用、应是苦寒居多,非苦寒则不能主青盲、惊悸、杀疥虫及风头痛、吐血也。盖青盲,肝热也;惊悸,心热也;疥虫,湿热也;风头痛,火热上升也;吐血,热毒伤血也;苦寒总除诸热,故能疗如上等证也。其主百节中结气与妇人产后余痛,亦指血热气壅者而言。"

归经:入肝、心经。

出处:《本经》

附方:①治小儿痫疾:羖羊角,烧存性,以酒服少许。(《普济方》)

注意:《本草经集注》:"菟丝子为使。"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羖羊角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