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胡荽子

汉语拼音:Hú Suī Zǐ 别名:芫荽子(《普济方》)。 性味:《纲目》:"辛酸,平,无毒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胡荽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胡荽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胡荽子的功效_胡荽子的用量和禁忌_胡荽子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芫荽子

英文名:Coriander Fruit, Coriander See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iandrum sativum L.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

采收和储藏:8-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净杂质,再晒至足干。

化学成分:果实含挥发油l-1.4%,脂肪26%;挥发油含多种萜类、醇类化合物及樟脑(CamPhor)、陇牛儿醇(Geraniol)等。果实尚含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。种子含挥发油l%,脂肪20-25%,糖类20%,含氮物质13-15形,无机物7%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(约70%)是 α-芳樟醇(Linalool),其他尚有α-、β-蒎烯(α-, β-Pinene),二成烯(Dipentene即柠檬烯),α-,β-γ-松油烯(α-,β-,γ-TerPinene),对-聚伞花索(p-Cymene)等。种子还含有多量油酸,少量 5,6-十八碳烯酸( 5,6-Octadecenoicaeid),以及黄酮甙、β-谷甾醇、 D-甘露醇。果实和全草均含具恶臭的癸醛(decanal)。

汉语拼音:Hú Suī Zǐ

原形态: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全株无毛,有强烈香气。根细长,有多数纤细的支根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务纹。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,叶柄长2-8cm;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,长1-2cm,宽1-1.5cm,边缘有钝锯齿、缺刻或深裂;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,末回裂片狭线形,长5-15mm,宽0.5-1.5mm,先端钝,全缘。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,花序梗长2-8cm;无总苞;伞辐3-8;小总苞片2-5,线形,全缘;小伞形花序有花3-10,花白色或带淡紫色,萼齿通常大小不等,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;花瓣倒卵形,长1-1.2mm,宽约1mm,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;辐射瓣通常全缘,有3-5脉;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约1.5mm。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,胚乳腹面内凹,油管不明显,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。花果期4-11月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定: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,呈圆球形,直径3-5mm。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,顶端可见极短的往头残迹,多分裂为二,周围有残存的花萼5枚。表面轻粗糙,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。基部钝圆,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。小分果背面隆起,腹面中央下凹,具3条纵行的棱线,中央较直,两侧呈弧形弯曲,有时可见悬果柄。果实稍坚硬。气香,用手揉碎,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,味微辣。

性味:味辛;酸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2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或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胃肖积;理气止痛;透疹解毒。主食积;食欲不振;胸膈满闷;脘腹胀痛;呕恶反胃;泻痢;肠风便血;脱肛;疝气;麻疹;辣疹不透;秃疮;头痛;牙痛;耳痈

各家论述:1.《千金.食治》:消谷,能复食味。
2.《本草拾遗》:主小儿秃疮,油煎敷之。亦主虫毒、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,煮令子拆,服汁。
3.《纲目》:发痘疹,杀鱼腥。
4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小儿痘疹不出,辟四时不正之气,发表散寒,治鼻塞不通。

用药禁忌:有火热者禁服。

归经:归肺;胃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

性状:性状鉴定: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,呈圆球形,直径3-5mm。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,顶端可见极短的往头残迹,多分裂为二,周围有残存的花萼5枚。表面轻粗糙,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。基部钝圆,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。小分果背面隆起,腹面中央下凹,具3条纵行的棱线,中央较直,两侧呈弧形弯曲,有时可见悬果柄。果实稍坚硬。气香,用手揉碎,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,味微辣。

注意:有火热者禁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芫荽子(《普济方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。8~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净杂质,再晒至足干。

资源分布:主产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。此外,甘肃、四川等地亦产。

性状鉴别: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,呈圆球形,直径3~5毫米。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,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,多分裂为二,周围有钱存的花萼5枚。表面较粗糙,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。基部钝圆,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。小分果背面隆起,腹面中央下凹,具3条纵行的棱线,中央较直,两侧呈弧形弯曲,有时可见悬果柄。果实稍坚硬。气香,用手揉碎,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,味微辣。以籽粒饱满、洁净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性味:《纲目》:辛酸,平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4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含漱或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透疹,健胃。治痘疹透发不畅,饮食乏味,痢疾,痔疮。
①《千金・食治》:消谷,能复食味。
②《本草拾遗》:主小儿秃疮,油煎敷之。亦主虫毒、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,煮令子拆,服汁。
③《纲目》:发痘疹,杀鱼腥。
④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小儿痘疹不出,辟四时不正之气,发表散寒,治鼻塞不通。

出处:《千金・食治》

附方:①治麻疹初起来透:芫荽子四两。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,盛满清水,置病房(病房宜小,不要通风)内用炭火煮沸,使蒸气充满病室,并随时增加炭、水,待麻疹透齐后,停止使用。(《浙江中医》(3):32,1959)
②治痢亦治泻血:芫荽子一合。捣碎,赤者用糖水调,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,温服。一方酒调服。(《普济方》)
③治肠风下血不止,变成痔疾:胡荽子、补骨脂各半两。上二味,捣罗为散。每服二钱匕,陈米饮调下,食前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胡荽子散)
④治痔疮:胡荽子炒过,细碾,酒调三、五服。(《海上方》)
⑤治脱肛痔瘘:胡荽子一升,乳香少许,粟糠半升或一升。上先泥成炉子,止留一小眼,可抵肛门大小,不令透烟火,熏之。(《儒门亭亲》)
⑥治肠头出:秋冬捣胡荽子,醋煮熨之。(《食疗本草》)
⑦治齿痛:胡荽子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,含,吐之。(《备急方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芫荽子(《普济方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。8~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净杂质,再晒至足干。

化学成分:果实含挥发油1~1.4%,脂肪26%;挥发油含多种萜类、醇类化合物及樟脑、牻牛儿醇等。果实尚含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。

汉语拼音:Hú Suī Zǐ

资源分布:主产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。此外,甘肃、四川等地亦产。

性味:《纲目》:"辛酸,平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4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含漱或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透疹,健胃。治痘疹透发不畅,饮食乏味,痢疾,痔疮。

出处:《千金·食治》

附方:①治麻疹初起来透:芫荽子四两。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,盛满清水,置病房(病房宜小,不要通风)内用炭火煮沸,使蒸气充满病室,并随时增加炭、水,待麻疹透齐后,停止使用。(《浙江中医》(3):32,1959)

性状: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,呈圆球形,直径3~5毫米。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,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,多分裂为二,周围有钱存的花萼5枚。表面较粗糙,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。基部钝圆,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。小分果背面隆起,腹面中央下凹,具3条纵行的棱线,中央较直,两侧呈弧形弯曲,有时可见悬果柄。果实稍坚硬。气香,用手揉碎,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,味微辣。以籽粒饱满、洁净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胡荽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